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防汛测报]白河水文站:披星冒雨战秋汛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1-09-07 作者:钟兮 刘月 尹世锋 编辑:周明

9月初秋,天黑得更早了,晚上七点汉江两畔的高山,已和漆黑的夜空融为一体,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阴雨,江里奔腾肆虐的洪水不停拍打冲击着两边的堤防,咆哮声不绝于耳。地处秦巴山脉深处陕西省白河县内的长江委水文汉江局十堰分局白河水文站,此刻灯火通明。

白河水文站.jpg

大水中的白河水文站

始建于1934年的白河水文站,不仅是汉江上最早设立的水文观测站之一,也是丹江口水库重要的入库控制站,对于汉江流域防汛至关重要。随着测验方式方法的不断改善,白河站日常测验基本采用巡测管理模式。8月21日以来,汉江上游持续降雨,秋汛来势汹汹,防汛形势日趋严峻。为做好洪水期间防汛测报各项工作,十堰分局迅速行动,及时将白河站调整为驻测管理模式,一个突击小组随即组建,开启了与这次秋汛的“斗智斗勇”。


“准备工作充分,心里才踏实”

8月30日零点,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3400立方米每秒,是2012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最大入库流量。白河站高洪测报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虽然这次秋汛持续时间长、洪水强度大,但我们对做好高洪测报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充足的备品备件、良好的设施设备状态、完善的高洪测验方案……这些扎实的汛前准备工作可以说为此次迎战洪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堰分局副局长徐利永作为此次驻站小组中的一员向我们介绍。因为身体原因,8月初徐利永在武汉接受了手术治疗。眼见汛情如此紧张,徐利永顾不上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身体,主动请缨上阵,有了他的加入,也给驻站小组吃了一颗“定心丸”。

抢修仪器设备.jpg

抢修仪器设备

小组里还有一位成员,堪称“设备达人”,他就是十堰分局副局长魏伟。白天他要在十堰分局下属测站之间来回,随时检查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有时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就是为了保证洪水来临时能够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新仪器新设备在今年汛期发挥了很大作用,上津、茅坝关都收集到了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资料,我们水文现代化、信息化成效越来越显著。”说起最爱的仪器设备,魏伟很是感慨。

“只有各方面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心里才能踏实。”这是大家追“峰”逐浪的底气。


“就是要和洪水比速度”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现在驻站人员一共7人,可站房里却只有四间卧室,照理说房间应该十分抢手。可这一次,房间的使用率却十分低。一方面,为了保证测船的安全,两位船员即使在晚上也是守在船上,浊浪滔滔,船舶很难保持平稳,“不仅如此,晚上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要检查一下缆绳是否正常,检查周围江面有没有漂浮物,想要好好睡觉基本是奢望。”水文058测船船长杨勇说。另一方面,山区性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对流量施测时机要求很高,8月21日到现在,白河站已施测流量40余次。“过来以后几乎每天都会夜测,强度最大的一晚从凌晨到天亮测了四次,我们四五个人轮班倒,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小盹,累确实是挺累的,但作为党员,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党员,这种关键时候就是要站出来、顶上去。”十堰分局巡测组中唯一的女组长,也是此次驻站中唯一的女生兰蓓蓓说到。

检查测流信号.jpg

检查测流信号

夜间缆道测流.jpg

夜间缆道测流

9月5日凌晨两点,白河站水位到达185.48米。又一轮夜测开始了。打开探照灯,瞭望员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江面情况。缆道操作员张显立启动水文缆道控制系统,检查流速仪信号是否正常,500公斤重的铅鱼被吊起来沿着缆道缓慢前进。“快到水面了,安全”。得到确认后,张显立操作控制台将铅鱼放入水中,并通过水文愿景系统(WISH系统)注视着水面的变化。第一条垂线、第二条垂线.......兰蓓蓓在一旁认真地记录。历时近1个小时,测流顺利结束,大家收拾整理好资料离开缆道操作房来到办公室,立马对数据合理性进行分析检查,并上报测量结果。

“我们休息,洪水可不会休息,要收集到完整的水文数据,就是要和洪水比速度。”这是大家不必言说的共识。


“退休不退岗,我要回来陪大伙儿一块儿战斗”

老轮机长再上岗(清理缆绳杂物).jpg

老轮机长再上阵

今年上半年,水文058测船轮机长赵学武退休了,大家总是习惯亲昵地称呼他为老赵。原本应该在家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老赵,在听闻白河站将出现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时,立即收拾好行李,赶到站上帮忙。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一线的老轮机长,赵学武有着丰富的行船经验,轮机设备有没有故障、船舶停靠位置的选择……老赵绝对算得上行家。有他在机舱照看好测船“心脏”,也是更好地为行船安全加了码。“虽然我退休了,但是水文工作有需要我可以随时再上岗,高洪期间水文站工作量大,人手很紧张,再说,跑了40年的船,有感情啊,我舍不得我的老本行,也舍不得大家。”

“退休不退岗,余热不减量。”这是我们水文人的情怀。


“小插曲?不存在,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强辅助”上线.jpg

"最强辅助"上线

从8月21日开始,驻站小组吃住所有都在站上。测员李九如的一手好厨艺可是派上了大用场,除了参与日常测验外,他主动兼职当起了厨师,不仅如此,车辆驾驶、物资采购、仪器设备维修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说是驻站小组里的“最强辅助”。进入秋汛以后,雨水“超长待机”,空气湿度变大,气温也开始下降,正是蚊虫飞蛾出没的大好时机,即使长衣长裤包裹也挡不住它们的进攻,胳膊、手、腿、脸,无一幸免。在付出各种各样疙瘩的代价后,大家终于发现风油精才是对这里的蚊虫叮咬最有效的,它也因此晋升为驻站组员人手必备的“神器”。驻站期间,停过水、断过网,而且一停一断就是三四天,大家囤好桶装水优先保证喝水做饭,用手机热点传输数据,这样类似的小插曲还有很多很多。

“长时间连续的驻站测验既考验体力,也考验脑力,生活工作也会不时给我们打个岔,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每通一关,心里都有浓浓的满足感。”这是大家保持最佳状态的秘籍。

我们经历的只是白河站迎战秋汛的24小时,而驻站小组已经在这里超负荷连轴转了17个日夜。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了长江水文人的坚韧、果敢和团结、奉献。绵绵阴雨还在时不时往下落,秋汛还没结束,他们仍在战斗……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