2015年研究成果

长江水文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漫谈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6-07-20 作者:政研课题组 编辑:杨杰

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自2009年以来,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5年结合中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单位实际,确定的主题是:“讲传统、抓作风、促创新、比奉献”。在这一主题教育中,以“传统大家谈”征文比赛、“走下去、请上来”、“建立创新团队”等具体活动为抓手,着力弘扬水文优良传统,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意识,进一步打造长江水文过硬的执行力,夯实发展后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注重抓手 有序推进

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有具体的载体去承接,开展“传统大家谈”征文活动,就是以“弘扬水文优良传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为主题,围绕对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的理解,加强职业道德品质修养的思考,通过长江水文网这个平台,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启迪感悟、分享收获、增强归属感。

抓住“走下去”这个契机,从局机关选派青年职工,到基层偏远测站接受传统教育。2015年4月24-27日,23位年青同志深入到汉江局向家坪、长沙坝、白河、黄龙滩等水文站考察学习,听测站同志讲优良传统和难忘故事,实地了解测站工作生活情况。

每到一站,大家看到现在的水文站都用上了新仪器、新设备。向家坪水文站用的是水文缆道智能测流取沙控制系统,还有水文技术中心研制的YAC9900水位计及自动报汛系统。站长为大家演示了缆道测流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向家坪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今年3月,白河水文站受当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为保证正常测验,他们用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解决了流量测验问题。长沙坝水文站使用的是EKZ-Ⅰ型水文缆道测验智能控制系统,黄龙滩水文站采用的是倾斜滑轨式安装,目前处于比测试验阶段。在十堰分局,主任工程师还特地介绍了他们的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报汛站和非报汛站最新实时数据在机房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水位、雨量全部实现了固态存储、远传、自动报汛。一路走来,机关青年职工从基层同志的言语中感受到他们身上透出的那种自信、自励和自强。

在“走下去”活动的座谈会上,汉江局77岁的老局长苏业助提到该局部级劳模张昌均,他在基层测站工作了33年,老家就在白河水文站河对面,距离大约5公里,但二十七八年他都在汉江局其他站工作,直到退休前才在白河水文站工作了几年。那时的水文基层职工,只要工作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哪里需要哪安家。

老劳模张昌均的儿子张显立,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在白河水文站工作。和母亲的一次聊天,使他对父亲以站为家的情结有了更深的认识。母亲告诉他,有一年她生病,父亲回来照顾。那天忽降大雨,河水猛涨,父亲把家里安顿后,告别还在病中的母亲,连夜往站上赶,走了一夜,第二天赶到站里参加测报。张显立说,上班后,父亲对他的要求是,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对得起工作。他说自己一直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的,在自己的心中,测站就是家,就是自己的主心骨。近些年,新仪器设备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基层职工的劳动强度,他也感到了学习的压力,但他一直在认真学,也有决心和信心不落伍。他说,相比父辈们当时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自己现在就是掉在“福窝”里了,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工作、不去珍惜测站这个家!言谈中,机关青年职工感受到基层水文人的那种自豪和骄傲之情。

4天时间里,大家认识了一群可爱可敬的基层水文人。座谈中,机关年青职工纷纷谈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办公室副科长熊莹说,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对测站的工作流程、要求和日常生活有了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对老一辈水文人的艰辛和基层职工的付出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在局机关工作的年青,要牢记优良传统,以更包容的心态和更饱满的斗志,立足岗位,发奋努力去工作,去服务好基层。人事劳动处副科长王静说,水文基层工作平凡、枯燥,责任重大,基层同志工作很辛苦,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用心地工作,多换位思考,多为基层做实事。水文情报预报中心的张晶,2012年参加工作,她在发言中说,对踏入长江水文大门的年轻人,能这样近距离的了解水文基层一线职工,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自站在他们测洪报汛的操作台前,感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样的学习是学校、机关不能给予的,也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相比前些年的施工工地,现在预报现场的条件已经好了许多。但呆得时间一长,孤寂、单调、乏味的感觉就涌向心头。这次到基层考察学习,看到基层水文人的奉献付出,触动很大,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将更加珍惜当下,调整好心态,立足岗位干实事,使工作更上一层楼。水文技术中心原松说,自己是家里的第三代长江水文人了。刚参加工作时到水文三峡局参加水道地形测量,同事们干得非常苦,最困难时想高价请人都没人干,因为对方觉得这活太苦、太累。大家只好自己咬牙坚持,终于把任务完成了。自那时起,我对水文的辛苦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次看到汉江局老一辈基层水文的同志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几十年如一日,真的不容易。我们机关青年就应该学习基层水文人长期坚守一线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去不断开拓创新,解决生产科研难题,提高服务水平。敢于、善于应对各种艰苦环境的挑战,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化为对长江水文的热爱,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敬业爱岗,尽快成长成才。

