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又见红旗渠

来源:水文局 时间:2019-09-03 作者:陈松生 编辑:周明

河南林州(原林县)红旗渠,2015年曾和家人一起去过,许多事情难忘,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时隔4年,作为机关一名党员,8月份我参加了长江委水文局“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再一次来到红旗渠。

期间,通过聆听专题讲座,重走修渠之路,观看“老炮眼”、“神工铺”等当年修渠痕迹,深刻感受到林县人民愚公移山志和“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的修渠艰辛历程……再次被“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精神深深震撼,一时间,仿佛又听到当年铁锤砸向钢钎的声响回荡在山间,眼前一次次浮现曾在电影中所见的千军万马那“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动人场景。

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内涵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再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最后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又见红旗渠,我们看到了林县县委作为领导核心的自觉性和修渠群众追求解放的自发性。通过修建红旗渠开创性地解决吃水难、用水难的历史难题过程中,创造了传承后世的红旗渠精神。由此联想长江水文的“吃水难、用水难”是什么,如何在梳理发展脉络和“五个什么”的基础上做好长江水文的需求分析,解决必要性问题,并善于抢抓机遇。正如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

又见红旗渠,我们要学习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学习杨贵书记心怀群众、不惧困难、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敢于担当不是乱作为,杨贵书记最初是奔着总干渠全长70.6公里、3条干渠98.2公里去的,以当时的各种条件,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去啃这些硬骨头,决心是下了又下,不可想像。至于现在说的1500公里和4000公里,是在国家支持下完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可行性分析。

又见红旗渠,红旗渠的成功是团结协作的结果。感悟众志成城、互相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就是要凝心聚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聚精会神挖水渠,一心一意引水来”。在长江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做到合理分工、科学调配、相互补充、团结一致,全局一盘棋、党群一条心。

又见红旗渠,必须看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加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同时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更加需要持续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是、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在长江大保护中,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加快长江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牢记使命勇担当,振奋精神创佳绩。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