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研究成果

试析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的水文情怀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5-07-02 作者:政研课题组 编辑:杨杰

诗词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够在诗词对联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以诗言志,以词抒情,以联祝福,无论是诗词还是对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载体。长江委水文荆江局离退休职工诗联书画小组将水文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在其创作诗词对联中寄托了无限的眷恋和祝愿,形成了水文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独具一格的水文情怀。

本文通过对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作品的收集汇总、整理,全面分析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的水文情怀。这浓浓的水文情怀里包含了离退休职工对党、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荆江水文建设和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关心;对过去工作的不舍与怀念;对美好生活的感恩与向往。

一、荆江局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荆江水文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荆江水文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世纪50年代的荆江分洪,惊心动魄的长江98大洪水,轰轰烈烈的三峡截流,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等等,无不和他们的生命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开发、治理荆江的测量、勘察事业中,荆江流动的不仅是生生不息的河液,那些河光山色,那些壮怀激烈都是荆江水文人诗意栖息的母体。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水文老兵离开热爱的岗位,进入离退休职工的行列。他们人虽不在一线,心却依然牵挂前方,他们依然保持着年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少离退休职工开始用诗联书画表达他们的水文情怀。

荆江局离退休职工诗联小组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多年来,诗词小组一直是离退休职工学习诗词、对联、书画知识、交流创作成果和体会,丰富离退休生活、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每逢佳节来临,每当喜庆之际,诗联小组的老人们都要欢聚一堂呤诗作画,抒发情怀,畅谈感慨。他们把“荆江水文网站”作为展示作品的平台,大量的优秀作品都在“荆江晚晴”栏目中及时发表;他们把《荆江水文》作为定期简报,每逢五一、十一刊发;他们把对联作为对荆江水文的祝福,在每年春节前精心创作并将书写的对联粘贴到机关、各水文站。在2009年祖国60华诞来临之际,还特意出版了《燃情荆江》,该书收集了七百余首诗词对联作品,从不同切入点表达了离退休职工对国家、对党、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经过多年的发展,诗联书画小组创作了大量诗词对联作品,不少优秀作品获得水利部、长江委及全国各地各项奖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荆州市诗词协会的表彰和高度重视。

二、水文情怀的形成与特点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他们的审美倾向总是根植于其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古城荆州自古以来不仅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楚文化具有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象,善于辞赋,善于歌舞等鲜明特色。这些成为荆江局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创作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蜿蜒弯曲的河道,变化频繁的河床,复杂多变的边界条件,独一无二的水文特征,演绎了险在荆江的全部内涵,也决定了荆江水文测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苦性。终身守望荆江的水文职工,用生命和汗水铸成了“只要东去的水不停留,我们总会默默地坚守”的意志,也凝成了爱长江,爱荆江的水文情怀。

(一)水文情怀中的民族大义与爱国热情

荆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他热爱故乡,并且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虽被流放但仍然不忘振兴楚国。可以说屈原先生作为荆楚文化特点——“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中的典型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荆楚儿女。离退休职工将自己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寄托到所创作的诗联中。“钓岛从来属我僵,岂容日本野心张。八年抗战须牢记,两岸同心固国防。”老同志单剑武的《保卫钓鱼岛》,深切表达了其赤子之心、爱国之情。

(二)水文情怀中的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西周时期,楚国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正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楚人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筚路蓝缕”原义是号召全国人民勤于耕种,后人将其意蕴引申为鼓励大家艰苦奋斗。这种自强进取的精神正是荆楚文化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同样,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水文情怀中最具代表的特点之一。老同志曹信任的《测洪忆》中就曾描写过老一辈荆江水文人在艰难险阻面前勇往直前的情景,诗中提到“劈头狂浪无须惧,烙脚骄阳不歇工。口渴舀瓢江水饮,腹饥来个蛋茶充” 。无论是面对“狂浪”还是“骄阳”,也不管是口渴还是饥饿,他们始终无惧、不歇,以江水止渴,用蛋茶充饥。这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荆江局得到很好的传承。

(三)水文情怀中多样性的特点

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是荆楚文化最深层次的表现。多元化的荆楚文化与离退休职工诗联中多样的水文情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和谐世博园,广厦万间先得月;热闹浦江口,艨艟千艘早扬帆。”这副对联是离退休职工为庆贺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创作的,同时还被收入在了《中华世博题赠艺术大典》一书中。此外,类似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抗震救灾、建国周年庆典、航空事业等等,方方面面离退休职工都将其体现在诗联中。这些属于荆江水文人自己的作品,内容涉及范围广,情感丰富。

