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身边的变化”大家谈(11)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19-01-07 作者:水文网 编辑:周明

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长江委水文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大会实况。大家纷纷表示,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人倍受鼓舞,倍感兴奋。作为长江水文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接续奋斗、锐意创新、协力拼搏,全面推进“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为“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建设、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为让大家更深切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喜人变化”,长江水文网开设了“‘身边的变化’大家谈”专题。

今天,长江水文网邀请2位同志谈工作变化。

上游局张星科:

我1981年上班,早期的一些工作经历现在还历历在目。

华弹水文站的日子---

1981年,我和杨春友一同从长江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分配到华弹水文站。我们背着铺盖行李,坐了3天火车、1天汽车,终于到达了凉山州宁南县华弹乡。华弹水文站距乡政府3公里,站上的同志考虑到我们第一次来找不到路,又带有行李走路比较困难,就找了辆马车来接我们(平时大家都步行)。

站房是干打垒的土墙瓦房,有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在房顶上竖着高高的天线。由于用电是当地的农村小水电,电压经常不到150伏,还经常停电,电灯像颗红火炭,接上一台升压器也经常启动不了日光灯和电视机。电视只能接收一个台,还经常都是雪花点点。

站上有10-12人,用大蒸笼蒸饭,每人一个搪瓷口缸,吃几两就称几两蒸在各自的口缸里。每月每人34斤粮食,“八搭二”(每八斤大米达二斤粗粮),每月每人供应3斤猪肉。当地每逢3 、6、9赶集,赶集时由伙食管理人员(每人轮流一个月)买菜、买肉、拿报纸,大概每周可吃一次肉,叫做“打牙祭”。

我第一年工资每月34.5元,除了生活,一年的储蓄有100多元,给父亲买了一只上海钻石手表(125元),加上回家探亲来回的路费就全部没了。等到第二年过去后才给自己买了一只手表。

在工作方面,到了水文站就必须学会打算盘,会用对数计算尺。因为当时还没有计算器,所有计算都靠算盘,资料记录全是手写,需一式四份时,就垫3张复写纸。那时测流是人工听电铃声数信号数,资料记录人员需要一边数数一边记录,同时还要计算,真是一心多用,是最忙的,因一校不能过夜,资料必须完成一校才能报汛。那时报汛是手摇电话到邮局报房,用密码数据发报为R报。

巴塘水文站的日子---

1983年,我到巴塘水文站工作,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交通问题,从省会城市成都到甘孜州州府康定正常情况都需2天,第一天住雅安,第二天翻越二郎山到康定。康定到巴塘需要3天,分别住雅江、理塘、巴塘,且康定到巴塘的班车是每3天发一班车,错过一班就必须再等3天。

记得1984年我们回家探亲后回单位时,当时因大雪封山,我们有3人一起被困康定,买不到车票,只有在旅社住下,当时的旅社没有卫生间和电视,天气实在太冷,我们整天就躺在被窝里,饿了再一起出去吃点东西,一周后,3人全都感冒了,钱也用光了,我们只得给总站(水文水文局那时叫重庆水文总站)发加急电报要求汇钱到康定,等了两周才买到车票。巴塘县城到水文站还有30多公里,没有班车,只能等待有好心进藏的大货车司机能达上便车。

巴塘站的流量、泥沙测验当时使用的机动缆道,用柴油机直接带动铰车运行铅鱼。站上没有电视,电话是与竹巴笼乡政府共用的一根电话线,上级下发的文件有时要1-2月之后才能收到,比较紧急的事情一般都是以加急电报的形式进行联系。全站10人,根本买不到蔬菜,只能自己种,肉食只能在供销社买到腌肉。站里分为内业组和外业组,外业组负责收集资料,内业组负责资料校核和资料整编。水位全是人工观测,没有自记,枯季按“二段制”观测,汛期按“四段制”,高水和洪峰时按“八段制”观测,雨量是每天更换记录纸的虹吸试雨量计。

1985年1月,“金沙江水文勘测队”成立,队部驻渡口(现攀枝花市),将岗拖、巴塘、石鼓、渡口(后改名攀枝花)、华弹五个水文站划归金勘队管辖,10月在金沙江支流松河设立古学水文站,开始观测。

1985年,我从巴塘到古学进行建站收尾和开始测验工作,当时毛坯公路都不通,从奔子栏到古学要翻过悬崖上面的大山,步行要走12-14小时,每走一次腿脚都要疼痛一周。当时的古学没有电,缆道是手摇缆道,照明只有煤油灯,煮饭烧煤油炉,饮水用桶在河里提。

金勘队成立之后,勘测队配了一辆北京吉普车(后开门)作为巡测车,由于每次巡测都要跑上十几天,每天都是从早跑到晚,后开门车使得乘坐人员非常难受,多人晕车,队上就将后开门改装成了四开门。

1985年至1987年,重总(现水文上游局)先后建立了4个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使站网体制由固守断面观测向站队结合巡测、点面结合转变。2012年,金勘队改名为攀枝花分局。

深切感受---

伴随着40年的改革开放,长江水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新仪器、新技术、新设备得到推广使用,水位、雨量实现全程自记,水情实现了自动报汛,智能缆道自动测流。奔子栏到古学只要40分钟车程。基层水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

祝福我们的水文事业越来越好!


