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长江水文青年说]创新赢得未来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02-20 作者:钱宝 编辑:杨杰

编者按:青年兴则水文兴,青年强则水文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长江水文的未来才更有前途、更有希望。1月24日下午,水文局在汉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会上,80、90后们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精细化管理以及单位文化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有思考、有内容、有见地。我们将陆续刊登青年职工代表的发言,以期进一步引发全局上下对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不断推进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也期待长江水文的青年才俊们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中去,在推进“四个水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创新赢得未来 

水环境监测管理处  钱宝

新时代吹响了“青山绿水”保卫战的号角,水环境保护工作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作为一名水质监测从业人员,我感受到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但面对新机遇带来的挑战,我们依然战战兢兢,不是惧怕现有能力难以应付挑战,而是惶恐没有信心去赢得未来。

水文局的水质监测早于2012年便进行了“水质监测能力提升”工作,率先在这次环保热潮来临前升级了硬件能力,提升了战斗力;近几年通过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使水质监测成为了局内年轻化程度最高的队伍,在全江焕发着朝气和活力。通过建立水环境科研创新团队,我们在科研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这些和局里的传统水文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因此我们也期望着有更大的舞台去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希望凭着环保的春风和改革的浪潮,让那些热爱水质的弄潮儿早日实现心中的抱负和理想。

在此次以“人才队伍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为主题的座谈会上,我想就我局专业发展和科研创新方面提一个建议、一个期望:

一个建议:紧随时代步伐,提升水文专业品质

以水质视角谈技术,水质作为水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水资源质量的保卫者,在过去其作用及地位均是被低估的,但在当前背景下,水文的发展需要水质来衬托,特别是在传统水文已经发展到“瓶颈”期时,更需要水质等周边学科带动其迎来质的飞跃;当然作为水文局的“水质”,离开了水文这颗大树,再好的架构都是空中楼阁,再多的希望也是奢望。因此建议多花些时间理清各行业优势,定好方向,把“盆里的水”和“盛水的盆”用好,特别在进行项目申报时,需要充分发挥局里“智囊团”(总工、首席专家等)作用,把各部门上报的信息进行凝练、提升再加工,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举全局技术力量,展现出我局技术优势,突显水文特色,全面提升技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一个期望:成立科研基金,构建交流平台

作为一名科研兼职人员,每次申报科研项目时总觉得底气不足,缺乏竞争力;每当申报大型科研项目时,总摆脱不了给他人“搬砖”的角色,说到底,还是科研氛围底蕴不够,成果积淀不足,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更没有形成长江水文的科研品牌。所以,期望能成立水文局科研基金,每年分类别资助单位内部和外部科研人员,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主线,设1-2年为周期的短期科研项目,以解决近期关键问题为目的;设3-5年为周期的远期科研项目,实现项目攻坚或可持续研究为目的,严格验收流程,确保干一项成一项,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也是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而服务,进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生产效率。此外,设立基金还是一个与外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长江水文在行业中的发声,提高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促使我局科研人员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开拓视野,实现科研可持续发展。

最后,文末再加个彩蛋吧。

随着机构改革的调整,水质监测又回到了水资源质量监测职能,水质监测工作迎来新的工作体系,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提两方面构想与大家探讨:

首先从技术方面,水质监测要针对“水资源质量”进行重新布局,理清新职能要求下,需要提供服务的方式、内容和对象,在这基础上,守住“盘子”,保护好核心技术,更要在“盘子”上加点料,做独具一致的产品。如目前我们虽没有了水功能区、省界断面水质监测等职能,但我们不能舍弃这些陪伴我们前进多年的战友,需要针对“水资源质量保障”给他们重新定义新的身份;同时我们要努力给自己减负,优化监测频次和内容,轻装上阵去解决一些水利部门需要解决的事情,如我们常规的水质监测项目与环保系统重合,则我们可以要求环保将信息共享,使我们能抽出身手去做一些环保部门不能实现而真正保障水资源质量的事情。过去的我们总怕人家以信息共享的名义来争夺我们的监测成果,但从国家角度来讲,这个壁垒迟早得破,我们何不主动尝试一下?从水利行业的角度来看,水质服务水资源保障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如新型污染物的检测、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地下水污染修复、包括地下水与地表水间的补给、流通路径、地下水溯源等,如果我们能集中精力依托水文行业优势去解决上述任何一项问题,都是极具水利特色的,也是其他任何部门所不能代替的,既保证了竞争力,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再次从管理方面,水质回归水文,无论从行政管理还是学科建设方面都更加顺畅,“天下水文一家亲”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作为流域机构,我们要更多的担当起水利部外派机构的职能,把工作重心从单纯的水质监测转移到水质行业监管方面来,在流域层面要依托流域水文协作会的模式,加强与各省间的协同关系,做好流域行业监管的角色。在工作内容上,也需要分主次、分层级,在目前交通条件下,不应该再以划片区负责的监测模式,而应根据监测能力分级承担监测任务,如基础性的监测任务可以指派各地区基础水利机构完成,省级监测机构只需负责本省重点监控指标的监测,而流域监测机构需面对流域进行特殊目的的监测,使监测技术呈现梯级化,这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晋升,提高生产积极性。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