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研究成果

长江水文优良传统内涵探讨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8-08-29 作者:政研课题组 编辑:杨杰

单位:长江委水文局工会
课题负责 王俊
课题研究:刘黎明 方捷 杨杰 黎华俊

水文人守望江河、世代相传、忠诚相伴。惊涛骇浪中担当着尖兵的职责;地动山摇时彰显着勇士的忠诚;一代又一代长江水文人在默默奉献的社会实践中,培育并形成了长江水文优良传统。

2007年以来,我局坚持实施单位文化建设,并与单位“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并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职工教育活动,教育职工“存敬畏、懂感恩、明廉耻、知进退”。为努力挖掘、传承和弘扬水文优良传统,2015年水文局在大江上下广泛开展了“传统大家谈”的单位文化建设活动,得到了长江水文职工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以个人切身经历、感受,在岁月的长河里,在水文这座富矿中,淘沙沥金,畅谈水文传统。2017年,为深入推进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我局认真开展了长江水文优良传统内涵的调研,组成课题调研组,通过谈心谈话,召开座谈会,收集、整理近年来水文职工对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的感受和认识,编辑出版《坚守与传承—长江水文传统大家谈》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探讨长江水文优良传统内涵。

本文从坚守长江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及时准确的特征,团结拼搏的精神,默默奉献的品格,不畏艰险的勇气,艰苦奋斗的传承,精益求精的追求,创新发展的理念,开拓向前的信念等方面探讨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的实质内涵。

一、坚守长江的情怀

人们常常把水文人称为江河守护者、把脉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高浪急,无论天寒地冻,水文人都忠实地坚守在水文岗位上,毫不动摇。

长江水文站点分布在上至雪域高原的岗拖,下至长江的河口,点多、线长、面广。大多站点位于荒郊偏野、深山峡谷。水文职工在环境艰苦、工作辛苦和生活清苦的条件下日夜坚守,密切注视着雨情、水情、沙情和水质的变化,忠实履行着尖兵、卫士和参谋的神圣职责。在暴雨逞凶,洪水肆虐的危难之际,在山崩海啸,地动山摇的关键时刻,别人都在撤离转移,水文人却把测报工作视为自己的使命,把工作岗位作为必须坚守的阵地,把测报工作当作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坚守在测报阵地,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个人命关天的水情数据,一份份一字千金的水文预报传向各级防汛指挥部,传给机关、学校、工厂……

长江水文人情系长江,以水文事业为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致力于人水和谐。尽管坚守不是水文工作的全部,坚守也不能包容水文工作的全部内涵,但坚守却是水文工作者有别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最本质、最形象、最典型的本色和传统,坚守长江是长江水文人情系长江,献身长江的最突出表现,最本质的情怀。在1998年的长江抗洪测报中,坚守在下荆江三洲联院的盐船套水位站观测员魏艾莉,在联院已经扒口分洪,灾民已经全部转移,水位站已经成为孤岛的困难时候,独自坚持观测水位五天五夜。巴塘水文站站长蒲政平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雪域高原,坚守在偏远测站,他的生命因无言的坚守而丰满,因无私的奉献而生辉。长江水文人就是用英勇和忠诚来诠释坚守的意义!

二、求真务实的作风

从广义上讲,水文专业是探求自然界中水及水循环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是通过考证、观测、分析降雨、蒸发和径流现象还原江河湖海的水文真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由于水体分布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水流的复杂多变与不可重复性,以及现有水文资料系列的有限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水的观测、认识、探索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水文工作对水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处理必须客观真实。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追求真实,真实客观撰写江河的历史,这是水文人本职,也是他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准确掌握长江历史洪水,长江水文工作者踏遍了大江两岸的山山水。在被风雨洗涤了的陡壁悬崖上,在被岁月模糊了的碑刻、岩雕中,在被时间尘封了的各种志籍、奏折里,他们苦苦寻觅洪水的痕迹,反复考证洪水的历史,缜密计算洪水大小,有效延长了长江水文资料系列,获得了自公元1153年以来长江三峡区间的历史洪水资料,确定了宜昌站历史最大洪水流量为1870年10.5万立方米每秒,为葛洲坝、三峡工程的设计洪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自然现象的奥秘是无穷尽的,探索降雨径流奥秘,书写江河史诗的水文工作同样也无穷尽。为了准确把握江河的客观规律,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多么发展,设备多么先进,实测时克服一切困难,尽可能接近真实是我们水文人不能丢舍的传统,也是水文不变的本职。

为了准确观测、撰写好长江历史的现代篇章,长江水文人严格按规范、规程进行测站布设、水文观测、记录、整编和分析计算。在水文站站址选择时,老一辈水文职工一切从工作出发,从河段的特性出发选择测验断面,根据便利工作的原则建设站房,而将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便利放在了从属的地位。因此,大多数的水文站、水位站远离城市,远离繁华。从这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水文人求真务实的作风。