三、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水文情怀的体现

“情怀”是指怀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离退休职工的诗词对联中就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水文情感。这不仅仅得益于他们多年生活的历练,更重要的,是水文事业赋予他们的人文情感。

(一)诗词对联中表达的对党、对国家的热爱

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常写实,以具体的物象表达出高远寄托与旷达情怀。他们常用具体的物、事表达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离退休职工大多经历了祖国由弱到强这个变化的过程,这一变化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从而使得他们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对祖国、对党有着无比的崇敬与热爱。“辟地开天大德歌,党恩送暖化冰河。” 老同志曹先达《青藏铁路通车礼赞》中的这一句,就是借用青藏铁路通车这一具体事件,歌颂出党的恩情厚意,这厚意足以融化冰河。在遥远的青藏,一条蜿蜒的铁路,一条潺潺流动的河水,作者用具体的事件勾勒出一幅温暖人心的和谐画面。老同志郑景麟《水调歌头·祖国颂》中,使用了“水调歌头”这一词牌的格式,词的前半部分首先有“祖国庆华诞”,接着“三峡明珠灿烂”,最后“神七太空扬”,用三件具体的事件引申到后半部分的“国祚启宏运,华夏尽朝阳”,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一个“启”字,一个“尽”字,既在词性上对应工整,又在情感上相互呼应。

(二)诗词对联中反应出对水文事业的热爱与不舍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老一辈的水文人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正是有了老一辈水文人的付出,才有了长江水文今天的发展。老同志刘式杰的《水文勘测员之歌》中的最后两句“哪里需要我,我就在那里安家”,表达了为水文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平生勘测走长江,风雨水文追浪忙。效禹安澜情未了,每逢大雨总愁肠。” 单剑武《水文情结》这首诗类似于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平铺直叙的概述了以往的工作。后两句笔锋一转,“情未了”、“总愁肠”,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水文事业的不舍,每当雨水降临时,总会流露出一股惆怅之情。

(三)诗词对联中表现出的对荆江局的关心与关注

仔细翻阅离退休职工的诗联作品,不难看出,荆江局的发展与动态一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虎岁显威风,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喜登榜;兔年添瑞气,长江水文勘测之业更向前。”这是离退休职工为庆贺荆江局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所作的贺联。这是一个对仗极为工整的正对,上联下联内容相互补充,承上而联。上下联联首均交代了联尾两个事件发生的年份。两个“之”字使得对联无论在词性上还是意境上都有押韵。而“喜登榜”和“更向前”则清晰地表达出离退休职工对于荆江水文的无限祝福,以及他们始终将自己置身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主人翁情怀。

(四)诗词对联中体现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离退休职工的诗词对联中除了议论时事、祝福祖国、祝福水文事业以外,也不乏谈风论月、游玩赏景的作品,诗联作品中将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表露无遗。老同志汤运南《游桃花村》一文中有一句“摇红翻绿拥丹门”,这一句诗中有“摇”与“翻”的对应,有“红”与“绿”的呼应,用轻松的文字体现出游玩的喜悦。“文艺陶情益寿、武功健体延年”,这是离退休职工所作的一副养生对联,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荆江局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的意义及影响

文学可以反应文化,荆江局离退休职工的诗词对联作品数量非常丰富,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水文情怀,从而形成了他们诗联创作的显著特色。这些作品对于年轻一代的荆江水文人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促使他们摒弃身上浮躁的气息,更有利于他们学习老一辈水文人身上可贵的精神。离退休职工不断地对诗词对联的研究和学习,正是他们身体力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除此之外,诗词对联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离退休职工的所思所想,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营造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同志的良好氛围。

以上所提及的诗联作品只是荆江局离退休职工众多杰作中的一部分。总之,离退休职工诗词对联中所体现出来的水文情怀,不仅是对离退休职工本身的写实,更是将水文人可贵的精神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水文情怀中不仅体现出了深沉的人文关怀,更表现出了一种超脱的审美情趣。这些同志年轻时冲在“一线”,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地努力着,退休后依然为单位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余热。精神文化的丰富也使得他们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