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长江水文青年说] 关于人才、科研工作的几点感受和建议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02-19 作者:张俊 编辑:杨杰

编者按:青年兴则水文兴,青年强则水文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长江水文的未来才更有前途、更有希望。1月24日下午,水文局在汉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会上,80、90后们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精细化管理以及单位文化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有思考、有内容、有见地。我们将陆续刊登青年职工代表的发言,以期进一步引发全局上下对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不断推进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也期待长江水文的青年才俊们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中去,在推进“四个水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关于人才、科研工作的几点感受和建议

水文情报预报中心  张俊

有人调侃说1985年的青年是标准青年,那么,我则相当于国奥足球队的超龄球员了。很荣幸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下面我针对人才、创新、科研,谈一些自己入职以来的感受和建议。

我是从2009年参加工作的,到现在已经快10个年头了。入职以来,关于青年人才,给我印象最多的都是一些响当当的名字:罗兴、魏猛、汪卫东、梅同单……各种全国、省级水文勘测技能竞赛大奖、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着实让人羡慕。他们都是外业走出来的有为青年,外业勘测代表测报算的“测”,虽然辛苦,却是我们长江水文之基,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在基层挥洒汗水、奋发有为的事迹是我们励志的榜样。长江委水文局“以赛带练”的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已日趋完善,结下了累累硕果,保障了长江水文匠人精神的良好传承。

相比于技能人才,我们的科技人才是怎样的现状?和大家分享一组数字,我专门查阅了一下我们单位的相关情况:享受国务院、湖北省特殊津贴2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人、5151人才9人,而且这次人才都是70后及以前,没有80、90后,可见,科技人才队伍不光人数少,梯队建设也显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想可能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在座各位青年们首先要一同反思一下,当初新入职的我们激情满怀,誓以满腔热血报效长江水文,但是不是存在随着时间流逝,大家投入创新、科研工作的时间、精力直线下降,激情不再?

另外,从机制上我也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一是单位人才培养时是否可以加大创新能力的权重系数;二是考核、激励时能否加入水利前期、重点研发、基金等科研项目的核算,营造更浓的科研氛围,让青年们觉得科研不再是一种负担,更不是“地下秘密”工作;三是技能人才的培养之路让人艳羡,请局层面给予科技人才更多的鼓励、引导和鞭策,逐渐建立一套类似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上述是我想谈的第一点感受。第二点感受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智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基础水文数据、水文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的需求,“四个水文”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如何利用好长江水文原始数据宝藏库,进行深加工,打造一系列长江水文精致产品,提高我们在水文行业、甚至水利行业的产业链层次,提升业界知名度和话语权,这更多的需要科研、创新作为强大助推力。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再次感谢长江水文,不光让我们过上了体面、小康的生活,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特别是近年来的博士考察团、青年科技论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局领导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我们唯有倍加珍惜、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为实现“四个水文”“四个长江”加油助力!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水文!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