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探索测绘工序检查“清单化”——水文长江口局河勘中心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

来源:水文长江口局 时间:2018-10-31 作者:刘大伟 编辑:张静

 

河道测绘作业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作业分散,如何有效地实施测绘工序检查,保证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关键环节。

当前,长江水文正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水文长江口局河道勘测中心以水文局F版程序文件为依据,以相关技术规范为准绳,结合本部门实际作业技术路径和流程,融入以往检查经验,根据不同作业方式编制了工序检查详表,在关键工序、重点工序、重要质量要素设置检查点,建立“质量检查元素清单”,精准、全面实施工序产品质量要素的过程检查。

测绘作业从测前准备到产品成果涉及到的质量控制要素多。按照相关规范仅以高程测量控制成果质量检查为例,质量元素共分三大类,质量子元素共有7个,不含三角高程测量仅水准测量成果检验内容就有54项。每一个重要质量子元素的质量缺陷就有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如此纷繁的检验内容给过程检查工作带来了挑战。但测绘的作业过程特点是有自身固定的作业流程,这也为过程检查提供了途径。而清单式管理恰恰对流程性事务管理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过程检查提供了管理工具。

清单化检查的核心是超前,突出的是全面提醒和细节提醒。例如在编制的水下地形工序检查单元中,主要分为测前准备、现场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内业成图等工序,每个工序设置若干关键质量元素。如在无验潮测量中天线高是重要质量子元素,在现场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中均设置了天线高的检查,现场测量子单元主要进行现场复核检查,内业数据处理子单元主要是检查计算采用天线高的正确性。清单一方面是进行检查的参考,保证不遗漏,重要质量元素全覆盖。另一方面,检查清单在作业前可以给予参考,哪些是重要的质量环节,在作业前也是一个提醒,防止出现严重质量事故导致返工的现象。

我们编制的《质量检查清单》强调对检查内容的客观描述,“所见即所得,未见不描述”,能够量化的尽量进行量化,避免笼统。对检查项的设置坚持以“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简洁实用”为原则,避免因为过于繁杂而最终流于形式。

质量检查的清单化为过程检查提供了蓝本,在自检特别是测组互检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使得作业人员尽快熟悉检查要素和流程,保证检查的统一性和标准化,实现“人人都是作业员,人人都是质检员,达到过程检查和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同时,在互检中相互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参考,避免同类错误反复出现,实现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目前,水文局正在有序推进精细化管理向基层延伸。作为基层部门特别是外业技术部门,是精细化管理和ISO质量管理的神经末梢,做好过程质量控制是提供最终合格产品的基础。清单化过程检查是精细化管理和ISO质量管理的具体体现之一,有助于质量要素的全覆盖,有助于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有助于作业过程的持续改进,有助于产品过程风险管控,从而实现产品合格,增强顾客满意的目标。

 

责任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