三、及时准确的特征

水文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及时准确是防汛抗洪、防灾减灾以及各项重大决策的客观要求,也是长江水文人的使命。长江水文人遵循流域水文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监测,不断提升测报水平,确保及时准确。

为了做到及时准确,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他们严格遵守规范、规程,他们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测验,每一个数据,每一份资料。

为了做到及时准确,水文职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艰辛,当一天的工作,单次的测验,单个的项目结束时,大家都要在一起计算、整理、分析、检查,看质量要求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马上无条件返工,随后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三清四随”成为控制质量的硬性要求。

98抗洪中,长江水文人面对流域大洪水,大江上下拧成一股,团结拼搏,日夜奋战,准确测报,在荆江是否分洪的关键时刻,半小时内及时准确回答了中央决策需要落实的六个关键问题,为战胜98抗洪胜利作出了特殊奉献!

四、团结拼搏的精神

长江水文的工作特性,注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团结协作,不团结协作,各项工作任务就难以圆满完成。这是长江水文蓬勃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长江水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每一次洪水来临,流域内各相关水文站,每个水文站的不同专业,乃至每一个水文人都要各负其责,更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哪一次高洪当前,不是无数的水文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哪一次成功,哪一次突破,不是凝聚着全体长江水文人的共同努力。可以说,没有团结协作,就没有一次次迎战洪水的胜利;没有团结协作,就没有长江水文辉煌的今天。

2017年7月长江第一号洪峰出现时,益阳分局所属各站水位也迅速上涨,其中沙头、甘溪港、杨堤等站水位上涨速度最快时达每小时0.2米, 36个小时之内先后突破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随着沅江洪水的到来,南咀、小河咀等站水位也相继突破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益阳分局管辖12个水文站、11个水位站,站点分散、巡测路线复杂,同时还有1个水情分中心和1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勇于拼搏,共同奏响了一曲搏涛击浪、测洪报汛的胜利凯歌。

测洪中水文人团结一心,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更显团结的力量。每一次市场竞争,长江水文人都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维护长江水文良好信誉,着力打造长江水文金字招牌;每一回的文体活动,无论时间多么紧,无论困难多大,水文职工都是齐心协力为水文争光而努力拼搏,奋力争先,体现了长江水文职工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默默奉献的品格

在水文平凡的岗位上水文人忠于职守、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当洪水来临时,别人往家里跑,水文人却往外面冲。他们很清楚在风雨中工作的辛苦、危险;但他们更清楚,洪水就是命令,抗洪就是天职。长江水文先后面临1981、1983、1991、1996、1998年、2005年、2010年等多次大洪水的考验,长江水文人以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以无比顽强的斗志,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江水文人坚守在上起德格、下到河口的长江两岸。为了心中的理想、肩上的责任,他们放弃舒适的环境,放弃了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的机会,忠于祖国,勤奋敬业,时刻掌握着江河的脉搏,把准确的水情及时报送给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为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1998年7月24日凌晨,湖南安乡县安造垸溃口,安乡水文勘测队副队长田峰的家离溃口不到百米,家里被淹,亲人生死不明。在此危急关头,田峰没有去护亲人、搬财产,而是坚持带领大家奋战一线,坚持水文测报。直到第二天与家人相聚,才知家中财产损失达十万元。在这里,田峰用舍小家保大家的忠诚书写了水文人的奉献。

汶川抗震,舟曲救灾,东方之星打捞等危急时刻,长江水文职工不畏艰险,连续作战,超常规作业,向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水文数据和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为减少灾害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江水文的行业精神、队伍素质、应急能力、技术水平、勇于奉献的品格得到彰显。

六、艰苦奋斗的传统

长江水文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重重困难,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发展之路。水文站大多建在深山峡谷,创建时期水文职工出行靠腿走,测站自己建,测船自己造,生活上吃菜自己种,柴火自己捡,设备自己维护,依靠马灯、木船、铅笔、算盘等简陋工具,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困难面前,他们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声累,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长江水利建设建,为流域经济发展设付出了极大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昏孤灯野狼嚎,山川站房似破庙。夜深人静无生气,唯有小舟随波摇。”“平生最恨是逃兵,坚守阵地做精英。真金不怕烈火练,此生不舍水文情。”这些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水文职工艰苦的工作环境,风趣幽默中投射出水文人的积极与乐观。

如今,长江水文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水文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文人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丢,自己动手发展水文的精神没有丢,在测验方式方法的创新中,在信息化建设中,在开拓水文勘测市场的征途中,在应急救灾中,在援疆援藏中,水文职工不惧艰险,不怕困难,坚持向前开拓,他们苦得、耐得、饿得、晒得、淋得,冲得,用勤劳的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

七、精益求精的追求

水文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文成果质量事关重大,水文人一直视成果质量为生命。做水文这一行,要和很多的数字打交道,要想把一份资料校对得没有一点差错,水文测报要做得及时准确,水文成果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需要很严谨的态度,水文职工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态度,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们严格遵守规范、规程;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测验,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成果。

