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牢记使命勇担当

来源:规计处 时间:2019-09-04 作者:汪周园 编辑:规计处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近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1818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难问题,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是一部征服自然的壮丽史诗,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

通过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让我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仿佛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在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崇高精神感动的同时,就如何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谈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守信仰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缺衣少吃,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难。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等困难,又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和指责,甚至面临着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林县县委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县人民最终修成红旗渠,从根本上讲,是以杨贵书记为班长的林县县委牢固树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作为从事水利工作的共产党员,肩负守护长江的时代使命,应将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总方针,共建“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推进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努力做好水文局基建规划工作,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提高长江水文监测能力和水文预报测报水平,推进“四个水文”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不忘初心为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千百年来,缺水给林县带来了苦不堪言的灾难,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林县县委决策修建红旗渠,不是为了好看,更不是为了谋取政绩,而是为了满足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辛苦一代,幸福子孙”的强烈愿望,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是真正为了人民在修渠。正是因为红旗渠是得民心、合民意、为民造福的工程,林县县委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历时十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人工天河。长江委水文局作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完全公益类事业单位,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公益服务需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为发展方向,在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用苦功、使真功、善巧功,不断提高社会公众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争取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进展。

三、牢记使命勇担当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红旗渠的修建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不少人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修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人甚至对杨贵书记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对此,杨贵书记没有丝毫退缩,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刻有“千古罪人”四个大字的石碑,带领县委一班人以大无畏的气概,忍辱负重,勇于担当,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历史的重大决策,使红旗渠最终得以建成,谱写了修渠引水、改变命运的伟大乐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林县广大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牢牢把握当前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发展机遇,全局上下一心,按照水文局党组领导决策指示积极谋划,从水文站网、水文监测能力、水文信息服务、水文管理四个层面着手,明目标、补短板、强手段、提能力,实事求是开展水文现代化发展现状与需求评估工作;加强局内各部门、单位间协同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全局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善谋善干,为构建与时代同步的长江水文现代化监测管理服务体系而不懈努力,开拓长江水文事业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