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初心故事】一江一站一生情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11-21 作者:张斌 编辑:杨杰

编者:11月15日,水文局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郑守仁、许全喜、邹冰玉、张斌、张金辉、汪卫东,以及上游局白格堰塞湖应急监测团队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与会干部职工。大家表示,要以榜样导航,用先进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长江水文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现将报告会先进事迹材料刊发于此,供大家学习参考。

张斌.png

一江一站一生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张斌,是水文上游局攀枝花分局岗拖水文站的一名勘测工。我汇报的题目是《一江一站一生情》。

作为长江水文大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员,能从雪域高原,从长江水文最上游、最偏远的岗拖水文站,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水距离,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参加这次事迹报告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十分激动。在此,我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和信任,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我从2005年有幸来到长江水文大家庭,到现在已有14年多了。这期间,我一直工作在岗拖水文站,从事水位、流量、雨量等观测和发报工作,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成绩,更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长江像一条情感纽带,始终把我们心心相连,我自始至感受着组织的关怀,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肯定,也把我一次次从西部边远的水文站,推向荣誉的舞台,推向媒体的镜头前,推向一个个高光时刻。这让我感到有一些“诚惶诚恐”和受宠若惊”,因为在座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都比我优秀,都比我厉害,都比我有成绩。而且我做的,并没有大家称赞的那样好。所以,荣誉和赞誉,都应该属于长江水文,应该属于上游局,应该属于长江水文无数个默默坚守的基层一线职工。

接下来,我打算从结缘水文,在岗拖水文站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几点想法三个方面,向组织汇报我的一些工作经历和认识,不足和错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和包涵谅解。

先来说说,我与长江水文的缘分。

我出生于1979年。在进入长江水文前,是个农村青年,家住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顺河乡,1999年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结婚后,农闲时和妻子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平静无奇。

2004年,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岗拖水文站招聘临时观测员。经人介绍,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到上游局参加考试。在重庆忐忑等了两天,当得知通过录取时,激动不安。激动的是有了一份较为“体面”的职业,可以养家糊口,而且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一定会很靠谱!不安的是,从未接触水文工作,担心能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心中也就升起一股茫然和压力。

那年底,上游局安排我到原涪陵水文水资源勘测队武隆水文站实习。武隆水文站是乌江进入三峡库区水沙总控制站,测验项目丰富。领导安排我到重要测站实习,可见用心良苦。我很珍惜那段难得的学习时光,从一个“门外汉”,逐渐了解、学习和感悟水文工作,跟着老师们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看水位、测流取沙、做月报、扶尺、司仪,整理资料、写仿宋字等。

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不仅有老师们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有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他们也做得很认真。以看水位来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时,不论风霜雨雪,时间一到便准时就位。其次是准确观读和记录,那横平竖直的仿宋字,一丝不苟,写得很漂亮。从那时起,我就从师傅们那里,感受到了水文测报工作的严谨求实,更懂得了哪些规定坚决不能违反,不管是做人做事,都要讲规矩、守纪律。

通过三个月学习,我对长江水文基层测站工作有了初步认识,也对接下来前往岗拖水文站,有了小小期待,心中渐渐踏实起来。

下面,我简单汇报下在岗拖水文站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况。

岗拖水文站设立于1956年,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央报汛站,是长江水文最上游、最偏远的水文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康公村,主要测验工作有水位、流量,以及降水、蒸发等观测项目。

第一次走进高原,那种经历和感受,历历在目,仿若昨日。那是2005年3月,班车越走越艰难,当翻越公路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时(该山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称作“川藏第一险”),我的呼吸变得急促,出现胸闷、耳鸣等高反现象。公路内侧是1米多厚的冰雪,外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汽车在冰面缓行,一会儿打滑、一会儿甩尾,引来乘客一阵阵尖叫,在高度紧张中,经过整整5天辗转颠簸,我终于安全到了岗拖水文站。

当晚降下了很深的雪。清晨起来,冰清玉洁,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高兴地在雪地里堆雪人。晚些时候,雪融化了,风沙渐起,看到了这里的自然真貌,非常荒凉,心中生起一阵失落感。我给自己打气,哪有样样如意的事情?既来之,则安之吧!

