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返岗和复工复产小故事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0-04-07 作者:水文网 编辑:周明

目前,长江委水文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期间,有许多故事,令人感动。从这里几位同志的讲述中,不难体会到大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干在实处、迈向“双胜利”的决心与信心。

返岗故事

◆上游局攀枝花分局张斌说---

在四川绵阳家里,每天看到网站报道和工作群动态,我急在心里,有时彻夜难眠。得知岗拖水文站所在地甘孜藏族自治州防疫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区后,我立即在网上查路线,最后决定线路为绵阳—汶川—马尔康—炉霍—甘孜—德格县,并注意打听沿线路况和防控要求,提前办好相关手续。

3月14日早6点,我早早起床,告别妻子和女儿,独自驾车,踏上1000公里的返岗路途。中午11点许,经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镇监测检查站,排队等候近1小时才通过,主要是检查车辆消毒、测体温、查证明、登记相关信息。13点30分,达到阿坝州马尔康市高速出口监测站,又是一次详细检查和登记,半小时后通过放行。此时我已是饥肠辘辘,于是在路边简单吃些干粮充饥后继续赶路。晚21点到达甘孜,这时已开车10多个小时,又累又饿,路遇邀约随行的伙伴已走远。考虑夜间行车安全,决定在甘孜休息一晚,办理好进城登记,在城里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住宿和餐馆,便在县城边一空旷地停好车,边吃干粮,边等自热米饭加热,当晚就在车上对付一宿。

随车带有棉被,半夜我被冻醒,然后再也睡不着,就这样眯着眼睛,心里想着明天的行程和到站的事儿,慢慢等待天亮。天刚蒙蒙亮,继续赶路,终于在15日中午,平安到站,立即向攀枝花分局和家人打电话报了平安。

复工复产故事

◆上游局攀枝花分局杨义华说---

那天在高山峡谷金沙江边开展汛前巡测,突然接到攀枝花水情分中心电话,告知古学水文站水位自记设备出现故障,急待处理。电话连线古学站了解情况后,我们请那边先恢复人工观测,然后改变巡测站点和路线,赶往古学站“救急”。次日天刚麻麻亮,我们驱车赶往古学站,一路以干粮和矿泉水充饥。下午6点多,我们到达古学水文站。两人下车后,立即穿上水裤和救生衣,撬开气管检修孔,拉出气管,将气管头移至江水中加固和调试,并测量低水水尺零点高程,开展测流测验,抢测古学(三)建站以来最低水位。刺骨的江水加上高原反应,考验着巡测人员的身体和心里素质。

这次巡测有12个站点,测验测量和资料整理任务繁重。大家白天忙碌艰辛作业,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坚持当日事当日毕。

◆中游局河勘中心戴永洪说---

2月底启动的中山测量项目,中游局非常重视。考虑到武汉疫情防控形势,中游局决定在保证湖南湖区3个基层分局汛前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抽调部分精干力量来完成此项目。在完成健康证明、复工申请、配备防疫物资等准备工作后,由常德、益阳、岳阳三个分局7名职工组成的测量队,赶往测量工地现场。河道勘测中心同时建立网上工作群,支撑测量一线内业工作,通过这种前后方联动的方式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项目开展初期,项目组人员吃饭都是个问题,但所有人都没有怨言,买不到饭就啃干粮,吃泡面。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项目组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地工作。

3月中旬,经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中游局河勘中心2名在湖北省外探亲的职工抵达工地,参与项目质检及收尾工作。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项目组已顺利完成线路首级控制网测设、线路测量等全部外业测量工作。

◆荆江局荆南分局魏轩说---

受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荆南分局今年汛前准备工作滞后很多。在出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分局做多手准备,及时了解各地疫情管控情况,积极为分局技术骨干返沙提供协调与帮助,制定周密详尽的汛前准备工作方案,优化巡测线路,梳理存在的问题,确保方案高效便捷,同时通过各种渠道采购防疫物资,完善防疫措施。

3月17日,随着荆州市城区解除交通管制,分局迅速组织测验人员前往藕池片区开展汛前准备工作,与往年相比,今年正逢水文“0”年,各站均需开展水准点校核工作,部分站点水准点存在下沉情况,时间紧,任务重,疫情防控更加不能放松。测验人员每天早上七点快马加鞭地开展测验工作,晚上继续加班处理数据、整理资料,有的同事脚上磨了好几个水泡,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纷纷表示要把握住近期晴好天气,把前期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分局职工通力合作下,目前外业测量全部完成。4月7日,分局乘晴好天气对5座水文缆道主索、循环索、起重索进行除锈打黄油。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