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共克时艰]担当树新风 改革显作为

来源:技术中心 时间:2020-05-22 作者:李雨 编辑:邹珊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7年有余,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于己、于家庭、于单位都深感今年开局的困难和艰辛。反复拜读程局长的《团结一心 担当务实 坚定有力推进长江水文新发展》一文,思绪万千、久难平复。静心细品此文,第一遍感到的是我局面临的发展困境、第二遍体会到的是对不良风气和懈怠情绪的适时提醒、三五遍后更多感受到的则是对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倡导。从词云图(图1)可以看出,文中提到最多的几个词是“担当、作风、改革、作为”。

1.png

图1 《团结一心 担当务实 坚定有力推进长江水文新发展》词云图

作为一名处于生产、科研一线的青年职工,可以深刻感受到程局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鞭策、鼓励和期待,个人的感悟和认识如下:

一是担当树新风。程局长强调“要大力弘扬担当务实的优良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要敢于担当,敢闯敢试、敢破敢立”。

本人所在的技术中心第二研究室,主要职责之一是根据授权承担水文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拟定、编制和修订工作。近期受部水文司委托,科室承担了《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从多次的专家咨询会和审查会可以看出,各级领导和绝大多数专家已有共识,即水资源监测的任务属性同时强调准确和快速,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在保证水文监测资料准确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新监测设备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快速的在线监测属性无法有效保障。

对于省界水资源监测断面而言,可分为现有站和新建站两大类,现有站多依托于现有国家基本站,由于该类站点是探索水文基本规律而设立的,要求序列长、要素全、精度高,其监测成果一定要满足现行规范,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但对于大部分需要新建的测站,特别是广大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监测断面往往处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通信不佳的建站困难地区,实现该类站点的巡测已非易事,最佳方案是采取在线监测为主、巡测检查为辅的方式,如仍按基本测站要求其成果精度,对于该项工作的推广难度和阻力极大。此外,长江流域2018年向长江防总报汛的站点共7069站,加上247个水资源管理监测站(引自《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报告),保障水文监测成果精度的骨干网络已经形成。

由此可见,对于该类专用站或试验站而言,制定更为可行的监测规范体系,已经到了“必须有所突破”的关键时期,当然这种突破也不是无原则、无依据的突破。我理解的敢破敢立,并不是乱闯蛮干和“拍脑袋”,需要在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迫切需求和既有规定间寻找平衡点。因此选择哪些关键要素和指标突破、怎么突破、突破多少成为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但目前的分析成果和技术积累,还无法全面回答这些问题。

因此,我科室将按照程局长“要敢于担当,敢闯敢试”的要求,瞄准新时期对水文监测、站网布局、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的新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基本站(骨干支撑)、专用站(基本配套)、试验站(有效补充)构成的兼顾精度和速度的现代化水文监测站网系统为基础,深入研究指导该系统高效运行的标准规范体系。

二是改革显作为。程局长强调“要善于作为,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克服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手段”、“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在智慧水文上实现新突破”。

我科室的另外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水文测验理论、方法、仪器设备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研究等工作。近年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河湖库水文要素在线监测装备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和其他横向项目,分别在攀枝花(长江)、仙桃(汉江)、罗湖(深圳河)、木鱼(香溪河)、陶岔(南水北调总干渠)等二十余处水文站开展了基于H-ADCP、定点式雷达波、侧扫雷达、超声波时差法、图像法等新仪器的设备选型、建设、比测和分析工作,通过创新性运用数据挖掘、神经网络模型、全局寻优算法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等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情景识别的通用流量在线监测模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流量在线监测模型的适用性。但由于测站分散、比测次数有限、样本代表性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还未能从特点特性、机制机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成果,也还无法整体回答和解决各级领导和应用单位关心的难点(复杂河段的流量在线监测)、痛点(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堵点(大范围推广应用)。

所以,要实现智慧水文在流量在线监测方面(在线监测+智慧计算)的新突破,我认为应该从站网功能分类、测站特性(河道、流速分布)、监测设备、计算方法、比测手段、评价指标等方面系统突破,才能实现监测全生命周期的提档升级。比如,不能盲目说某种流速传感器或监测系统测的准或不准,以定点式雷达波测流系统为例,监测效果总体而言山区性河流要优于平原河流、桥测优于岸测、多点法安装优于单点法安装、考虑滤波算法优于不考虑等。所以,在选择在线监测方案时,要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系统分析测站特性(河道情况、水利工程影响情况、冲淤变化情况等)、设施设备的测速原理(雷达波、超声波、影像等)、安装方式(点、多点、线、多线等)、流量合成计算模型(线性回归、流速二维反演积分合成、深度学习等)、比测方案(流速仪、走航ADCP、电子浮标等)。

目前,降水、水位、蒸发等要素在线监测技术已较为成熟,流量在线监测需重点突破,悬沙在线监测仍任重道远。以亟需突破的流量在线监测为例,考虑从测站特性分析(水位、流速要素的空间纬、时间维、事件维的变化规律)、多监测信息融合(借助多类型传感器系统感知点、代表垂线和水层、表面流速及其代表性关系)、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的SVM、RBF等、深度学习的CNN、RNN等、基于物理机制的学习算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运用系统思维实现测验断面水文规律明晰、设备选型适当、探知位置准确、计算模型科学、分析手段全面。

此外,建议开列流量在线监测专项研究课题,整合测站、勘测局、技术中心、监测处等相关部分的多方技术力量,在全局范围内按照测站属性(基本站和专用站)、河段特性(山区性、平原性)、受影响特性(水利工程、回水顶托、冲淤变化、感潮影响等),遵循干支流、上中下游的原则,选择一批典型测站,开展上述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达成共识,进一步掌握和拓展话语权,更有利于“一站一策”的深入推进,更好的服务于水文现代化规划和其他相关的基建投资规划,同时为省界监测断面、生态流量监测断面等其他专项站点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本人及所在的技术中心第二研究室,将以程局长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为指引,树立新风、主动作为。以舍我其谁的霸气直面困难、以板凳坐穿的态度探索钻研、以彼岸花开的心态拥抱未来。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