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身边的故事】初心不改 绿水长流

来源:“长江水文”公众号 时间:2019-03-04 作者:董斌 尹世锋 编辑:郑力

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有精彩的故事在身边上演,每一秒钟都有动人的画面让人热泪盈眶,作为亲历者,我想和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分享每月发生在我们地表水采样项目中的几个故事!

时间回到2017年9月11日,水文汉江局成功中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项目,成为中标单位中唯一一家水利系统事业单位。喜讯传来,全局职工欢欣鼓舞,3年时间合同额1千多万,付出总会有回报!这是汉江局近几年勇闯市场,用心血和汗水,实力和业绩竞争得来的有史以来的“大项目”。

找项目难,完成项目更难。欣喜过后,巨大的困难立刻摆在了面前,距离第一次采样只剩20多天,车辆未购置、仪器没到位、人员未培训,全新的领域、全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汉江局党委书记、局长冉曦鼓舞大家说“一定要举全局之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展现长江水文人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良好的精神风貌”。汉江局领导班子迅速召开项目布置会,将复杂的工作精细划分,逐项落实。

2017年的国庆假期对汉江水文人刻骨铭心,一方面汉江防汛正酣,另一方面,地表水采样任务又迫在眉睫,为了设备的采购可是把我们急坏了,几千个样品瓶,不同种类、不同大小,从未使用过的仪器,品类众多的耗材,对于没有接触过水质监测工作的职工来说,真是两眼一抹黑。面对如此繁杂的准备,大家心里没底,却充满勇气和信心。

1.jpg

10月7日,怀着对地表水项目的期待和未知境遇的忐忑,26个采样组、8个运输组,共计96名人员和34台车辆,奔赴7个省份,开启了为期10天的采样任务“首秀”。

2.jpg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月,几乎让队伍折戟沉沙。断面定位不准,忙活半天才发现位置不对;试剂不了解,反复对照手册仍然半信半疑;设备突然失灵,打电话四处求助;资料无法上传,熬夜守着电脑。刹那间,原本兴致勃勃的心情瞬间凝结。糟了,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黑色的第一天,伴随着凄风苦雨悄然来临,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总站要求24小时之内必须上传资料,恰逢第一天网络系统瘫痪,资料上传频繁中断,大家只能一遍遍尝试,从凌晨熬到清晨,焦虑之下难以入眠,看着天边露出鱼肚白,只能打起精神,冲把冷水脸继续开始新一天的任务。

3.jpg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起这个项目,第一难就是活难干。

七月的天空,骄阳似火,采样迎来了烈日炎炎的夏季。在浩浩荡荡的采样队伍中,就有这么一群人,她们身材娇小,动作轻盈,工作时总是面带微笑,一丝不苟。她们就是采样队伍中的鲜花--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没有华丽的衣衫,更不涂抹精致的妆容,在金色的年华里,她们身着工装,素面朝天,搬箱子,洗瓶子,抬设备,即使再苦再累也从未抱怨过一句。她们的坚守认真的工作态度,百折不挠意志感动着我们,在困难面前,在重活累活面前,展现出当代水文女职工“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一面。

胡莉君,2018年7月才参加工作,同年8月便加入了地表水采样队伍。提起她同事们都说“这个小姑娘,人小力气大,做事勤快,真是不简单”。在采样现场,身材矮小的她总是捡重活干,样品交接时,还没等男同志们动手,她就一个人抬起装满水样足有几十斤重的水样箱往冷藏车上搬,吓得大家都大呼小叫,而她总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说“没事的,我能行”。

4.jpg

白于品性,富于学养,美在心灵,她们是新时代正能量“白富美”,也是采样征途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第二难,就是样难采。

5.jpg


在郑州花园口断面的采样现场,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户外气温高达40度,此时此刻,曹国峰和同事正站在黄河大桥边采集水样,30米的桥高,5公里的桥长,熙熙攘攘的车辆。安全起见,一人负责安全警戒,一人负责从河底提水。桥边的护栏晒得烫手,高温酷暑晒得人头脑发昏,曹国峰顶着烈日把水一桶桶的从桥下一米一米往上提,双手的手套全都磨破了。突然“砰砰”几声,采样点位附近发生剧烈的声响,回头一看,黄河大桥发生五车连撞交通事故,离曹国峰不过2米开外,“注意安全,快离开”,旁边的同事大喊,“水样还没采完,让我拎上来再说”曹国峰回答道。确定安全后,曹国峰又继续提水,直到打完最后一桶水时间已经过去快4个小时。

高温下户外作业,同事们精神紧绷,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身心承受着巨大的考验。“你怎么了?”曹国峰突然身体前倾,右手重重的支撑在车窗上,“可能是中暑了”有同事立马反映过来,急忙去车里拿解暑药。“曹工歇会儿吧,注意身体别硬抗”,“任务还没完成,我能坚持住”曹国峰坚定的回答。体重不过80斤,身高不过1米6,瘦弱的身材,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心中有责任,便有着坚定地信念,肩上有担当,便有着昂扬的斗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难,便是路难行。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将祖国大地银装素裹,采样进入了最困难的冬季。之所以困难,不仅是因为寒冷的天气影响设备的稳定,更主要的是,大雪封路,道路结冰,车辆难行,加之采样严格的时效性,给工作增添了几分危险。

