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长江2019年第1号洪水”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预报中心 时间:2019-07-29 作者:邢雯慧 曾明 李洁 邱辉 编辑:秦昊

前言

“7月13日5时,受上游干流及鄱阳湖水系来水影响,长江中游干流九江水文站水位涨至20.00米,达到警戒水位。这意味着,2019年长江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正式形成。” 7月13日早上,打开手机、电脑能看到各家主流媒体都在报这条消息。早在7月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预报中心已经提前4天准确预报出“长江2019年第1号洪水”将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根据预报结果,水文局于2019年7月9日13时发布长江中游九江河段和鄱阳湖湖区洪水蓝色预警。随后,长江委下发通知,自7月9日15时起启动长江防御洪水Ⅲ级应急响应,到7月11日11时,水文局又升级发布长江中游九江至湖口江段洪水黄色预警……精准的预报加上及时的预警与防汛应急响应大大地减少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

当然,精准的预报肯定离不开预报员们的辛勤付出,当大家都对预报结果赞不绝口的同时肯定也十分好奇这些预报到底出自于什么样的一支队伍?在应对“长江2019年第1号洪水”期间,预报员们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

防汛的“耳目与尖兵”代代相传

“地球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宇宙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是的,这就是预报中心的预报员们再常见不过的工作状态了,当马云先生还在提倡“996”的工作制时,预报员们早已经进入24小时随时待命的状态,早在3月底,当气象室长期预报预测“2019年主汛期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的结论一出,伴随着特殊的职业敏感性,预报中心的所有预报员们就已经进入警戒状态,时刻提醒自己,今年是大水年,要时刻绷紧一根弦,警惕洪水来袭,及时跟踪,滚动预报,不能掉以轻心。

主汛期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强降雨过程如期而至,预报中心这个集体自觉加班值守,遇涨水时更是“一个都不会少”,仿佛已经形成生物钟那样敏感,即使半夜回家也难以睡踏实,总是忍不住点开长江水情APP查看最新的水雨情信息,“雨下哪儿了?下了多少了?”“水涨起来了吗?水位流量到多少了?”“预报效果怎么样?”,孔子“每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同样每天拿这几个问题考察自己。那一个个俯首在工作台的身影,已然忘记窗外的昼夜交替,眼神专注而坚定;那一系列的水文气象预报成果,是集合传统和新技术、预报员多年累积经验的结晶,有力而可靠。

预报中心这个大家庭有三代人,一代人年纪稍长,几乎在预报岗位上奉献了一生;一代人是中流砥柱,肩负着照顾父母、小孩的重任;一代人是新生力量,充满活力和热情,但仍需快速成长。对于预报员而言,尽管预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验依然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所以,预报中心有这样一个传统,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新预报员上岗老预报员均会手把手的教,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鲜力量。7月9日晚上,当绝大部分人都结束一天的工作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时,预报中心整层灯火通明,此时,中心主任闵要武正拿着水位流量关系图给年轻的预报员们讲课,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长江中下游的预报经验一条一条的传授给年轻预报员们,年轻预报员们也都认真的记录,生怕漏掉其中任何一个要点。闵要武主任要求年轻预报员们在汲取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拾起预报员的老三件“铅笔头、米格纸、大刀尺”只有在纸上认真点图,这样才能更快地摸清水情的发展演变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迎战洪水,舍小家顾大家

“这几天预报降雨都不小,晚上得加班,娃的作业你帮忙盯下,顺便帮我跟他道个歉,老爸过几天就早点回来陪他。”一位当了老爸的预报员给家里打电话说。

“最近几天都没给家里打电话,爸妈知道这段时间你比较忙,不好打扰你,再忙也要注意休息,家里一切都好别担心”。一位年轻预报员的爸妈怕打扰孩子工作,只通过微信来了解信息。

“爸妈,宝宝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还麻烦您二老多多照顾。要是还没睡给你看看宝宝好吗?每次回家太晚她早就睡了……”一位年轻的预报员妈妈已连续一周多每天滚动分析预报到半夜回家,只能通过间隙时间与宝宝视频连线。

坚守已是日常,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牺牲。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和使命的力量。

中下游预报团队是一支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大部分来自中下游沿线省市,对当地的水情河势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中下游预报影响因素复杂,情况多变,需要多年、多场洪水的经验积累才能摸清大致规律,近年水利工程的大量投运和调度工况调整,使中下游传播规律发生明显变化,预报更趋复杂。经过扎实的汛前准备,中下游预报员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和预报技术储备。

早在7月初,气象预报便已预报出了本轮强降雨过程,这对中下游预报员来说是个难得的挑战,对来自江西和湖南的预报员李洁、曾明而言,更是时刻揪心着家乡的灾情。每天查看最新的水雨情实况信息和降雨预报后,经常出现以下对话:

“今年两湖水系的水真大,两湖人民好可怜,希望都能平安。”

“饶河那边又下大雨了,你家那边怎么样了?”

“昌江渡峰坑都超警了,新闻也说受灾严重,你赶紧打电话回家问问情况?”

“湘江湘潭站都超保证水位了,你要不也问问家里?”

日常互相提醒着对方家乡的情况和灾情,得知影响不大或已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才长舒一口气。

预报员们都深知发布的洪水预报对于指导防汛的意义何在,因此更能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在本轮洪水过程中,中下游预报采用传统和新技术并行预报分析,精心研判、滚动分析水情发展形势,提前4天准确预报出“长江2019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在发布洪水黄色预警后,中下游预报员紧盯电脑屏幕,恨不得每一秒、每一分钟查看一下水雨情数据,内心忐忑,担心预见期的降雨量少了,水位到不了预警值,也害怕降雨量多了,远超过发布的预报值,这两种情形都会给调度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好在“人努力,天帮忙”,长江干流九江站在7月13日5时如期涨至警戒水位,并于17日17时现峰,洪峰水位20.79m,与预报值仅差0.01m。预报员们紧张而高悬的内心终于可以暂时释然了。

由于水库的调洪作用明显,现在中下游洪水形势得到明显缓解。以前介绍工作性质时周围的人总感觉与他们关系不大,到现在各大媒体平台频繁发送的为水文人点赞和肯定言论,更能体会到自身工作被大众认可的感动,那些加班、通宵值守的日子更是打赢这场“洪水之争”的基石,即使负重前行,我们依旧无所畏惧。

结语

一个个普通预报员的缩影,构成了预报中心一幅幅经典的画面,众志成城,抵御洪水。什么是预报员的使命与担当?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对每一次预报都保持信心与谨慎,为保长江安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勇于迎接任何挑战,精细预报,对预报的每一个站点、每一个河段负起责任与担当,为治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预报员的使命与担当!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