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长江水文青年说] 我来谈谈“三类人群”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02-22 作者:王琨 编辑:杨杰

编者按:青年兴则水文兴,青年强则水文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长江水文的未来才更有前途、更有希望。1月24日下午,水文局在汉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会上,80、90后们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精细化管理以及单位文化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有思考、有内容、有见地。我们将陆续刊登青年职工代表的发言,以期进一步引发全局上下对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不断推进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也期待长江水文的青年才俊们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中去,在推进“四个水文”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我来谈谈“三类人群”

水文水资源中心  王琨

我是水资源中心的一名职工,是一名90后职工,也是一名女职工。水资源中心是一支年轻的队伍(40岁以下员工近2/3),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队伍(博士近1/2),也是一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队伍(女职工近3/7)。借助水文青年说这一平台,我想以三类人群——以硕士和本科生为主的主攻技术业务的人群、加班带娃两不误的女性职工人群、在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的浪潮中时常被忽视的中年职工人群——为出发点,谈一谈自己对水文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水文行业以水文勘测为技术基石,对于基层勘测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崭露头角;业务部门博士云集,有在校的科研成果作基础,加上在校塑造的科研能力,工作后在科研创新方面可以大放异彩。这两类人群在个人发展中都有可以展现实力的大舞台,进而有强大的竞争力。但业务部门中还有一个更大的集体是由主攻技术的本科、硕士职工组成的,他们可能精于业务,但是不像博士有科研成果加持,也不像勘测人员可以参加技术比武。教育讲究因材施教,那么局里是否可以也根据专于业务的技术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机制呢?如设置业务类奖项、增加交流和展示业务水平的平台等。还建议单位给予职工继续深造的鼓励和政策支持。

二、对女性职工的关怀。对于当代女性来说,职场和家庭的兼顾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水资源中心女职工占比不小,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然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初入职场女性职工们,面临着即将成立家庭乃至生育的问题,但同样注重自身发展,渴望为长江水文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名青年女职工,我建议单位加强对女性职工的关怀,尤其是重视心理健康方面,比如三八节可以更好地利用起来开展女职工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愉悦身心。同时可以实施部分举措减轻女性的家庭压力,更好投入到工作中来,比如开设一个托儿所,可以临时代管放学等待尚未下班的家长的孩子们,把辛苦工作的妈妈(乃至爸爸)们的部分精力解放出来。

三、多向“老同志”取经。水文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行业,我们部门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同志”都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和年鉴。比如在水文计算校核中,老同志们的头脑就像一个数据库,可以自动调取类似经验来判断成果是否合理。现在局里大力倡导培养青年骨干,这是非常正确的。但在此大形势下,许多讨论会、讲坛、座谈都少了普通中年职工的参与,这不但不利于发挥这个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青年职工接受专业熏陶和水文精神的传承。青年人负责开拓前路,而中坚力量却知道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建议在单位许多创新性举措中,把老同志们请进来,包括系统开发、科研项目可以请他们出谋划策,座谈会也可以邀请他们参加,将长江水文队伍代际间的纽带连起来。

我从初出茅庐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半,参加过2次青年职工座谈会,也看到了座谈会上大家提的建议正在一个个实现,感谢水文局的领导们用心聆听年轻人们的声音,感谢“水文青年说”的平台广开言路。我们也必将不负嘱托,将青春奉献给长江水文!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