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我们在一线] 战高洪 大通水文站硬核出战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0-07-20 作者:杨杰 编辑:刘文艳

大通水文站的硬核队伍。从左至右,丁磊, 水文138船长兼长江水文217大副;柯达,长江水文217船长;许毅,大通水文站站长、南京分局副局长;龚朝海、邱巍,工程师 (测工)。


7月17日10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7月17日下午,笔者有幸随大通站水文217测船出测高洪,感受一线水文职工测流的全过程。走进驾驶室,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甲板上迎风飘扬的“长江下游防汛测报党员突击队”队旗。这是大通站站长许毅正带领他的水文测量团队进行高洪水文测验。

大通水文站隶属长江委水文下游局,是长江入海口的最后控制站,目前有在职职工8人,其中党员6人。站长许毅很满意他的这支硬核测验团队。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经历了包括1998在内的长江历次洪水,久经考验,是名符其实的老水文。现在,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船上看着他的得力干将们,熟练地完成测量、取沙、比测。其实他可以不上船,但是他习惯在船上,大家也习惯在他的“监督”下完成工作,有他在大家安心。

柯达,水文217测船船长,80后。“大通站流量超75000立方米每秒以后,我们就开始“紧张"起来,首先思想上要绷紧,像打仗一样,战时不能松解。现在高水期,我们每天测流2次,每次1个多小时,任务很饱满,早上7点20以前必须到岗。除测流外,我还负责船上的安全。从12日开始己经增加了趸船值班人员,趸船引桥被淹后搭了跳板,每次上船前都会检查一下,船上更是要穿好救生衣,要确保安全。”脸色晒成咖色的柯达,说话时眼睛不时望向窗外比平时宽阔很多的江面,看得出他有些疲惫。

龚朝海,工程师(测工),2013年参加工作。“这是我工作后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洪水。9日开始,自记台的阶梯下不去了,我每天都会看自记台上98年、54年的洪痕。根据预报也知道这次洪水不会超过它们,但还是有些兴奋,也有点跃跃欲试。能每天在测船上感受洪水,那种感觉很奇妙。”言语间,小龚为自己的兴奋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愧疚的样子透着大男孩的帅真。“能在一线为防汛做贡献,真的很自豪!”一瞬间,大男孩回到了他的工作状态。

连续10多天的忙碌,让大家有些疲劳,但测流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依然规范、流畅,体现出他们的果断、干练和训练有素。相信在他们的坚强支撑下,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将高高飘扬!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