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水利报】测雨雷达织就陆水“智慧监测网” ——长江委水文局打造全链条水文预报体系

来源:中国水利报 时间:2025-09-11 作者:张俊、王乐、郑力 编辑:杨杰

1757573608139017443-original.jpg

2025年入汛以来,陆水流域遭遇多次强降水考验。一套由X波段相控阵雷达组成的“智慧监测网”让一项项防御决策“跑赢”强降水。

作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陆水流域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的核心支撑,陆水水利测雨雷达系统凭借远超传统手段的精细化监测能力,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精准捕捉雨情动态,支撑形成“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全链条预报体系,为流域防洪安全筑起坚实技术屏障。

1757573659773036792-original.png

陆水流域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业务框架


提前3小时锁定强降雨中心区域及量级

5月22日,陆水流域遭遇入汛最强降雨,日面雨量达101毫米。这场极端天气成为陆水水利测雨雷达系统的“实战考场”。

由3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组成的监测网络,以30米网格、分钟级更新的分辨率,实现流域3950平方千米范围监测全覆盖。同时,长江委水文局研发雷达与数值模式的“短临-短中期”融合预报技术,引入天气雷达数据校正大尺度系统运动轨迹,有效提升0~3小时的降雨预报精度。

监测结果显示,暴雨期间雷达估测降水量与地面雨量站实测值平均误差仅1.36毫米,精准度远超传统监测手段。更关键的是,系统提前3小时锁定强降雨中心区域及量级,并精准判断降雨于当日20时结束,为防汛指挥部门争取了宝贵的决策时间。

“此次实战不仅弥补了传统雨量站密度不足、天气雷达局地监测精度低的缺陷,还延长了短临暴雨洪水的有效预见期。”长江委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在陆水流域经历的8次较强降水过程中,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总体应用效果良好,反演降水与站点降水的相关系数在0.85以上,平均绝对误差在6毫米以内。

耦合技术打通全链条预报关键环节

陆水流域的防洪底气,源于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的深度耦合。长江委水文局贯通“融合降雨预报-分布式水文模拟-水动力演进预演”全链条业务体系,构建陆水流域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系统,实现“降雨—产流—汇流—演进”的全链条贯通计算,为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5月22日的强降雨过程中,这套耦合体系预报洪水最大入库流量约2000立方米每秒,与1小时反推的实况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相比,误差极小。基于这一精准预报,系统依托水文水动力模型对调度方案在坝上游、大坝及坝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正向预演,再根据实时水情形势研判更新上下游及库水位防洪目标,智能生成陆水水库的调度推荐方案,经正向预演比较多种方案后确定最优调度策略。

最终,智能推荐的调度方案帮助陆水水库实现“不弃水安全运行”,既保障了大坝与下游防洪安全,又节约了水库水资源,“三道防线”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发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雷达实况降雨场预估算法,提升复杂天气下的预报精度与稳定性,探索多波段雷达与多数值模式的融合预报技术,提高降水预报准确性与时效性;完善灾损评估功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快速评估淹没范围、水深、历时及灾害影响,深挖‘三道防线’体系在水库防洪调度、洪水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潜力,为长江安澜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长江委水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