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属单位

“世界海洋日”来了!一起来回顾水文长江口局与海洋的故事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2-06-08 作者:张静 编辑:熊莹 薛剑锋

海洋——人类共同的财产。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今天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jpg

近年来,长江委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海洋环保意识,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先后参与国家“908专项”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上海市近海海洋水文基础调查等基础海洋调查项目,同时成立“海测先锋”创新工作室,培养海洋测绘高科技人才,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908专项”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

200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海洋基础工程“908专项”正式启动,内容包括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综合评价和“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三大任务。

2.jpg

“908专项”基本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家底,更新了我国近海海洋基础数据和图件,构建了中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提出了有关我国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的系列建议。此外,“908专项”还组织实施了海岛海岸带、海洋灾害、海水资源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域使用现状、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等一系列专题调查,获得了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量与分布、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海砂资源的分布和资源量等第一手资料。如今,“908专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数字海洋”建设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水文长江口局在2006年起承担了“908专项”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

4.jpg

▲测验启动仪式

●水下地形测量

测区浅滩密布、渔网纵横,地形复杂,滩涂面积大,潮间带广阔,潮差大,是一次高难度的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组完成了江苏沿海4600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测量及大量岸线测量工作,准确收集到潮位数据和水深测量资料。

5.jpg

▲测验布置图

●水文调查

测量人员在江苏沿海海岸线布置水文测站,在洪季、枯季收集大潮和小潮的流速、流向、悬移质含沙量、悬移质颗分、床沙颗分、风向、风速、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等资料。

位于江苏海域辐射状沙脊群,具有大量可成陆地的沙脊、可建深水港口的沙脊间潮流通道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jpg

▲2006年冬季开展江苏省沿海辐射状沙脊群调查评价

二、上海市近海海洋水文基础调查

从2018年开始,长江口局承担了上海市近海海洋水文基础调查,调查范围涵盖杭州湾北岸、洋山港港区内及岛屿附近、长江口外海域。

7.jpg

▲多船组同步测验现场

测量人员共布设12个固定观测点、52个大断面走航观测点、2条走航式ADCP潮流通量数据采集断面。项目组共计出动测船20艘,测员50余人,现场采集泥沙、盐度和海水水质样品达数万余点。

测量人员到达的最远观测点距上海最东侧岸线南汇嘴约130公里。这些宝贵的海洋水文资料,为掌握上海海域及邻近海区的海洋水文环境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航道水沙动力演变趋势和重点区域海洋环境变化,开展河口滩涂资源分析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1654671152090015370-original.png

▲上海近海海洋水文基础调查

1654671179988060706-original.png

▲媒体报道

三、提升海洋测绘科技,建立“海测先锋”创新工作室

水文长江口局是上海市科委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单位,近年来十分重视海洋测绘人才的培养,紧跟海洋测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河道勘测中心技术力量,于2018年打造了“海测先锋”创新工作室。

11.png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丰富

工作室引进了先进的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及摄影测量系统,以海洋测绘科研课题为主要抓手,着重解决海洋测绘精密测深、潮间带测量等应用难题。

“海测先锋”创新工作室将创新的重点聚焦在提升海洋测绘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处理水平和成果表达上。为此,团队开展了沿海远距离多模式GNSS高精度三维水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近海岸水域GNSS水下地形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2021年,“海测先锋”创新工作室被长江工会授予长江委创新工作室。

长三角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摸清海底地形是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未来,水文长江口局将继续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保护祖国的海洋环境,以优质专业服务积极为我国 “海洋强国”建设作贡献,使海洋更美丽,人水更和谐。




责任编辑:熊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