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与论述

推动新时代长江水文改革发展的思考

来源:水文局 时间:2019-01-14 作者:戴润泉 编辑:周明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给长江水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回顾改革开放40年长江水文走过的历程,总结成绩和经验,更要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促进步。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5月和7月,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胡春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先后到沙市水文站和汉口水文站看望一线水文职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长江水文工作的高度重视,长江水文要进一步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新的起点,在水利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促进长江水文改革发展。

   

历经三大发展阶段

   

长江水文自成立以来,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1950年2月,长委在机构中成立测验处,下设水文科,主管水文工作。1953年11月,长委撤销测验处,成立水文处。水文处有5名党员,成立了党小组。这是水文局最早的党组织。1954年12月水文处党支部成立。1956年3月,根据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的决定,成立重庆水文总站、沙市水文总站、汉口水文总站、襄阳水文总站和水文测量大队。同年4月,成立南京观测队。1957年,建立荆江河床实验站。

二是曲折前进阶段,这一阶段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1978年。1959年11月长办撤销水文处并入长科院,在长科院下设水文测验处、水文预报研究室、水文水利计算研究室。1964年5月水文测验处从长科院分出来,成立独立的水文处,直接由长办领导。1973年1月,为兴建葛洲坝工程的需要,将宜昌水文站改为宜昌水文实验站,直属水文处领导。1978年8月,根据长办开展长江水源保护工作的要求,水文各总站、实验站成立水质监测站。这一时期,面对长流规以及丹江口、葛洲坝、三峡等长江干支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对水文工作的需要,长江水文尽力做好水文观测分析工作,并及时提交优质成果。

三是全面发展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1979年,在江苏太仓浏河镇建立长江河口实验站,后改名为长江口水文实验站。1980年9月,水利部批复长办,同意长办水文处改为水文局,当年12月成立水文测验研究所。1981年长江上游及1983年汉江出现了大洪水,水文局党委加强了对防汛测报一线工作的领导,保证了测洪的胜利,收集到了宝贵的洪水资料,提高了准确的洪水预报精度。

1983年6月,长办在原“全国水文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水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90年8月,水利部明确水文局为正局级机构。1993年9月,各水质监测站更名为水环境监测中心。1994年8月,各总站、实验站改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997年12月,水文局第四届党委成立。1999年,水文局明确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保证事业性质,划分主支两块,精简管理机构,扩大水文服务”。为贯彻水文局党委确定的改革思路,成立湖北一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8月,职工中专撤销并入汉江局。2002年,水文局实施机构改革。2005年以来,连续实施报汛自动化、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水质能力提升、水文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2008年4月,经长江委党组批准,水文局党委改设为水文局党组。7月1日,第一届机关党委成立。2017年8月18日,西南诸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简称西诸局)在昆明成立。2008年到2018年,通过参与堰塞湖等突发公共水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长江水文应急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思路决定出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通过艰辛探索,长江水文不断丰富发展思路内涵:从两个“进一步”,到“坚持事业和经济协调发展”,到“抓事业发展、经济发展、单位文化建设”,提炼形成“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长江水文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的长江水文核心价值体系,再到2018年的“全面推进‘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的新的工作思路,长江水文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回顾长江水文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长江水文是一支素质过硬、奋发有为的队伍,是一支技术先进、业务精湛的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队伍,在治江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十年改革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40年来,长江水文以防汛测报为中心,以长江安澜为己任,当好防汛“耳目”和“参谋”。2016年,长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文局干部职工日夜坚守,抢测高洪,加强预报分析会商,发布2次洪峰编号,向社会发布6次洪水黄色预警,为防汛抗旱决策和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水文局水情预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不仅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施工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服务,还开展了突发性涉水应急事件抢险等水雨情预报保障服务。水文局已在水库中小洪水调度、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山洪灾害防御以及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水资源预测配置等方面取得突出技术优势,为防洪抗旱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

40年来,长江水文积极做好水文基础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做好防汛测报的同时,扎实做好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工作,进行水文分析计算,直接为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水利规划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等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参与制定了长江流域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并在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及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在隔河岩、构皮滩等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中,在大江上下的水利水电建设和沿江地方经济建设中,无不倾注和凝聚着长江水文人的心血和汗水。