为了准确提供山峡区间历史洪水,水文职工在从重庆至宜昌600多公里的河段两岸洪水题刻认真考证;对各地县市的地方志,水利史册以及有关个人藏书笔记仔细调查;对黄陵庙等重要洪痕反复勘察,反复勘测,反复演算,反复论证,确保准确无误,确保精益求精。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水文事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长江水文在质量管理上引入市场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ISO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各项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各环节,提出了质量既要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更要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新理念。形成了“写你应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的行为规范。质量追求和品牌意识,成为长江水文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传统。

水文职工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还表现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刻苦钻研技术,勤于实践锻炼,争当水文行业的专家和能手。水文职工深知水文一门科学,只有精业务,才谈得上水文工作的精益求精。因此在长江水文具有比、学、赶、帮的良好传统,具有学业务、钻技术的良好氛围,具有技术比武的平台,长江水文人才辈出,在全国水文行业、测绘专业的竞赛中多次荣获冠军,彰显了雄厚的实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水文事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长江水文在质量管理上引入市场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ISO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各项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各环节,提出了质量既要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更要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新理念。形成了“写你应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的行为规范。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和品牌意识,成为长江水文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传统。

八、不畏艰险的勇气

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勇气!有多大的担当,就能干多大的事业。非担当无以攻坚克难,无担当不能开拓进取。长江水文能一路辉煌、蓬勃发展,就在于有一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队伍,更在于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

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形成了以唐家山等一系列堰塞湖,下游百姓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长江水文人组织精兵强将迎着余震飞石突入湖区开展应急监测。他们临危不惧、攻坚克难,抢测各项数据,为决策部门及时排险提供依据。

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长江水文人星夜兼程、迎难而上、不怕牺牲,以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不辱使命,出色完成监测任务。

长江河源考察,西藏高原测湖,长江水文职工在揭开长江源头面纱,探求长江真实面目,填补高原湖泊水下地形空白的同时,也冒着生命危险,在生命禁区长时间,高强度连续工作,谱写了一曲曲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赞歌。

九、创新发展的理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水文行业也是如此。长江水文的六十多年的建设史,就是一部水文创新发展辉煌史诗。水文测验从当年划木船、摇绞关、拔算盘、手绘图,到如今快艇巡测、卫星定位、微机计算、在线监测、网络会商;从驻站到巡测及在线监测的探索;从传统的人工测报到118站报讯自动化的实现,长江水文测验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水文职工乐道于自己动手修建水文设施,革新水文测验工具,试制水文仪器,创新水文方法。他们为了发展水文自己垒站房,建自记井,树辐射杆,修测船,造三绞,制流向仪,搞举不胜举的革新创造和“小发明”。应该说,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水文的创建,到七八十年代革新改造,到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创新,水文人白手起家,坚持艰苦创业,依靠创新不断改进测验方式、方法和手段,依靠创新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依靠创新提高成果质量,推动水文持续向前发展。创新成为水文人永恒的追求,创新成为水文人的品牌和灵魂。

长江水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核。1953年,北碚水文站建成了长江第一座岸上操作的大型机动水文测验缆道;1958年试制出新型自动同步流向仪,观测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研制的VAX机整编水文、流量、含沙量通用程序,在全国推广应用;1991年研制的无人水文测报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实现了几代水文人的梦想;2007年研制的AYX2-1型采样器水下控制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数据后处理软件”填补了长江水文悬沙测验无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空白。创新是水文进步的灵魂,也是水文人精神追求。

十、开拓向前的信念

发展是硬道理,向前才有美好!长江水文坚持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开拓向前,这是长江水文人不变的信念。从白手起家创建长江水文,到水文现代化的建设;从坚持事业发展,到坚持事业、经济同步发展;从传统水文,到大水文;从单位文化建设的实践,到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的构建,长江水文人带着“存敬畏,懂感恩,明廉耻,知进退”的情怀,伴着时代发展的音符,坚守优良传统,传承高尚品格,坚持向前走不动摇!

克服困难坚持开拓向前,这是长江水文人的气魄。在长江水文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困难和曲折始终伴随着长江水文的成长,但长江水文人坚持向困难挑战,不停步,不退缩,向前走!创建伊始,水文一穷二白,水文职工自己动手,建设家园;文革时期,百业待废,水文坚持测报;改革时代,市场竞争激烈,水文人开疆拓土,克服重重困难在异国他乡艰辛工作;2016年面对水文发展出现的困惑、犹豫等现象,水文局王俊局长发起了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讨论,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明确了发展目标,细化了发展措施,推动了长江水文新发展。

奋勇争先是长江水文人开拓向前的具体表现。长江水文工作者敢为人先,奋勇争先,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并化作生命的一部分。水文成果质量保持领先;水文方式方法创新坚持“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文体活动不甘平庸;文化建设亮点纷呈;绩效考核连续14年保持长江委优秀。正是这种气魄和行为的推动,长江水文改革不断深化,水文发展不断深入,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职工生活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钟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