全员参与 营造氛围

机关青年走下去活动成为全局“传统大家谈”征文活动的良好开端。20多名机关青年回到岗位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感悟诉诸笔端,刊发在长江水文网上,引起全局上下广大干部职工极大地关注,一篇篇发自内心的体会,一段段催人奋进的心得,一句句励志成才的誓言,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文人优良传统的大家谈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离退休多年的老同志老领导也纷纷加入到“传统大家谈”活动中来,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见证长江水文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2005年刚入职的大学生也积极加入“传统大家谈”活动,一位水文人的后代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跟着母亲去江边刻画水尺,那大大的“E”字是我对水文最初和最直观的印象。有一年长江发生大洪水,我亲眼目睹了朱沱镇部分街道被洪水淹没,房屋被水浸泡,切身感受到洪水的无情。那段时间,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每天早出晚归,连续作战,直到洪水退去。如今,我正式成了一名水文人。子承父业,承接的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承接父辈们的精神;接过来的水文接力棒,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水文的优良传统。

正如一位年轻工程师所说,无论时代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些优良传统是我们水文事业的传家宝,是长江水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正能量,我们不忘过去,牢记历史,弘扬传统,传承精神,就是让这种传统精神流淌在一代代水文人的血液中,奏出长江水文事业新的华彩乐章。

在这次“传统大家谈”活动中,水文上游局把一些老同志请回来,与青年职工一起座谈,在倾听、交流、互动中讲好长江水文的故事,在故事中感受长江水文担当、负责、求实、创新的传统,感悟长江水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尤其是98’大洪水、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西部重要湖泊测量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长江水文的优良传统和大无畏精神更是得到了集中体现和充分彰显,其中的精彩故事、动人篇章总是历历在目,萦绕在我们心间。

就在全局上下“传统大家谈”活动如火如荼之际,水文局领导实时为征文活动“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王俊局长、宋志宏书记在不同的会上对“传统大家谈”的文章进行深入点评,引导大家对弘扬长江水文优良传统深刻内涵进行探讨,强调这是我们持续推动长江水文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新时期长江水文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根深才能叶茂。唯有内心积极向上,保持良好心态,我们才能永葆工作、学习、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徐剑秋副局长还专门召开机关团员青年“传统大家谈”座谈会,用自己30多年在长江水文工作成长的经历,对“什么是传统、怎样讲传统”谈了自己的感受。引导、启发、感染大家,使青年同志对长江水文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这群生活、工作、学习在长江水文这个大家庭的团员青年,耳濡目染长江水文人对事业的那份执着。

一位长期在机关工作同志说,80年代初,他陪老局长到偏远的长沙坝水文站搞汛前检查,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了4、5个小时,离测站还有两公里远,前面的道路突然被滑坡滚落的巨石阻挡,他们只好沿山路步行到测站。当时的测站还是土坯房,抬头是山,低头是河,晚上点煤油灯,靠一部手摇电话机报汛和与外界联络。每个星期步行10多公里山路到夹河镇购买一周的生活必需品。测站条件虽然艰苦,可职工们却爱站如家,勤勉敬业。每年汛前准备工作都是自己动手维护保养仪器设备,资料计算检查精益求精,站内环境整洁有序。那次检查,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老领导检查后对他说,这就是长沙坝水文人的光荣传统,也是老一代水文人奉献精神的传承。

是啊,传承,水文人一代一代传承的不仅是测、报、算的知识与技巧,还有那一份对水文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办公室负责人在“传统大家谈”中说,春节前夕,有幸跟随领导走访慰问上游局老红军、困难职工。这次活动不仅为水文基层送上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而期间这些或耄耋老人、或扎根基层一线的水文职工传递给我们的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再教育,让人久久回味。当谭汉明老人得知王局长要来看他,便烧好茶水,不大的房间收拾得干净利索。老人家解放初期参加水文工作,文革期间为保护水文站,被造反派打断了胳膊和腿,留下伤残。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申请伤残补助,心里想着要为国家和单位减轻一份负担。在担任武胜水文站站长期间,以作风正、技能硬,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尊重,他回忆说:拿了国家的工资,就不能再拿公家的一分一厘,哪怕是一根木头,人要有感恩之心!在离开水文村、水文路和坚守测站的水文职工时,王局长动情地说:那村庄、那群人、那条路,留给我们的是水文传统的光荣记忆,是长江水文的精神家园,值得我们不断学习。的确,猛志常在,奋斗不止,成就长江水文的繁荣图景,我们只有接力和发扬优良传统,才能实现长江水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60多年来,支撑长江水文度过艰苦岁月发展到今天日益繁荣局面的就是长江水文人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这样的忠诚、热爱和追求,就是长江水文“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求实创新”优良传统的根基和源泉。

