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长江水文青年说] 基层水文大有可为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02-27 作者:陈 静 编辑:杨杰

作为一个入职才2年的“新人”,能够参加这次的青年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我于2016年进入水文中游局技术室工作,先后在多个基层单位实习,期间还参加了水文局组织的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竞赛选拔和水文局、中游局组织的技能竞赛,目前就职于汉口分局。

在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长江水文发展赋予我们年轻职工的职责和身上肩负的责任,我们需要尽快成长起来,有所担当,有所创新,基层水文大有可为。下面我就技术比武、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谈三点体会。

第一,长江委水文局近年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以赛带练,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为单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诚然,技术比武的确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集中“填鸭式”的重复、单一、不够系统的训练并不能替代在一线生产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建议在以后的水文勘测技术比武、选拔、培训中,更加丰富深度和广度,外业操作不仅仅局限在考试范围,而是针对与实际生产工作相关的部分进行拓展,可以涵盖水文、河道测绘、水质、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促进多学科的交融,开阔年轻人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意识。

此外,技术比武除了考验业务水平,临场发挥是否稳定、心理素质是否过硬也是不可缺少的。分析原因,我觉得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抗压能力的培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咨询,让青年职工可以更好地释放压力,控制情绪问题,享受工作和生活。

第二,水文专业技术人员对钻研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较强烈,渴望深造、进修,然而日常工作任务重、或主要从事横向创收方面的年轻同志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参加各类培训,从而影响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大部分培训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以讲课居多,实践偏少,流于形式,且水文专业性培训较多,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能否加强管理知识类方面的培训,更好地培养懂业务、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基层工作比较琐碎、如何在常规工作中提炼成果,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存在一定的难度。年轻同志工作需要静下心来,日积月累,苦心孤诣,认真总结、提炼,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也希望领导和各部门能够多提供一些指导、一些思路,给基层的年轻人们多一些参与基金、科研项目的机会,深入思考,多出成果。

第三点,要在基层加大信息化建设。目前基层单位管理方式仍然较为人性化,各项工作任务的布置、检查、整改,督促落实等,也主要是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进行。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信息,都“躺在”档案室里。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丰富管理内涵,促进精细化建设,助推我们将复杂的基层管理程序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效能。

针对年轻职工在新思想、新技术等方面兴趣大、接受能力快等优势,应积极发挥他们的特长,给年轻人压担子,挑大梁,多参与水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建设,将信息化功能融入测报一线,规范工作流程,切实加强成果质量,以基层为抓手,带动全局水文现代化发展。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