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初心故事】江河为证 初心不渝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11-20 编辑:杨杰

编者:11月15日,水文局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郑守仁、许全喜、邹冰玉、张斌、张金辉、汪卫东,以及上游局白格堰塞湖应急监测团队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与会干部职工。大家表示,要以榜样导航,用先进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长江水文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现将报告会先进事迹材料刊发于此,供大家学习参考。

许全喜.png

江河为证 初心不渝

大家好!

我叫许全喜,是一名在长江水文工作了20年的共产党员。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江河为证 初心不渝》。

初心萌芽—与水利结缘

有一种记忆,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我的家乡在武汉新洲举水河畔,父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每到夏收时节,洪水往往不期而至。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一年,到头来,却常常竹篮打水一场空。兴水利、除水害,从小时候起,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也成为我大学报考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源动力。

1998年夏,长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武汉到处一片汪洋,学校四面水深齐腰。长江大堤频频告急,学校在食堂贴出了征招防汛抗洪抢险突击队员的紧急通知,我当天就主动报了名,随即被派到武昌月亮湾险段参加抢险。

月亮湾险段是武汉著名的老险段,1954年洪水时,被冲开了5个口子。我们巡守的险段长3公里,实行8班倒,我每天承担一个白班、一个夜班的徒步巡堤任务。在巡堤之余,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在40度骄阳的炙烤下,往返10余次,给队员搬水、送水、送盒饭、送药品。累了,就在简陋工棚下席地而卧,在满是蚊蝇的骚扰下抵足而眠。在堤上坚守的日日夜夜,让我至今都无法忘怀的是,大堤上四处飘扬的鲜红党旗、奋勇抗洪的解放军战士,和一个个签满了名字的“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

就在这一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也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下定了决心:水利,这辈子我干定了!

践行使命—与江河为伴

总有一种梦想,深埋于心,矢志不渝。

进入水文局工作的第一年,国家开始筹备建设宜万铁路,这是当时我国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但在哪里跨过长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我一参加工作,单位领导就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我,是信任,更是责任。我到档案馆查阅了几十万字的文献资料和上千张水下地形图,和同事们一起,硬是趴在图板上,用缩放仪千挑万选,反复科学求证,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桥址。现在每次到宜昌出差,看到宜万铁路大桥,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由于这次成功的经验,我又被委任开展葛洲坝到上海高压输电线路汉江跨越工程的技术论证。时间紧、任务重,我主动担起了数学模型计算的重任。那时办公室里只有一台好电脑,大家需要排队、抢着用。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我带着被窝和一箱方便面,晚上守在办公室,不断修改、完善数学模型。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十多天后,一箱方便面见了底,我的成果也如期交付审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打开了水文服务的大门。

之后,我陆续负责了武汉至宜昌铁路特大桥等近200个涉水工程的技术论证与咨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滚滚江水哺育了两岸百姓,它挟带的泥沙造就了广袤的平原,但也时常给水利工程带来致命的威胁。当初的黄河三门峡水库就曾因泥沙淤积,几近报废。

我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开始了河道泥沙研究。当父亲得知我干这项工作时,就笑着说,我和你妈妈一辈子都在和泥巴打交道,本来指望你读书有点出息,怎么到头来你也是个“玩泥巴”的命!

没想到,我这泥巴一“玩”就是20多年,还“玩”到了三峡。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它的泥沙淤积是个世界性难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人忧心忡忡,三峡工程会不会重蹈三门峡的覆辙?

1999年起,我就开始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攻关研究,此后的20年间,我数十次深入长江上游主要产沙区,辗转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收集了数以亿计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土保持、水利水电工程数据,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开展了无数次的比测试验和科学分析,撰写科研报告100多本,摸清了三峡工程泥沙变化与淤积规律,为得出“三峡水库在300年内不会被泥沙淤死”的结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应了社会热点,解答了社会关切。

为实时掌握三峡泥沙变化情况,我带队成功研发了国内首个泥沙实时监测与预报体系,把水中变幻莫测的泥沙纳入了我们的监控网,像天气预报一样,第一次实现了泥沙的滚动预报;在研究洪峰、沙峰异步传播和库尾泥沙冲淤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峡水库沙峰排沙调度和库尾减淤调度等“蓄清排浑”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泥沙排出库外、减轻水库淤积,为成功解决水库泥沙淤积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18年7月,三峡水库上游普降大到暴雨,入库洪峰达到59300m3/s,汹涌的江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涌进库区,短短7天时间就达到了7400多万吨,水库排沙形势异常严峻,各方极为关注。

那段时间,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时刻紧盯着三峡水库的水沙变化过程,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数学模型,不间断地计算洪水和泥沙进程。经过连续多天的日夜奋战,提前3天向长江防总准确地报送了沙峰抵达三峡大坝的时间,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科学排沙的建议。长江防总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最终通过科学调度,取得了良好的冲沙效果。

防汛是长江天大的事。河道崩岸是堤防防洪安全的严重威胁,突发性、隐蔽性强。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5000多km的岸线首次开展了河道崩岸分析预警工作。2017年4月,湖北省洪湖虾子沟段突发长75米、宽22米的崩岸险情,严重危及长江干堤防洪安全。

险情就是冲锋号!我随长江防总专家组连夜奔赴崩岸现场,冒着水流湍急、岸坡坍塌的危险,连夜开展应急监测。在短短3天时间内,准确找到崩岸原因,判断了发展趋势,为崩岸的及时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江防总和国家防总的高度赞誉。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水文是个艰苦行业,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水文人经受着更多的磨砺,品尝着更多的艰辛。多少次,在摇晃的测船上,我们冒着风雨,迎战洪峰,精确施测,视质量如生命;多少次,在野外勘测中,我们拨开芦苇丛,跋涉于及膝的沼泽地,踏出一条条勘测之路,树丰碑于江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

走出国门——树大国形象

总有一种责任,义不容辞,重于泰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长江水文人积极响应,纷纷走出国门,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合作援建。

2015年,我们承担了中国至老挝铁路云南段的技术论证工作。铁路要穿越海拔三千米的哀牢山、无量山无人区,我们在崇山峻岭中跋涉了30多天,冒着四五十度的炎热天气,硬是逐个摸清了60多座跨河大桥的水文、气象、地理特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澜沧江大桥附近,有一条一米宽的崎岖山路,上是一线青天,下是千米悬崖,与我同行的一位同事,一不小心脚打滑,跌落悬崖,幸亏被大树挡住,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由习近平总书记和老挝主席本扬共同见证签署,是中老澜湄合作的标志项目。3年来,我们携带自主开发的设备,采用中国标准和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老挝水文水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互连互通。

老挝政府总理通伦在数据中心建成揭牌仪式上说:“这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具体实践,中方采用最先进的理念、技术和设备,为老挝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援助,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通过我们的双手,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了一座座合作与友谊之桥,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水文精神,留在了每一个工地上,融入了每一个工程中,在异国他乡擦亮了中国名片,展现了中国形象。

在平凡中坚守,在奉献中前行。正是长江水文人不变的初心,才将这江河无常,化为可预可知;正是长江水文人不变的使命,才将这惊涛骇浪,化为岁岁安澜。

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一代又一代的长江水文人,守得云开见月明。无论顺境,还是挫折,一代又一代的长江水文人,始终志存高远、坚忍不拔。

我深知,和林一山、文伏波、郑守仁、洪庆余等前辈们相比,我只是沧海一粟;和身边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长江水文人相比,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将永远以他们为榜样,江河为证、初心不渝—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