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实战演练砺精兵 未雨绸缪抓备汛——三峡局2021年水文监测应急演练侧记

来源:三峡局 时间:2021-06-22 作者:通讯报道组 编辑:胡名汇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全力做好各项水文测报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长江委水文三峡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时刻紧绷防汛这根弦,6月18日,举行2021年水文监测应急演练,完成了水位、流速、流量、断面及岸坡崩退和水质等滚动监测、分析、预警和发布工作。

短短2小时里,水文、河道、水环境、水情预报、科研分析、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宣传和后勤保障等多个专业组联动演练,全过程组织充分、协调有序,完成了既定目标,进一步检验了测高洪、迎大汛的实战能力。  

1.jpg

上午9时,三峡局机关办公楼前,演练总指挥、三峡局局长李云中发布命令,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迅速集结,奔赴现场。此次演练外业监测分为崩岸水文应急监测、超标洪水应急监测、水质应急监测3个小组。

9时15分,宜昌分局启动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预案,监测组技术人员立刻展开会商,确定采用H-ADCP、电波流速仪两种方法开展流量测验,采用浊度仪开展含沙量测验。随后组织人员准备好仪器设备前往测验现场。

2.jpg

9时25分,电波流速仪测验开始,经过现场校核、合理性检查,9时35分上报至现场指挥部技术保障组。

H-ADCP流量监测.jpg

9时30分,H-ADCP开始每隔30分钟监测一组流量数据。与此同时,队员们在宜昌水文趸船外舷处水面取样,采用浊度仪每隔30分钟监测一组含沙量数据。

4.jpg

9时32分,水质组的队员们到达宜昌水文断面,开展应急水质监测。他们实时关注水质变化情况,每30分钟进行水质采样,现场测定水温、pH、浊度、电导率、溶解氧、氨氮、生物毒性7个参数并上报。

5.jpg

长江水文116和水文02602到达演练水域

6.jpg

无人机测流

7.jpg

电子浮标投放

9时40分,崩岸应急监测队员们抵达测区,采用视觉水位测量仪、水上水下一体化扫测、无人机航测、电子浮标测量等多种方式,陆续开展控制测量、水位观测、崩岸地形测量、流量及水面流速流向观测。

8.jpg

9时44分,技术保障组对收到的第一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技术人员分析总结崩岸特性,预警崩岸发展趋势。水情分析组结合三峡枢纽出力计划,对测区水情进行实时预报。与此同时,根据陆续报送的HADCP、走航式ADCP实测流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开展宜昌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率定及延长,并对测区水情进行滚动预报。

11时28分,随着最后一项监测数据出炉,演练外业监测部分正式结束。

演练过程中,突遇暴雨,雨水夹杂着汗水顺着应急监测队员的脸颊淌下。三峡水文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做好应急水文测验。他们盯着全站仪的眼神沉着坚毅镇静;水面上,测船搭载着多波束测深系统踏浪而行;空中无人机盘旋,利用雷达测流技术进行水面流速测量,“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初具雏形。

此次演练为快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演练中成功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尤其是崩岸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和无人机测流技术,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能极大保障测量人员安全。在崩岸地形测量中,采用船载移动三维激光扫测设备进行陆上地形扫测,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下扫测。在流量及水面流速流向观测中,采用无人机搭载视觉测流系统或雷达测流系统按照一定间距采集断面表面流速,并利用实时水位、大断面数据及率定系数计算断面流量,展现了高效率、投入少、响应快等优点。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三峡水文应急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2021年长江流域主汛期即将到来之际,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为防御今年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洪水做好思想上、技术上的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