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旗帜】预报员的“平凡”故事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8-10-18 作者:刘文艳 编辑:杨杰

 

编者按: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长江委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我局8名共产党员榜上有名。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时刻牢记着党的宗旨,于平凡处时时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让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共同感受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记2017年度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李玉荣

初见李玉荣,还真没把她与水文预报中心副总工联系起来。她个子高眺,目光灵秀,朴实内敛,但又有一股子“仙仙气”。后来才知道是位来自“塞外江南”的西部才女,难怪!

她1977年2月出生,宁夏中卫人,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取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士、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学位。一直从事长江水文预报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现任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2018年7月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

她200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一直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凡事能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次获评预报中心、水文局优秀党员、绩效考核先进个人等荣誉。更是水文局中荣获“2017年度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唯一的女党员。

工作点滴

刚上班时,她就听同事们都打趣说:“别看现在还挺光鲜的,到了大汛期连续夜班的时候,水情室的同事出来各个都会是一脸菜色”,其实经历一个汛期的防汛预报工作后她就明白了。作为一名预报员,“防汛是天大的事”,这也是她工作后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也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防汛预报压力巨大,尤其是碰到大水时,“5+2、白+黑、值班通宵”的连轴转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你还会“日思夜想”着那些预报数字,雨下或不下、水涨或不涨均牵动着自己紧张的神经。当然,一个好的预报员一定需要经历大水的历练才能快速成长,她也是如此。

刚上班短短几年就经历了2002年中下游大水、2003和2005年汉江秋汛洪水,她勤补水文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快速成长为长江上游及汉江洪水预报的骨干,此后又作为骨干及技术负责人之一,陆续经受住了2010、2012、2018长江上游多次编号洪水,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大洪水的考验,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水文预报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1年在长江委水文局水文预报技术大比武中曾获得一等奖。

提起防汛工作,她说:“内心的责任感是我将这份工作做好的根本,不光是我,我们这个团队每一个预报员都是一样的,作为党员更应该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勇于担当,始终牢记防汛责任。”

业务点滴

工作以来,她作为科室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和专题、子题负责人,在业务上面勇于挑战、能力过硬,始终勤勉努力。在做好防汛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行业公益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利用等科研项目多项,其它各类大型生产科研项目50余项。

刚一入职,在学习钻研预报业务工作的同时,她开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并顺利完成研究工作。2004年,预报处承接“三峡入库站(寸滩、武隆)流量预报及会商系统”项目,借助该项目研究,预报处开始打造自己的通用型预报平台,她作为团队技术骨干全程参与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2006年三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预报处通用预报平台继续开发完善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2009年“通用型水文预报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她独立完成了《鄂东北诸河洪水预报系统》预报方案编制及预报流程的设计开发,并作为骨干参与《国指一期长江洪水预报系统》《国指二期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广东省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等系统开发项目,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这些年她还参加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09年修订)”等规划的编制,参与《长江洪水调度方案》《汉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等规程方案的编制,参与完成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截流龙口水文预报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长江委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禹科技一等奖。

提起一些项目的研发,她说:“虽然成果是丰硕的,但过程真的还是无比艰辛。在三峡系统、广东系统开发时,多次赴现场调试安装,连轴、通宵作战,那时熬夜到后面总是腿子肿的紧绷绷的,一按一个坑,那些辛苦情形都还历历在目。但收获时的喜悦总是会冲淡这些“深刻”的记忆,所有的辛劳都会成为自己蜕变的见证。”

生活点滴

在预报员的日历中,汛期一般是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枯季时碰上科研和横向生产任务,也是一样的。防汛工作的紧张,科研工作的繁杂加上她对工作的认真,对于家人特别是老人、孩子的照顾就只能抱歉。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耳濡目染,说起她的专业术语也是一套一套,碰到连轴加班的日子,儿子都会说知道妈妈防汛呢、会商呢,经常电话还会提醒妈妈保重身体。比如2016年长江中下游大洪水时,从6月初开始至到7月下旬,几乎是5+2白加黑的守在办公室,紧张时一天三次会商,最忙几周每天不到7点出门(儿子还在睡觉),晚上10点以后到家(儿子已经睡了),孩子感觉妈妈已经出差很久了,平时周末的陪伴都难以保证,更别说暑期带娃出游。

她平日里最为牵挂的还有老家八十岁老母亲,每每电话回去,老母都会说你怎么总是在加班,武汉又没有下雨,母亲并不知道,长江流域范围那么大,武汉没下雨,可长江上游正在发洪水呢。母亲也来过武汉几次,可是每次在武汉的期间她没有时间陪伴,防汛或者加班总是不断,直到前几年母亲一次病危才让她感觉到了孝亲时间的紧迫。去年春天,终于托付大姐送母亲来武汉小住,挪出一个周末带母亲去了一趟三峡,看着母亲强撑着羸弱的身体却十分兴奋的见识三峡美景和船闸宏伟的情景,她的内心是自责和愧疚的。

提起家人,她说:“母亲也曾在哥姐耳边抱怨过她太忙,没有带她到处看看,但每次电话时,那头都是关心和叮嘱她不要牵挂自己,在别人面前,母亲都是以她为骄傲的……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只能用更好工作成绩去回报……”

这就是一名预报员的“平凡”故事,她说她就是一名最普通的预报员,为长江安澜尽到自己“耳目和尖兵”的责任,为了水文预报员的使命,也会一直坚守下去!

责任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