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初心故事】风雨为铭 不辱使命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11-21 编辑:杨杰

编者:11月15日,水文局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郑守仁、许全喜、邹冰玉、张斌、张金辉、汪卫东,以及上游局白格堰塞湖应急监测团队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与会干部职工。大家表示,要以榜样导航,用先进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长江水文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现将报告会先进事迹材料刊发于此,供大家学习参考。

邹冰玉.png

风雨为铭 不辱使命

大家好,我是党员邹冰玉,来自预报中心,9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今天,很荣幸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历,具体内容不是关于我一个人,而是那么一群人。我汇报的题目是《风雨为铭 不辱使命》。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都说水文测报是防汛的耳目和参谋,那么我们预报员,就更是跑在洪水前面的先头部队。察云知雨、把脉江河,做防汛抗洪最灵敏的侦察兵,就是我们的工作。

为能够准确捕捉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每年汛期,尤其是大洪水时,我们连续值班、日夜监视、滚动预报,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大。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起,就碰到长江接连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95、96,98、99,……,作为一个预报员,我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多,锻炼的机会也就多。一场场大洪水的考验与历练,促使我快速成长。在亲历感受一场场“大洪水压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危急中,深知预报责任重大,容不得一丝马虎、半点松懈。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98年的大洪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长江流域发生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两个多月8次洪峰,一波接一波,汛情多处告急。“洪水就是命令,预报员得跟洪水赛跑。”那时测报条件不好,情报预报工作十分紧张繁重。当时我怀孕,看到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也舍不得这难得的锻炼机会,始终坚持与大家并肩作战。几位老预报专家和我负责长江中下游的预报,中下游预报难做,不仅因为江湖关系复杂,还因为它是防洪重地,两岸防守主要靠堤防,在临界条件,几公分的水位变化,就面临分洪和不分洪两种选择,对预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为追求一个“最准确”的预报值,我们常常对预报水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值“较真”,一分一分地扣,反复分析、“琢磨”,紧盯不断变化的水雨情,不敢休息。大家基本都以办公室为家,累了倦了靠在桌子边眯上几分钟再接着干,实在熬不住就打个地铺将就下。处里安排大家轮流休息,也是回家匆匆洗个澡、换个衣服就返回。就这样,完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预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洪峰。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种预报员对精准预报孜孜以求的初心一直未改。

比起98年那个时候,如今的测报条件好了许多,但预报要求更高了。有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预报,并能够快速分析出合理的调度方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流域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以三峡为骨干的一大批重要的水利工程建成运行。为充分发挥水工程的综合效益,实施联合调度,需要更加精准、细致的预报支撑。我们在不断夯实预报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水库联合实时预报调度技术,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益。

2017年7月,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上涨,预报莲花塘水位面临超保的紧张局面。三峡水库启动补偿调度,长江委34个小时内,先后发出5道调度令,一步步将三峡出库流量从27300m3/s削减到8000m3/s,为中下游“减负”。调度令的背后是我们密集型的预报调度分析,最多时,提供了15个调度方案供决策选择,每个方案间的输入按小梯度变化。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复杂,水流改变的细微差异要反映在调度方案中,难度非常大。三峡出库减到8000m3/s,汛期长江干流这种情况前所未有,预报毫无参考。我们克服困难,科学研判。那段时间白天黑夜连轴转,因为我常常在夜里进出,总被小区门口的保安视为可疑人物进行盘查。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就是这样的责任感,让每一名水文预报人能吃苦、勇担当,为长江防汛调度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确保了长江安澜,也“赢得”了各级部门的赞扬和由衷的敬意。

有一种自豪叫无误

除了为长江防汛抗旱提供坚实有力的预报支撑外,我们还参加了多项应急预报服务,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2015年长江监利沉船事件、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的救灾工作,在预报方案全无或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扎实的基础分析和有效的应急预案,为应急保障服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去年“11.3”白格堰塞湖险情应急处置中,在水利部、长江委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水文局紧急响应,预报中心也迅速启动应急值守,并成立了预报小组,我主要负责模型的创建。堰塞湖水情非常态,相关资料匮乏、更无历史参照,对预报是个巨大挑战。预报小组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创建模型、拟定参数,滚动加密分析、预测堰塞湖水情。

