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研究成果

发挥和集聚水文青年职工正能量研究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5-07-02 作者:政研课题组 编辑:杨杰

【摘要】水文青年具有创新思维,工作有干劲,有激情。用当下流行的语言来表达,水文青年身上汇聚着正能量。作为水文基层单位,要把青年队伍建设作为实现长江水文“两个发展一个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治江事业科学发展中发挥青春正能量。

【关键词】水文青年;人才建设;正能量

青年职工作为水文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具有思维活

跃、求知欲强、富有创新的精神。只有青年人才不断涌现,长江水文事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可以说,青年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决定了长江水文的未来。因此,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是一项紧迫且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探寻培养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水文青年正能量的意义

根据对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年职工现状调研显示,现有正式职工101人,其中35周岁及以下青年职工30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3,这30人中,有11名硕士,16名本科生,4名大专学历,是长江口局生产建设、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青年的成长关乎水文事业的发展动力和生机活力。

通过抽取部分青年进行题为《青年如何看待正能量》的调查问卷,可从数据分析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图一

如图一所示,针对“是否觉得生活中缺乏正能量来激励自己?” 被调查者中有60%的青年职工觉得生活中缺乏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有30%觉得有时需要正能量来激励自己;而只有10%不需要正能量激励。

图二

如图二所示,针对青年职工对正能量的看法,有5成被访者相信正能量能够激励自己并提升自信心;4成被访者认为这是改善青年生活的佳径;只有1成感觉对自己不起作用。

长江口局的青年队伍,分布于技术科研、河道勘测、水质分析、行政管理、党群和人力资源等核心岗位,青年的成长关乎水文事业的发展动力和生机活力,青年职工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提升水文青年正能量,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是长江口局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新时期水文青年群体的共性

(一)接受教育程度高,优点突出。

这一群体的共性,他们大都生长于七十年代末期或八十年代,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又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和压力的承受者。他们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受过良好的社会教育,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都很强。

他们追求实现自我,拥有较为强烈的成才意识,也时刻想要通过一些契机来表现自己,渴望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他们成长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接触了大量的信息,思想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二)少数水文青年职工适应能力不强,敬业度低,无法适应水文工作特殊性的要求

他们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长大,在物质日趋丰富的时期成长。相对于他们的祖辈和父辈而言,他们更强调自己的个体性,

要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向往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状态,这些特征和需求,也给这个群体带来了“自私、毛躁、忠诚度低”的负面评价。主要表现在:

其一,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期工作,水文工作其流域性、基础性、前期性的特点决定了这项工作的艰苦性和危险性。长江口河段江面宽阔、航道繁忙、洲滩密布、流急浪高,野外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少数水文青年职工,有的对水文工作抱有幻想,有的急功近利,对一些基层、基础和基本工作则眼高手低,甚至放弃。

其二,有的青年对目前工作不满,却又不知所措,他们不再像50 后、60 后的老水文职工们把单位当作“家”,工资也不再是他们评判职业的第一标准,工作环境、个人成就、心理满足等成为其选择职业的因素。

其三,责任心较弱。个性张扬,喜欢自己做一些决定,注重个人享受得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相互理解、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相对较弱,遇到问题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容易出现相互不

买账、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其四,抗压性较差。面对挫折埋怨牢骚多,遇到困难考虑更多的是外界环境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环境,容易打退堂鼓。

因此,如何引导、培养这批水文青年职工,如何发掘、培养和保持水文青年的忠诚度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当前水文青年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综合分析当前青年群体现状,长江口局水文青年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激励方式单一,忽略了青年职工多样需求。

激励手段单一,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目标激励没有形成共同的愿景;利益激励没有与工作的实际相挂钩,精神激励手段单一,主要是授予青年以一定的荣誉称号,对大部分青年来讲其价值往往没有及时得到充分肯定。

激励手段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只是职务的提升,待遇的提高。领导的充分授权、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增加其独立工作的机会,甚至工作环境的改善,都被青年视为激励手段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方式并未被充分重视和应用。

