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党史学习教育]艰苦奋斗永不丢 高举红旗直向前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1-07-28 作者:肖华 编辑:杨杰

“高举红旗直向前”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1965年5月视察漳河水库工程后留下的漳河组诗第五首尾联的美句,表现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兴水利除水害的大无畏精神,鼓励人民群众保持革命的坚定性,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漳河水库位于我的家乡湖北省荆门市,在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沮漳河东支的漳河上建坝拦水成库,由观音寺水库和鸡公尖水库两库组成,中间建明槽沟通,1958年7月开工,1966年竣工。水库工程分枢纽和灌区两大部分,建筑物包括4座拦河大坝及副坝、3条输水明槽、2个溢洪道、烟墩渠首闸、徐家西湾闸和水电站等各种建筑物15000多座。前些天因工作原因走进了这座总库容2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超200万亩、湖北省最大、中国知名的人工水库,不免想起爷爷在我小时候讲过的他参加漳河水库建设的故事。

漳河发源于长江中游暴雨区湖北省南漳县境内的荆山,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汹涌,两岸往往溃决成灾,同时增加长江荆江河段的洪水压力,严重影响荆江大堤安危。史载自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1949年一百年间,共发生洪灾50次,正如董老诗云:漳河来源千万峰,每逢雨季闹山洪。然而就在这条水患频繁的河流的东岸,也是我年少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有一大片丘陵岗地,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农业区,但该地区山冲平缓,溪沟短浅,干旱发生频率极高,年年缺水苦旱,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在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爷爷告诉我,漳河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水旱灾害,在旧中国根本无法根治,当地民众祖祖辈辈不堪其苦又无可奈何,不得不用迷信的办法将石狮立于河中以镇脱缰的洪水,但却无济于事。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漳河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1958年夏日的一天,爷爷接到生产队长的通知,第二天凌晨和他的老乡们一起开赴漳河水库建设工地,说是开赴,其实就是带上简单的行李、锅碗、锄头或者铁锹步行至目的地。7月1日,观音寺导流隧洞响起了施工的第一炮,标志着漳河水库工程建设的正式开工。

爷爷说他们参加漳河水库建设的时候,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建设者们热情极高,自我牺牲精神极强,干部群众极其团结。争先恐后、自愿参战,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日以继夜战斗在工地。有的老乡全家出动,春节也不回家。尤其在大坝施工期间遭受到洪水的极大威胁,修筑大坝的形势一度相当严峻,但他和老乡们坚决向吕明英等劳动模范学习,积极参加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以在工地上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为榜样,始终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让爷爷终身难忘且无比自豪的是他参加了最为紧张最为艰巨的观音寺大坝施工。1959年2月因导流隧洞发生崩塌堵塞,加上明槽尚未挖通,库水位不断上涨,迫使大坝不断提高脱险高程,为了工程脱险,10万干部群众在春节期间坚持施工,披星戴月,日夜奋战,直至1960年6月下旬抢筑大坝的紧张局势才得到缓和。

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国家财力物力困难,粮食、资源短缺,施工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动工兴建漳河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确实存在很多风险和挑战。面对漳河1952年至1954年连续出现水旱灾害的残酷现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毅然决然担负起开发治理漳河的历史重任,从提出建设漳河水库工程的设想到正式动工兴建不到1年,从动工兴建到工程建成用时8年,工程设计合理、工程质量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采用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决策方式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苦干实干的结果。在工程建设尾期,80岁高龄的董老对工程的参观视察极大鼓舞了参战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极大推进了水库工程的顺利完工。

漳河水库工程的建成,是奇迹,更是希望和明灯。漳河水库工程彻底结束了漳河东岸“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的历史,当地人民群众彻底摆脱了数千年水旱灾害的困境,荆楚儿女成功开创了“强使漳河东向走,良田万顷保粮源”的新局面,从此迈上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漳河水库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先辈们战胜三年自然灾害为荆楚大地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漳河精神。我在细细体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担当善为,求实奉献”的漳河精神时,眼前总是浮现爷爷在漳河水库建设现场一锹一筐、肩挑背扛,挥汗如雨、奋勇争先的光辉形象。爷爷临终前念念不忘党的恩情和漳河水库工程发挥的防洪和灌溉效益,“只有在新中国,我才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大工程的建设,现在家园免遭洪水威胁,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老百姓安居乐业,农村一片祥和,参加漳河水库建设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爷爷嘱咐我们晚辈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的漳河已是开发治理有序,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恰是人间天堂,令人流连忘返。库区山水相连,水域宽阔,烟波浩瀚,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漳河的美在于山、在于水,更在于人与山水的和谐统一。两岸青山,一河绿水,山俊秀,水柔美,人文景观、工程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城市供水、生态补水与灌溉用水统筹兼顾,生态优先,正是我的父老乡亲们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实写照。

漳河水库的生日是1958年7月1日,60年多前,在漳河水库的施工现场,党员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一锅饭,同推一辆车,同住一间草棚,呈现出炮声动地,尘土遮天,人山人海,气壮山河的雄壮场面。我在漳河水库工作期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起点,胸怀初心出发,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才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漳河水库就是一座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铸就的伟大水利工程,就是一座10万荆楚儿女满怀“要高山低头,令漳河东流”壮志豪情不惧艰难困苦、克服重重挑战在荆楚大地树立的历史丰碑。作为一名党员,要深刻领悟和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传承漳河精神,牢记爷爷嘱咐,拼搏奉献,永远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这是不断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小小的工作岗位也连着大使命,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平时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候要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为了漳河水库大坝安全,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漳河水库工作期间自觉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推动工作的动力,牢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不惧烈日“烤验”认真查看水库枢纽工程大坝、溢洪道、灌溉闸等建筑物,了解水库降雨和来水情况,掌握水库安全状况、防洪调度和汛限水位执行情况,耐心细致地为基层水利工作者们宣讲水利法律法规,主动开展水库防洪调度业务培训,指导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存在的违规问题,同时考虑到水库运行管理单位不具备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能力的实际,积极牵线搭桥,让我们单位某勘测局有机会为他们全面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人间万事出艰辛,美好的梦想终究要靠奋斗来实现。离开老家前,接到在外省参加水利施工任务的堂弟的电话,堂弟告诉我他前几天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袒露了自己的心迹:爷爷说的话是对的,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对堂弟的变化由衷感到高兴,并告诉他,共产党员就是要把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把履好职尽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难、敢于牺牲,苦干实干、勇于奉献。堂弟惊喜的回答我,他已经接到公司的通知,即将回荆门参加漳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我叮嘱堂弟,爷爷参加漳河水库建设时的年龄与你现在的年龄正好相仿,堂弟笑了,我想九泉之下的爷爷定会含笑的。“移山倒海寻常事,高举红旗直向前”,惟愿吾辈为了家乡幸福河流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现,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铸就人生辉煌。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