网络信息中心方茂武:

“长江水文网”现在日益融入大家的工作生活中,作为长江水文网”发展过程的亲历者,我想借此机会,回顾其过去,展望其未来。

“长江水文网”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02年-2003年,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阶段;2003年-2011年,不断扩充功能和受众范围阶段;2011年-2017年,摸索并逐步适应移动互联网阶段;2018年至今,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建设阶段。

阶段一的业务需求、技术背景和建设成果

2002年11月,三峡明渠截流,为做好龙口及上下游流量监测任务,水文局成立了前后方指挥部和几个工作组,但电话沟通方式效率低,信息承载量小。为此,水文局组织开发了“三峡明渠截流”网站,实时发布截流水情信息及领导、各工作组的工作动态。

2003年, 水文局编制完成《长江委水文局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后,组织开发了“长江水文网”中文网站。网站分内外网,外网对外发布公告、水雨情信息、水质信息、河道泥沙信息、水资源信息等,一方面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长江水雨情动态,长江防汛抗旱形势,另一方面也向社会公众宣传水文局的工作动态,以及长江水文人的风采;内网作为为全江职工提供交流沟通的工作平台,实时发布水文局工作动态。这阶段的工作是从“0”到“1”过程,改变了水文局原来的宣传、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站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水雨情权威信息。

这阶段骨干网采用基于X.25 TCP/IP通信网络,联结了水利部和各勘测局(或勘测队)水情部门,通信速率为9.6Kbps-64Kbps;网站编程采用VB和最基本的HTML,架构简单,一台服务器安装应用程序、文件和数据库;网络安全问题不突出。

阶段二的业务需求、技术背景和建设成果

“长江水文网”上线后,面临三方面业务需求,一是充实内容,增添并调整栏目,进行栏目内容管理,二是引流,吸引全局职工上“长江水文网”,三是保障可用性,做好运维工作。期间,局机关各部门在“长江水文网”内网上布设栏目,承担相应栏目更新职责,使网站内容越来越丰富;为吸引大家的兴趣,添加了“职工之家”、音乐下载、软件下载、游戏等频道,成功举办了“全江象棋”、“全江棋牌”等比赛;水文局网络信息中心全力做好栏目改版调整、后台系统和数据维护、网络安全防护等工作。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2006年,水文局开发了“长江水文网”英文网站。这阶段的工作是从“1”到“N”过程,建立了“长江水文网”网站品牌,扩大了“长江水文网”受众范围。

围绕“长江委水文局118个中央报汛站报汛自动化”战役,水文局建设了覆盖局机关、勘测局、勘测队的三级计算机骨干网,改造或新建了各勘测局和勘测队的办公局域网。骨干网主信道采用基于IP over SDH通信网络,通信速率为2Mbps,部分节点之间采用基于卫星或X.25的备用信道;网站编程采用VB和Java。

根据宣传工作需要,水文局不断调整和完善栏目,开发了简单的后台发布管理系统、安全可控的内外网信息同步程序;网站的应用程序、文件和数据库分别安装到不同服务器,内外网网站物理分开架设;网络病毒、网络攻击明显增多,“长江水文网”作为等级保护二级系统报长江委和水利部备案;期间水文局加强了“长江水文网”的域名申请、计算机病毒的防护、网站重要数据的备份等工作。

阶段三的业务需求、技术背景和建设成果

经过近10年的运行,“长江水文网”整体架构、栏目设置和程序代码难以很好满足信息技术与网络宣传发展的需要,面临以下业务需求:梳理频道、栏目及内容,满足宣传工作需求;调整网站架构、编程代码升级,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浏览器版本不断升级等技术需求;开发手机版“长江水文网”,满足移动办公需求;完善后台发布管理系统,开展网络安全评估,满足发布内容审查及管理、互联网网站内容合规及安全合规需求。为此,2011-2012年,水文局改版了“长江水文网”中文网站;2012-2013年,改版了“长江水文网”英文网站,启动3G网站项目,试点移动应用开发;2013-2014年,建设“长江水文测报信息移动应用服务系统”;三年信息化建设期间,开发了“长江水文”移动APP和移动办公APP、后台发布管理系统;提升了局机关信息系统机房等级,组织了局机关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制定了局机关信息安全策略和制度。这阶段的工作也是从“1”到“N”过程,根据业务需求改造了“长江水文网”软硬件运行环境,再次引导了全局职工移动办公工作方式,继续保持了“长江水文网”网站品牌。

这一阶段,扩展了骨干网带宽,提升了骨干网可靠性:主信道带宽扩展到6-10Mbps;备用信道采用基于互联网的VPN和新一代水利卫星网,覆盖到局内所有分支机构的网络节点。优化了网站性能,调整了网站架构:实现了网站运行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化;网站的应用、文件和数据库、视频分离,部署到不同主机;网站应用服务前置负载均衡调度设备,网站架构变得复杂。构筑了纵深防御,提高了网站安全性:内外网网站部署到不同服务器集群,划分到不同网络安全域;网络安全域边界配置了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控制进入网站的访问请求,检测并记录可疑入侵事件;网站应用服务边界配置Web应用防火墙,防止网站内容被篡改和网站被网络攻击;外网网站页面静态化,防止SQL注入、跨站请求伪造、跨站脚本等攻击;网站主机加固、安装防病毒和防木马等软件,减少其被攻击面,增强其防护能力。强化了检查备案,保证网站合规:不定期进行漏洞扫描;根据要求,及时到相关部门备案长江水文网的网络地址(IP地址)、域名、等级保护级别等保证网站合规。

阶段四的业务需求、技术背景及展望

走过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迎来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水文宣传工作拓展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为满足新需求,“长江水文网”在技术上应满足宣传信息动态感知、宣传效果智能评价、与宣传对象在线互动、与水文其他工作网络协同、宣传形式多样等需求,平台化是大势所趋。这阶段的工作是从“N”到“N”过程。目前,只完成宣传形式多样化的部分需求,“长江水文网”平台化建设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