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身边的变化”大家谈⑦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19-01-01 作者:水文网 编辑:周明

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长江委水文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大会实况。大家纷纷表示,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人倍受鼓舞,倍感兴奋。作为长江水文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接续奋斗、锐意创新、协力拼搏,全面推进“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为“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建设、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为让大家更深切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喜人变化”,长江水文网开设了“‘身边的变化’大家谈”专题。

今天,长江水文网邀请上游局和汉江局两位退休老同志谈基层工作变化。

水文上游局:张强

1985年金沙江水文勘测队(简称金勘队,攀枝花分局的前身)的成立,是长江水文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使水文基层勘测工作由传统的驻站测报走向驻巡结合的道路。得益于这一创新尝试,西部水文一线获得了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 站点得到增加,技术快速进步,条件日益改善,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攀枝花分局承担金沙江流域防汛测报、抗灾抢险与水环境监测等任务和服务水电开发事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长江水文基层人,我有幸在攀枝花分局工作十年,目睹了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感受和体验了西部水文工作的苦与乐。我为长江水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到自豪与骄傲,为曾经坚守在那里和现在坚守在那里的同事们点赞与祝福。

水文汉江局:王祥华

我1976年参加水文工作。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办公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前水文测站都远离城镇,站房全部都是平房,在农村里,与其他民房没有区别,若是不知底细,根本不会想到还有一个单位存在。有的甚至还曾经在旧的寺庙里,办公条件艰苦。就是在这样的办公条件下,我们水文人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废寝忘食地工作,为防汛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今非昔比,我们测站办公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大变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是这40年来最直观的感受。

其次,是水文测验手段不断地进步。原来,我们的水文设施、设备非常落后。低水时是用测深杆、流速仪,涉水测量;高水时则用木船和浮标测流。尤其是发洪水时, 水浪把测船冲的上下颠簸, 甚至把测船掀翻过,给人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我们的水文职工就是用这样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准确测出一个个洪峰流量,为防汛提供决策依据。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应用于水文测验工作中。例如ADCP、电波流速仪、电动缆道、微机测流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既减轻了水文职工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再就是,报汛的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革。最初,报汛是老式电话机,遇到电话线路故障,水文站职工要走上好几里路到邮局去发报,既便是雨雪风霜也从不间断。后来,实现了报汛自动化,测站的水位、雨量观测及实测流量数据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传输,既方便快捷又及时准确,使水情信息向上级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

最后,变化最大的要数我们水文人服务社会意识的提高和全社会对于水文的认识、认同。以前, 水文这个行业在社会上认知度不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让大家了解水文和水文工作,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水文的存在,提高了社会对我们的认知度。

我对40年来水文的发展变化是历历在目,能作为一个水文人是感到无比的自豪。衷心祝愿我们水文事业的明天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