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动态

[走进档案]国际档案日知识漫谈

来源:网信中心 时间:2020-06-09 作者:档案科 编辑:支静洁

编者按:水文局档案是指长江委水文局所属各勘测局、部门及个人在从事水文测验、水环境监测、测绘、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水资源分析与开发、网络信息建设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历史查考凭证作用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声像资料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水文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水文局的统筹安排下,水文局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全部通过了水利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并成为了全委首家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定级全覆盖的单位,这也是全局档案生成者、档案工作者相互配合、积极合作的产物。今年6月9日恰逢第13个国际档案日,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更好发挥档案在长江水文事业发展及各项生产、科研任务中的服务作用,从今天起,长江水文网特开设[走进档案]专栏,为大家宣传档案知识,揭开水文档案管理工作的面纱,敬请关注。


尘封的档案记录着历史,它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和传播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展示文明成就与发展的重要窗口。一年一度的“6.9”国际档案日是全球档案界的盛大节日,各国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以各种方式开展宣传、交流等活动。今年国际档案理事会邀请全球档案工作者积极组织网络虚拟活动,庆祝以“赋能知识社会”为主题的国际档案周活动。我国也不例外,为配合做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主题宣传,国家档案局将今年国际档案日的系列宣传活动主题定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日至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简称ICA),会上同时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2004年,在维也纳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曾提出议案呼吁联合国成立“国际档案日”,当时有2000名与会者赞成该提议。

2005年,巴黎召开的第33次联合国大会宣布将10月27日定为“世界声像遗产日”。这项决定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声像档案价值的认识,也进一步突显出设立国际档案日的必要性。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年度全体会议并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月定为国际档案日。

国际档案日设立的目标和意义

ICA明确提出设立国际档案日的目标包括以下五点:(1)通过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让其了解档案对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远价值;(2)档案高级决策者通过制订档案政策,更大程度地发挥档案在社会良治以及和谐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让其认识到档案长期保管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4)着重宣传特色档案、重要档案和孤本档案;(5)借助展览使文件和档案的表达形式更直观,增强可视化效果。

国际档案日的设立旨在:推动社会公众认识档案和关注档案事业,通过展览、征集、座谈、参观、互动等手段,提高社会公众档案意识,增加档案工作者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一个盛大节日,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既能推动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能使各国执政者相信有效的档案保管是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执政透明度、明确责任的前提,还能帮助公众了解档案保管是积累国家和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促进他们广泛利用档案。此外,还有助于档案馆、档案人员乃至档案专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中国首届国际档案日及历年档案宣传活动主题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以此展示档案工作者的风貌,搭建档案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公民的档案法治观念,扩大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从此,每年国际档案日中国都会有一个活动主题,历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依次如下:

“档案在你身边”(2013年)、“走进档案”(2014年)、“档案与你相伴”(2015年)、“档案与民生”(2016年)、“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2017年)、“档案见证改革开放”(2018年)、“新中国的记忆”(2019年)。

《世界记忆名录》中收编的中国档案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献遗产、留存珍贵的人类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2年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项目。1997年起,世界记忆工程设立《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称《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进行保管,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布。该名录与《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

目前,我国有13项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体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清代内阁秘本档》(1999年)、《纳西东巴古籍》(2003年)、《清代大金榜》(2005年)、《清代样式雷图档》(2007年)、《本草纲目》(2011年)、《黄帝内经》(2011年)、《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甲骨文》(2017年)、《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2017年)、《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年至1886年》(2017年)。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志。所以,保护、管理和利用好档案,让档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