弘扬传统 凝心聚力

65年来,从国家层面说,爱国主义传承和发展持续锻造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那么,36年来,改革创新精神就一直激发着中国社会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传统,一个久经世事又朝气蓬勃的民族,正在这两种精神的激荡下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改革进程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宏图凸显中国传统。长江水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灌输、学习,好传统同样需要继承、弘扬,否则就会淡忘。我们谈传统、论精神,就是凝心聚力推动单位持续发展、健康发展。这一目的在大家谈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体现。从局机关到基层测站、从各级领导到新入职的青年员工、从祖孙三代的水文情结到归国博士的水文梦,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一位在长江口局工作了20年的职工说,1991年,全国水文系统引进的第一台ADCP来到了徐六泾水文站。大家第一次接触,无专家指导。为了让先进仪器尽快应用于生产,研发小组放弃了节假日,加班加点。田淳同志(现为该局局长)为了比对ADCP的专业术语经常工作到深夜。当时孩子小,爱人知道他在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便默默承担起全部的家务。为了解决ADCP的磁偏角问题,研发小组两位同志不辞辛苦,多次坐公交去上海船厂调研,终于用安装电罗经解决了ADCP测流流向的防磁问题。为了ADCP的安装,小组集思广益,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一次次与渔船厂沟通,一次次上下208轮对比,终于解决了安装架的难题。几个月后,首台应用于断面流量测验的ADCP正式启用,开启了中国水文ADCP的测流时代。尽管那时我不是研发小组成员,但他们对新仪器新设备开发的那种钻研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上游局一位水文新兵说,我很喜欢听水质泥沙室梁老师讲以前的故事:那年她一个女孩子搭了老乡的摩托到偏远地区采水样,由于交通不便,几十里的山路,硬是从白天开到了半夜。周遭寂静无声,唯有几十斤的水样随着摩托上下颠簸哗哗作响。她心里害怕,只得哆哆嗦嗦地哼起歌来。平安到达时,冷汗已然湿透衣衫。而室里的其他几位老师,虽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却还经常领着我们年轻人爬坡上坎,四处采样。在他们口中,从没听到过一声埋怨,有的只是数据不完美时的再来一次。薪尽而火传,我们年轻人也渐渐以前辈们的这份热爱点燃自己的热爱,将前辈们的坚守凝聚成自己的坚守了。

在这次“传统大家谈”讨论中,广大青年职工有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长江水文的优良传统没有变。今天这种传统正在广大年轻职工身上发扬光大。前不久,在“东方之星”救援行动水文应急监测队伍里,水文荆江局监利站新婚不久的曾雅立担任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那几天,天刚蒙蒙亮她就带着组员登上测船,在船上工作起来就是一整天。自古哪里女子不爱美,可曾雅立恰恰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随意的马尾辫,宽松的t恤、运动裤,再加上一双不那么合脚的黑色雨靴,活脱脱一个“犀利姐”形象。这一切在她眼中都只是为了方便工作。当王局长来到应急监测现场见到她时,风趣地称她是长江水文的“老革命”。的确如此,这个看似瘦弱的女孩从毕业参加工作就一直坚守着这个防汛任务重、地理位置偏的水文站。五年的基层工作,让这个懵懂青涩的女孩逐步蜕变成独挡一面的女站长,健康的小麦肤色成了她坚守水文传统的最好印证。

“传统大家谈”中,新一代水文人说的最多的是,我们虽然不曾经历那些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有着传承和发扬水文传统的信心和决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将把长江水文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义无反顾地朝着那个共同的水文梦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6月20日,2015年国家水利前期工作项目西藏当惹雍错外业测量工作全面展开。长江水文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与西藏水文共同努力下,获取了准确的湖泊水深、水面面积、湖泊容积以及水量等基本特征资料,填补了我国国情资料的空白,满足了湖泊开发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需要。为了完成这次任务,长江水文人按照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测量方法,创新性地采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区似大地水准面高程拟合技术、数字化一体测量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结合以往西部重要湖泊纳木错、扎日南木错等容积测量的成功经验,精心组织实施控制、水下地形等外业测量,采集了详实、准确的湖泊基本信息,精确绘制了湖泊区地形图和掌握了湖泊的容积。尽管这次长江水文人已不是第一次高原测量,但当惹雍错4700多米的海拔,让他们不得不再次经受高原反应的挑战,这支队伍不辱使命,顽强拼搏,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再次得到彰显。

这次“传统大家谈”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弘扬了传统,传承了精神,坚定了意志,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为长江水文“两个发展、一个建设”集聚了正能量。

国有国魂、民有民志。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理念,这种传统文化和精神理念是事业历久弥新的动力和源泉。从1865年长江上有了第一根实测资料记载标尺算起,长江水文已走过了150年的风风雨雨。漫长历史沉淀下厚重的文化,也形成了具有长江水文特色的优良传统。新中国的长江水文人忠实履行着治理和开发长江的职责和使命,培育了优良的思想、作风、行为和习惯,不断被广大长江水文人所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我们今天共同的血脉和灵魂。

这次“传统大家谈”更是干部职工继承和弘扬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的一次内心表达、一次真情流露。朴素真挚的文章、感人至深的故事。太多的精彩无法一一再现,深感挂一漏万,只想在这里深深表达对长江水文人的敬佩和祝福,也更加坚信长江水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