(二)缺乏有效沟通,弱化了青年职工的内心感受。

有些青年将组织上对其压担子的做法视为简单使用,有些青年将组织上有意识地安排其到新岗位锻炼视为受他人排挤,有些管理者对青年的待遇、岗位、职位等方面的要求在看法上存在片面性。

(三)缺乏鲜明的单位文化熏陶、没有阶梯式的成长培养。

作为水文基层单位,虽然有一系列青年人才培养措施,有些力度还比较大,与大企业专业的职工培训相比,水文单位“传帮带”的方式仍然是目前青年职工融入单位的主要助力。

四、提升水文青年正能量的途径和有效载体

没有人才保障,我们的水文事业就很难向前推进。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逐年大幅增长,青年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新老队员交替更迭,长江口局面临人员少、队伍年轻、任务繁重,人才结构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面对困难和挑战,长江口水文局非常重视对青年职工的培养,通过技术创新、外业练兵和技术比武等工作锻炼青年人才,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加速团队的发展,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正能量环境。

(一)协助每一位青年职工,制定短、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提供平台和机会,持续完善青年群体素质提升。

2011年,我国实行首次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我局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培训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复习迎考。截至2014年,我局青年职工中已有国家注册测绘师5名(全局共10名)。

随着市场日益规范化和竞争的激烈化,为进一步提升我局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的能力,2013年8月,我局33名技术人员,参加了中国水利协会组织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全国统一考试,其中12名青年职工考试合格通过,为取得相应资质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特色培养结合岗位实际,对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养,使青年自我加压、自觉成长。

工作中,充分发挥年轻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开锻炼,把他们放到风口浪尖、环境艰苦的测量现场中去,让他们下基层、下测站,到困难多、任务重的水文一线去锻炼,在实践中迅速“充电”,加快成长步伐;在重点大型水文测验项目中,让年轻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培养一批年轻技术骨干,使青年水文人尽快适应现代水文发展需求。

同时,为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了经常性的仪器设备演练、技术培训、软件计算机编程等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工作,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青年职工一专多能,称得上是水文和测绘行业内的“多面手”。他们精通各种水文和测绘仪器,从常规的流速流向仪到ADCP测流系统,从全站仪、光学水准仪到GPS、电子水准仪,都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青年职工在生产之余编写了处理软件,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大大减轻了资料处理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长江口局两届自编软件评比中,青年职工编写的数项软件分别获得软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而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促进了测绘成果质量的全面提升,更不断提高全局技术攻关的核心竞争力。

(三)优秀青年工程的建设及其带动作用

中共上海市团委组织的“青年文明号” “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青年工程品牌活动,是向青年职工宣扬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有力载体。创建过程往往需要集体成员的充分参与、推陈出新,创建成果则能为集体中的青年职工带来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提升正能量。

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例,2011-2012年,我局河道勘测中心参与创建青年人数16人,活动两年来,这个团体已经成长为一支凝聚力强、技术扎实,善打硬仗的优秀青年团队。目前多数已经成为大型水文测验项目的中坚力量。青年人中有三人担任领导职务,青年技术骨干占部门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心副主任刘大伟获得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该团队先后荣获中国农林总工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授予“工人先锋号”、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先进集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先进集体,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称号。集体成员分享了创建成果,提升了个人成就感,创号成效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部署各级优秀青年工程创建活动,用集体的力量感染个体、提升正能量。

(四)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及影响

水利行业的青年志愿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运用技能优势为群众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 “中国水周”宣传周。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利的关注,大力宣传中央水利大政方针,长江口局青年志愿者走进上海普通居民社区,开展 “水法、水日、水文走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除了向市民介绍水利行业和长江口局近年来参与的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工程项目,提高水文在全社会的认知度,还会分发宣传册,向市民介绍世界水日,号召大家节约地球的水资源,呵护水生态。

对于长江口局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活动,长江口局都会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进一步激发青年职工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新时代的水文人,早已不是“一身雨水一身泥,守着电话当哨兵”的传统形象,而是迈入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时代的生力军。瞄准未来,发挥和聚集水文青年的正能量需要长江口局党委和各级团组织,通过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发挥组织优势,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不断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