当时的岗拖站,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通信时有时无,也时常停电,生活日常用品要到30公里外的德格县城去买,路上车子很少,路况也不好,来回一次得花上3个多小时。我每次去县城,就多买些易于保存的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

初到岗拖站,站长邹费祥和同事杨天福给了我很多关心、帮助和鼓励,教我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应对风沙气候、如何与当地藏族同胞搞好团结和拉近关系,工作上更是不厌其烦指教。开始一两年,我很不适应,一方面是“水土不服”,一方面感到特别孤独,常常想念家人。

2008年4月,也就是我到岗拖站大概3年左右,邹费祥和杨天福先后调离岗拖水文站,就剩下我一个人,在那里坚守至今。我喜欢背着那个在岗拖站用了30年的老水文包,他们把这个水文包传给我时说,做人做事,一定要踏实,不能投机取巧。

一个人、一个站,一切得靠自己,就要当爹,也会当妈,逼着自己多学一些技能。里里外外,前前后后,事无巨细,从观测水位、流量、雨量,到计算整理资料,从排查安全隐患、维护设备设施,到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每天都有很多繁琐的事情,锻炼着我的手力、脚力和脑力,磨炼着我的心性意志。

记得是2008年12月的一个早晨,岸温已是零下10几度,报汛系统不能启动自动发报。站上对外联系的唯一一部座机也中断了,水情信息无法报出。当时另外一个通讯工具是大灵通,作为报汛备用,但是要到离站9公里外的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岗托镇才有信号。为了及时报送水情,我马上拿起开水壶,将摩托车发动机烫热,反复尝试,终于打响了发动机,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就往岗托镇一路赶,到镇上时浑身早已冻得麻木,好不容易拨通电话,冻僵的嘴唇却发不出声来,好在结结巴巴也将水情信息发出去了,而且还在规定时间内。

2009年,因为当时岗拖用的是地方小水电,电压很不稳定。有一次在正常测流时,缆道控制系统变频器,突然断电报警。出了故障,这可怎么办?那次水位级资料是一次空白,抓测时机非常重要。幸好我在校学的是电子专业,在上游局相关部门电话指导下,我逐一排查故障,及时解决了问题。这也让我体会到,一定要多学点技能,技多不压身,关键时刻可以“求己自救”。

金沙江狭窄,水流湍急,洪水来去很快。特别是高洪时,我一个人要操车、要记录,又要观测,不得不小心又小心。2017年9月的某一天,岗拖站发生较大洪水,一向检查正常的采样器,入水测量时,突然出现信号传输故障。我着急起来,反复检查,都没有找到问题,向兄弟测站请教后,也没能有效解决。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个部位一个部位排查,在把水下信号源连接流速仪和连接天线那段线路更换后,问题终于解决了。等测验完毕,报送完相关数据后,已是深夜。此刻,我才觉得饥肠辘辘,立即开始生火做饭。

每年汛前的缆道打油,是一块“硬骨头”。缆道跨度150米,悬着一个半封闭式吊篮,离江面21米高,为了保持吊篮平衡,我就在里面放了重达70公斤的石块。每次打油,我会叫上附近守桥班的藏族朋友俊美泽仁来帮忙。在空中吊篮,看到江水左冲右突,浪拍崖璧,开始心中不免紧张害怕,后来就渐渐习以为常了。

由于经常跑上跑下,我一年至少要买六双鞋,也是我一年最大的开支。尤其是汛前准备工作的时候,有可能一个星期就磨坏一双鞋。

在这里,没有集市、没有文化娱乐,没有公园等基本设施。前些年,水文站和守桥班,两个单位总共只有四个人,如果是我们四个人要与第五个人说话,必须走五百多米,才有可能遇见第五个人。

我几乎全天候呆在水文站,这也给我弥补水文专业知识的不足,带来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工作之余,从《水文勘测工》到各种规范,从《作业文件》到《水文测验实用手册》,我认真学习,做笔记,勾重点,做题目,并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有时学累了,我又把水文资料拿出来,反复校核。一个人在站,没有交流,没有指导,遇到问题,就查资料、找规范,或电话请教上级部门。

