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属单位

工作侧记∣一次难忘的省界水文站巡测

来源:上游局 时间:2022-08-05 作者:罗德明 编辑:邬向东

近日,嘉陵江上游甘肃陇南突降暴雨。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合川分局管理的燕子砭、广坪两个省界水文站,水位陡涨。不到3小时,燕子砭站水位上涨5米多。

负责合川分局省界站巡测的我,在水情值班发现情况后,立即向分局负责人邓荣反映了情况,一起查看了水位过程线,安排了巡测人员:司机何斌,冲锋舟驾驶王敏力,测量人员田家俊及我共4人。从库房准备好测验仪器、冲锋舟以及其它设备装车,核酸检测、巡测车加油,做完这些准备已接近中午,简单午餐后就赶路出发了。目的地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广坪水文站。

我们沿G75兰海高速公路行进,车外气温近40度。越野车“背上”冲锋舟,速度慢了许多。紧赶慢赶,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到达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姚渡镇下了高速。在“鸡鸣三省”的四川、陕西、甘肃交界处不停切换。穿过青木古镇,行驶约1.5小时的山路,到达广坪水文站。

01广坪水文站.jpg

广坪水文站

02组装冲锋.jpg

组装冲锋舟和调试仪器

此时,洪水已经消退近两米。我们立即下车装冲锋舟,调试测量设备,争取在天黑之前,抢测一次洪水退水流量。18点30分左右,所有设备测试正常,发动机却“扯拐”了,打不响。在王敏力和田家俊轮番进攻下,发动机“热身”后,终于响起来。此时已是19点,我们立即用ADCP施测洪水流量。收拾好仪器装上车,已是晚上20点。联系好住地,还没有吃饭,一场暴雨又突然袭来,到宾馆安顿下来已是晚上21点。我按“规定动作”,向分局负责人报了平安,汇报了工作进展。

03广坪站流量监测.jpg

广坪站流量监测

一夜风雨,巡测组人员个个没有睡着。天刚亮,雨停风住,晚上涨起的洪水,又退下了近两米,仍然比昨天测量时水位高1米多。我们赶紧安排抢测,冲锋舟装好准备测量时,暴雨如注,大家无奈拴好冲锋舟,到不远处的车上避雨。

一身湿透的我们,在车上用饼干和矿泉水充作早餐填饱肚子,裹着湿漉漉的衣服,坐在密闭的越野车上,焦急地看着水位上涨。大约两个小时,雨慢慢变小,我们又开始工作。

04冒雨监测.jpg

冒雨监测

水流湍急,风大浪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有序分工协作。王敏力开冲锋舟,盯紧断面及两岸的礁石。田家俊负责司仪,用伞遮住设备不被雨水打湿。我在船头压船,观察江面情况。冲锋舟在起伏的波浪中向对岸前行。

05抢测.jpg

抢测广坪站洪峰

雨又一阵猛下,测量再次被迫中断。我们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奔波在测量的路上。中午,我们简单吃了一碗面,赶到测流断面抢测洪水。傍晚18点30分,我们再次将冲锋舟拆卸,把仪器设备装车,然后为车辆加油,给明天的燕子砭站监测做好准备。晚上向领导汇报情况后,将当天的资料再次检查、备份。

山村的夜晚,风雨雷电交加。还没来得及给仪器和手机充电,电闸就跳了。宾馆没有备用发电机,大家摸黑洗漱,听着风雨声睡觉。那雨声敲打着玻璃,一阵紧跟一阵,又是难以入眠的一晚。

第二天6点半,早餐店没有一家开门,只好在小卖部买了些面包和矿泉水,然后赶紧向燕子砭站出发。

何斌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躲避着山上冲下来的山石,在湿滑泥泞的路上前行。

06公路.jpg

公路桥被淹

经过一个小时,早上7点30分许到达安乐河镇,公路桥被暴雨洪水淹没。地方交通部门不能确定具体时间通行时间。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改道,于是原路返回。就这样都兜兜转转,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又回到广坪镇。雨也停了,我们吃过午餐,给手机充了电,然后重回四川广元朝天区。沿嘉陵江往上,要经过燕子砭镇到达嘉陵江第一湾大桥,才能到达甘肃。每一个省界处都有疫情检查站,登记扫码询问必不可少。

山区道路狭窄,车一直在半山腰行驶,随时都会遇见大型货车、拦在路中间的山石,我反复提醒何斌,安全第一。经过5个小时颠簸,终于到达最远的省界燕子砭水文站。

07燕子.jpg

燕子砭站水流湍急

汹涌的洪水掀起浊浪,奔腾呼啸,河道乱石密布。我们用内业指导外业的经验,找到合适位置,利用天然浮标测取数据。我在上断面负责选浮标,王敏力和田家俊负责在基本断面观测和记录。我们还调查了洪痕。天渐渐暗了下来,分局负责人打来电话,嘱咐注意安全,提醒早点收工。

昨天晚上的暴雨将饮用水管道冲毁,我们住宿的阳坝全镇停水,许多餐馆无法经营。晚饭又简单对付过去。晚上十点半,恢复供水。大家笑着说,我们一天都围着“水”打转转,白天忙测河里水,晚上急等自来水。

08监测燕子.jpg

监测燕子砭站洪水流量

第二天,我们用冲锋舟测流。面对激流险滩,我们沉着冷静。测前反复检查了数据连接、通信信号、发动机状态、救生衣穿戴等情况。冲锋舟一次次来回穿梭,载着测量人员劈波斩浪,收集宝贵的水文监测数据。下午3点左右,广元三磊站水位数据出现异常,我们又马不停赶往那里,及时排除了问题和故障。

这是一次艰难的省界站巡测,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希望更多新仪器和新技术,在省界水文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基层一线巡测工作带来更多福音。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