40年来,长江水文不断加强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服务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作为长江流域最主要的一支水环境监测力量,不断优化水质监测站网,充分发挥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优势,扎实做好长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湖、库及水源地、地下水等各类水质监测及所辖区域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水环境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积极配合开展河湖长制督导检查、入河排污口摸底核查、长江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核查及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等工作,为长江委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河湖长制实施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40年来,长江水文着力加强河道监测体系建设和河道泥沙研究,服务长江河道治理需要。从建立专业河道勘测队伍至今,开展了大量的河道观测研究,为长江防洪、河道综合治理及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收集并提供了丰富的河道观测资料和分析研究成果。近年来,坚持开展中下游沿江、重点崩岸险段巡查及预警分析,为确保堤防安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0年来,长江水文紧跟时代步伐, 扎实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测站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水文巡测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拓展。实现水位、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固态存贮和远程传输,118个中央报汛站的自动报汛,成为我国水文现代化建设发展史上的标志性里程碑。ADCP、GPS等仪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实施水质能力提升和水文信息化建设工作,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40年来,长江水文不断提升水文经济实力,努力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在努力争取国家加大对长江水文公益性事业财政投入的同时,克难攻坚,奋勇开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向社会各行业提供全面、周到、细致、及时、优质的水文服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水文勘测、核电建设、水电调度、科研勘测、涉水工程建设、自动测报、工程水文气象预报等水文服务市场;走出国门,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0年来,长江水文不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西藏墨脱堰塞湖、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15年监利沉船、2017年和2018年长江太仓段水域两船碰撞事故,以及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2018年汉江水华和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中,长江水文人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时提供了大量水文监测数据和预报分析成果,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

40年来,长江水文注重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自身建设。开展驻站、巡回观测结合,创造站队结合管理经验;注重绩效考核,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和分配激励机制;打破闭门自封意识,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开展国际交流;通过生产实践、技能竞赛、职业培训、院校教育、国外留学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素质;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促进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成功组织了四届博士团科考活动和三届青年论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单位文化主题活动,着力促进长江水文和谐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治江突出贡献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和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自2003年长江委实施绩效考核以来,连续15年荣获长江委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40年来,长江水文广泛参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科研工作,并结合长江实际,对水文科技的相关理论和重要前沿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近50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等多项水文行业标准、部级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有关技术手册的主编或主要参加单位。

40年来,长江水文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积极探索和完善长江水文党建工作有效模式,注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长江水文改革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40年辛勤耕耘,40年春华秋实;40年奋发图强,40年壮丽辉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为长江水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水文各级党组织建强,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把长江水文事业推向前进。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积极深化改革,强化能力建设,奋力推进新发展。

必须始终围绕治江实践。积极践行治江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长江”建设,积极践行“全委一盘棋、共谋新发展”治江兴委理念,全面推进“四个水文”。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坚持以事业发展凝聚人,以先进文化引导人,以良好环境吸引人,以合理待遇激励人,以创新实践造就人,为长江水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推进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建设、推进水文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等工作,更好驱动引领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

   

八项重点顺势而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起点,要清醒地认识新时代对长江水文提出的新要求。

在服务流域综合管理方面,强化流域统一监管,要求认真落实流域综合监测站网规划,加快建立长江流域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各种监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逐步推进水资源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服务长江大保护和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坚实支撑。

在服务流域防汛抗旱方面,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拓展水文监测范围,增加西部监测站网密度,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文监测预报能力,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在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求着力做好生态流量和地下水监测与分析工作,为长江干流岸线核查、河湖长制监督考核、采砂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长江水文的优势体现在:点多线长面广,有一支遍布全江、善打硬仗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分析队伍,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站点相对完备,设施相对齐全;在履行“强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站点优势,测报算一体的综合技术优势和一定的基础设施设备及人员优势。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包括水文站网还不健全、能力建设急需提升、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人员保障经费明显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内部管理还需规范等方面。   

面对机遇和挑战,长江委水文局将齐心协力抓好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的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推进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落实流域综合监测站网规划与实施。在已先行开展的综合监测“共建、共管、共享”成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明确时间表和任务书,早日让流域综合监测站网规划从画中走进现实。

二是继续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加快西部监测站点建设,在西南诸河空白区设立几个重要水文站,研究论证建设西南诸河水文巡测基地可行性,积极推进长江口风暴潮监测预报中心建设,实现满足流域管理全覆盖要求的站网布局和建设,研究智慧水文监测体系。

三是不断强化水文监测能力建设。顺应流域水文发展的要求,加强水文巡测、遥测、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研究,加强水文新装备的应用和研发,努力推动关键水文仪器设备国产化。大力开展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四是积极拓展水文服务范围。积极拓展水生态监测范围;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制定、河湖岸线利用调查和管理保护、流域水量分配等工作;积极参与河湖连通生态整治、生态水量确定、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预报预警等工作。

五是深入推进水文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局信息化建设从注重部门、专业的局部发展模式向共享、集约的全局发展模式转变,从以满足处理日常事务需求为主向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转变,全面推进长江水文科学大数据网络建设。

六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扣“四个水文”,认真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合理优化招聘方式,着力解决我局高层次人才、稀缺专业人才匮乏和偏远基层站点留人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勘测局、分局班子建设;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七是认真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针对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和易于执行的业务流程,逐步构建具有长江水文特色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八是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责任制为保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作者系长江委水文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人民长江报》(2019年1月12日 第5版)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