紧张的态势,在11月13号堰塞体溃口时达到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巴塘站的预报,每个预报员根据自己建立的模型给出预报结果,会商综合。程局长签发的预报发出去以后,大家根本没办法睡觉,都盯着水位一点点往上窜,最快的时候是10分钟3.5m,半个小时8米多(涨速之快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定水位现在在这个地板的位置,不到10分钟就到了这层楼的天花板,不到半个小时就过了两层半),后来分析是超万年一遇的洪水,凌晨快2点的时候,洪峰水位最终定格在2494.91m,比我们预报值仅仅高0.01m,这时堰塞湖微信群出现密集轰炸式的大拇指点赞。程局长表扬说“你们神了”,那一刻,大家眼睛湿润,相互击掌致意。每次做出这样漂亮的预报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足以让我们忘记一切艰苦。

我们以过硬的素质和优质的服务,有力支撑了抢险救灾,不辱使命。

有一种追求叫创新

为了提升预报技术手段,差不多94年我入职的时候,长江洪水预报系统建设跨出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一步,我这个水文专业预报员也成了“业余”的预报系统开发者,边学边干。通过两年的建设,1996年第一代长江洪水预报系统——“长江专家交互式预报系统”诞生。此后的二十多年,我一直追赶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埋头苦干,没有周末,更没有节假日,系统开发关键期甚至通宵达旦,始终不断提升优化系统。

从2002年开始,我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带动单位的研发团队,利用预报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其实大部分是晚上,夜深人静时,或许许多人已进入甜美梦乡,而对于我来说,却可能工作才刚刚开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是在办公室加完班,再回家接着干,不知不觉窗外天已经亮了。就这样,完成了基于网页版的通用型水文预报平台的开发,在通用化和软件资源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当时在国内基本上是首创,没有任何借鉴,专业跨度也大,期间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但一直没有停下深入研发的脚步,系统最终获得了成功,被推广到长江三峡、金沙江梯级、广西西江等20多处应用。这也是之后“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的雏形。

随着流域内控制性水库群的建成,预报与调度愈发不可分割,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我们倾力打造了 “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实现了预报调度一体化,目前已成为预报调度会商的统一工作平台,其出色的性能与可视化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如今系统早已走出长江流域,在广东中小河流预报预警中应用,也在老挝、巴基斯坦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系统的开发理念和技术也已在全国其他流域推广。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

在武汉的通宵加班、放弃节假日是一种常态,但和长期出差、驻守工地相比,我宁愿选择再忙一倍,只要可以陪在家人孩子身边。

随着发展的需要,九十年代起,预报中心就开始承担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预报服务。我从97年开始进出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施工现场。

早期进出工地是一大难题,悬崖峭壁上行车险象环生,记得刚开始瀑布沟进去的路沿着山,一条仅仅一个车道的路,山上的石头还老外下滚,有一次我进去,石头就直接落到了车子的前挡风玻璃上;像溪洛渡现在进去有了高速,那时要穿山洞,过二十四岗,一般一大清早从向家坝出发,顺利的话傍晚时候到,遇到路上塞车深夜到,我还晕车,每次进去时心里都很恐惧。有的同事有时没有赶上客车,只得搭乘老乡顺路的运煤车,站在货车敞篷上兜风前行,到溪洛渡营地时满身黑漆漆只见两个眼白翻动。工地上条件也艰苦,各种问题、难题不断,男同胞都要熬脱几层皮,更何况是女同胞!

2004年起,驻守溪洛渡工地,离家最大的困难是完全抛开了小孩,照顾小孩的全部责任也就都落到了先生身上,但不管有多难,我每年都驻守工地3个月以上,一直持续了7年,小孩也度过了他的小学,步入中学。每当小孩说“妈妈,你能不能换份工作”时,我感到很心酸。其实每年暑假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也不能陪伴。那段时间,除了常规每年至少3个月驻守电站施工现场主持预报工作外,我还几乎跑遍预报中心服务的各电站,从安装服务系统搭建预报工具,到电站截流提供龙口预报服务,无一不倾注心血。

施工截流预报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情况多且不可重现,预报难度远高于常规洪水预报,尤其龙口合拢时,需要随时提供预报数据,我们往往通宵达旦直至施工结束,这对我们的能力精力体力都是一种考验。

水文预报员有多不容易?想陪陪家人,洪水却总选在周末、节日;想睡个囫囵觉,却总在风雨夜里负重逆行。

“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选择正是广大水文人的共识,我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员。还有更多水文人默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不图回报,正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才将这江河无常化为可测可知,才构成新时代水文事业的宏伟画卷。我们的故事,风雨为铭,江河作证!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