6.jpg

2018年12月,根据采样时间安排,我们第十一小组要在12月10日下午赶到距离500公里以外的安徽省界首市,开始11日的采样工作,出发时已经是下午2点。没多久,突然接到了同事电话,河南省即将出现大范围暴雪天气,需要加快脚步,不然一旦高速封路,就不可能到达断面了,明天的工作就更别提了。一路上,从二广高速,到兰南高速,再到宁洛高速,天越来越黑,雪越下越大,车辆也越来越少,终于,再过一个服务区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歇会吧,开这么长时间了,去服务区加个油喝口热水再走”,我跟司机说道,“没事儿,我还行”司机回答到,“上了高速都没休息过,还是歇会吧”我勉强说服了司机,一行三人缓缓驶入了宁洛高速服务区,没想到,这竟是噩梦的开始。

打完热水,加完油,才发现,服务区被封锁了!从未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慌了神。赶忙寻找工作人员询问情况,却被告知,一切等通知。从晚上8点,一直等到凌晨12点,厚厚的雪花覆盖了车顶棚,寒冷的气温让人坐立不安,不会要封一夜吧?看着服务区店铺的灯光一盏盏熄灭,才发现,这是困兽之斗,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睡一会儿吧,说不定等会路就解封了”,我安慰同事们。凌晨一点,疲惫的司机趴在方向盘上昏昏欲睡,随行的同事在车外焦急的来回踱步,车内的空气冷冷冰冰的,安静的只听见下雪的声音。

7.jpg

不敢开空调,怕睡着了窒息,也不敢睡得太沉,怕错过了路通的消息,就这样,半睡半醒之间忍受着漫长而又孤寂的冬夜。看着同事们瑟瑟发抖的身体蜷成一团,无处安放的手脚翻来覆去,那一刻,我心里万分难受。“进服务区对不对?是不是再坚持多开一会儿就好了?为什么这么巧会下雪?上天是不是存心在刁难我们?”无数个问题萦绕在脑海,无法回答。等到服务区解封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中午11点,虽然辗转反侧,一夜难眠,但今天的工作必须完成,顾不得想太多,大家打起精神立刻朝着断面出发。

整整15个小时,我们采样组一行三人被困在风雪覆盖的服务区停车场,没有争吵,更没有怨言,大家相互陪伴着、依偎着、期盼着转机、等待着黎明!这一夜很短暂,雪停了,天就亮了;这一夜又很漫长,路口就在眼前,却始终触摸不到。我问同事,是不是很后悔出来采样,遭受这罪?同事却笑着摇摇头说“不后悔,大家一起选择的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走完!”

路难行,不在山,不在水,在乎人情反复间。这第四难,便是样难交。

采样完成后,紧接着就是长途跋涉的送样工作。每天,送样人员驾驶着冷藏车,在采样点与送样点之间马不停蹄的奔波着。接样时间和地点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确才能保无缝对接,不然一旦超时样品就会被拒收。送样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过硬的战斗能力,几十斤的水样箱有的只能人工一层一层的搬到5楼、6楼,一趟下来累的程度不可言喻。有一次,一位年长的送样员在反复爬楼梯搬运样品的过程中身体出现了眩晕,一头扎进了楼梯道,让大家揪心不已。

8.jpg

送样员只有2个人,面对的却是7个省份近40个不同的接样单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加上接样的地方水环境监测站对样品检验严格,水样中的多一个气泡、一个标签没贴好等等原因,都可能让我们功亏一篑,又要重新采样,那样的话,可就掉的大了,费时费工不说,还可能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为此,每一次送样,我们都要小心翼翼,与接样单位的职工主动沟通、加强交流,这其中让我们的送样员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他们以规范的工作和良好的作风,逐渐赢得了地方水环境监测站的认可,一封封表扬信和感谢信,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一年来,我们的送样员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8台运输车,4万多公里行程,安全运输无事故,为汉江局采测分离项目“最后一公里”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第五难,便是准备难。

为了使采样人员外业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有一群人一直默默无闻的奋战在余家湖水文站样品瓶洗涤室里。他们身穿防护服,戴着手套和防毒面具,有的在搬运采样瓶,有的在荡洗,有的在烘干,还有的在整理摆放,像车间流水线一样忙碌而有序的开展着采样瓶的清洗工作,他们就是汉江局地表水项目的前期质量控制组。每个月,他们都要为采样清洗样品瓶5000余个,一站就是一天,一干就是一周,重复的机械式劳动让大家腰酸背痛,有时候站的受不了在墙壁随意一靠都能累的睡过去。为了缓解繁重劳累的清洗工作,每个月汉江局机关党支部都会轮流去当志愿者,与大家并肩作战。正是质量控制组的辛勤付出,给水质采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jpg

一年来,汉江局攻坚克难,不辱使命,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既定任务。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第一年度考核评比中,汉江局以优异的成绩名列第一。从初出茅庐的“新生”到名列前茅的“优等生”,优异的成绩得益于每一位采样人员、送样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从领导到职工,从有力后勤保障到专业的技术支撑,每一个汉江水文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地表水项目中,风雨无阻,患难与共,只为了共同的目标--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每一个断面采样任务;只为了相同承诺--用质量和信誉维护好长江水文的金字招牌;更为了美好的愿景--让祖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从严寒到酷暑,从日出到日落,经历过危险,亦品尝过苦涩。是水文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跨过了一道道鸿沟,翻越了一座座高山。7个省份,44个地市,148个断面,在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黄河之滨的风陵渡大桥,每一寸踏过的土地都值得被青山留恋,每一次艰难的付出都值得被绿水铭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无论春华秋实,风霜雨露,绿,一直是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水,永远是华夏民族最蓬勃的韵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便前路荆棘遍地,依旧初心不改;纵然脚下艰难曲折,依然壮志满怀。2019我们仍将并肩战斗,努力奔跑,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