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身边的变化”大家谈⑥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18-12-29 作者:水文网 编辑:周明

编者按: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长江委水文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大会实况。大家纷纷表示,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人倍受鼓舞,倍感兴奋。作为长江水文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接续奋斗、锐意创新、协力拼搏,全面推进“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为“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建设、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为让大家更深切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喜人变化”,长江水文网开设了“‘身边的变化’大家谈”专题。

今天,长江水文网邀请汉江局十堰分局负责人和基层同志谈基层工作变化。

水文汉江局毕勇:

我1992年参加工作时在黄龙滩水文站,黄龙滩站位于十堰市黄龙滩镇,测站主要负责汉江支流堵河的水文测报任务,那时的黄龙滩水文站有职工十多人,大家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测验工作很辛苦,水位、雨量都是人工观测,流量测验靠电动缆道,因电力得不到保障,浮标测流、涉水测验也经常开展,总觉得一年到头忙忙碌碌。2005年全江实现118自动报汛,把我们从水位雨量观测、查线流量、电话报汛、24小时值班的繁琐工作中解脱了出来。接着就是水文测验方式方法创新,黄龙滩站的测验设施设备得到了彻底改变。现在,水位雨量全部实现自记、固态存储、数据远传,流量采用ADCP在线监测。从2015年开始,十堰分局实行了水文巡测,黄龙滩站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看管的模式。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推进,黄龙站的测验工作也在“精和细”上得到提高。办公房也从“干打垒”土坯房变为“现代楼”,从手写文稿纸到现在的自动办公“无纸化”,从电话、电报、发报机到现在的无线电话、“互联网+”、“大数据”,一切都发生了飞跃变化。

水文汉江局候延丹:

水文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工作地点的变化。长沙坝站大家都听说过,那时是长江水文有名的艰苦站,我1993年参加工作时就在那儿。测站位于郧西县夹河镇陡岭子村,从镇上到测站要步行二三十里的山路,测站建在半山腰上,房子是干打垒的,平常很少有电,生活物资要到镇上赶集采购,来回一趟得走一整天,靠的都是大家肩挑背扛。

1998年,因修建电站长沙坝站被淹没,不得不迁到电站下游,终于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测站重新盖了,工作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但驻守测站工作生活很艰苦,还是远离城镇。2015年水文汉江局全面实行巡测管理,我的工作又发生了变化,我终于“进城”了,在十堰分局“集中”上班。如今我的家安在了十堰市,老婆和孩子在十堰上班上学,工作生活稳定而充实,这得益于水文变化带给我全家的变化 。


责任编辑:网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