我在水文站前后共养了4条财财,实在无聊了,就逗着它在院子里跑圈圈。偶尔我外出时,它还可以看看门,守着水文站,不离不弃。

年长月久,我养成了以豁达乐观的心情,去“享受”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享受”汛前汛后忙着检查仪器设备,看到经过维护后良好的运行状态,感到欣慰。“享受”一个人测量洪水的过程,当准确的数据信息传送到上级部门那一刻,感到自豪;“享受”年底看到厚厚一摞摞成果资料时,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享受”工作中遇到困难,当问题在自己手中迎刃而解时,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付出总有回报。在上级共同努力下,2013—2016年,岗拖水文站资料成果质量连续获上游局岸缆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长江委水文局2018年度资料复审中,获全审B类水文站第一名(99.78分)。至今,岗拖水文站一直保持“零错报、零迟报、零缺报”的记录。可以说,上级和领导对岗拖站的工作,是放心的!这也让我自己感到很欣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聚散离合,此事古难全。这些年来,对于家庭,父母、妻子和女儿,实话实说,我充满愧疚,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一个不称职的爸爸。尤其是来站后十年左右,我基本上没有回家过春节。一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当年来到岗拖站时,女儿才四岁,如今已经上了大学。她成长的路上,缺少了太多的父爱,我从没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没有陪伴他高考。女儿喜欢美术,我就把家人照片和她的一些画,挂在我的床头。父亲病重,我也没能到医院去探望和照顾,只能在远方默默祈祷。妻子独自承担抚养孩子和照顾父母的重担,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换灯泡、修下水管、搬重物,经常超负荷忙碌。而她,也总是默默把这些事情办得妥妥帖帖,即使有什么小岔子,也不肯跟我说,就是为了让我在远方安心工作,少些牵挂。每每想到这些,我非常惭愧。

今年7月,妻子和女儿来岗拖水文站。我非常高兴,又是好久没有见到她们了。我一大早就来到德格县汽车站,等了几个小时,班车才到站。下了车,女儿跑过来抱住我。我想说话,却又说不出来。妻子走过来,看见我和女儿,用手擦了擦自己的眼泪。而我,更加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我们一家相聚一次,坐在一起吃顿饭,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盼望和等待。

妻子经常说,吵架都要隔着电话,我希望吵架,能够面对面,那样更踏实一点。

多年来,各级领导心心念念牵挂着岗拖水文站,多次到站看望慰问,让我备受鼓舞。今年,湖南卫视专程来到岗拖水文站采访,制作了《一江一站一生情》纪录片,在《可爱的中国》第一季第五集播出,网络点击量500余万人次。我认为,电视台所宣传报道的故事,更应该属于无数个长江水文基层干部职工,我只是其中一个很平凡的代表而已。今天中午12点,第二届最美水利人网络投票结束了,我有幸作为长江水文基层一线职工代表,进入候选投票环节,在此深深向大家表示感谢。这些都是组织给我争取的荣誉,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做好每天的工作。

还剩下一点时间,我再简要说几点粗浅想法。

去年,我参加了白格堰塞湖应急监测,经历了高原反应、夜宿荒谷、失联队友,以及可能面临的生死考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水文站日常平静日子的幸福和珍贵,更加知足于平淡的坚守。

近些年来,长江水文改革发展成果十分显著,基层测站面貌焕然一新,一线职工得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实惠,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尤其是随着测验方式方法创新,“四个水文”深入推进,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水文巡测和“一站一策”政策,今后的基层测站,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我作为一个边远测站职工,对长江水文更加繁荣也充满期待!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到14年前,我依然会作出当初的选择。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心怀感恩,不攀比,不计较,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静心坚守岗拖水文站,守站有责、负责、尽责。

有人问我,这么坚持,是为了什么?我说,人嘛,就得干一行、爱一行。我常想,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既然选择长江水文,依靠长江水文,就要守住初心,尽职责、尽本分,挺直腰杆做人做事。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去干好本职工作,长江水文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