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三任驻村书记扶贫记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1-02-04 作者:杨杰 莫登华 胡名汇 杨华欣 编辑:刘文艳

1612402541465070895-original.png

范家坪风貌(以下部分图片来自长江水利网)


“范家坪村地处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江北岸,村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全村有农业人口872户26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630人,2014年被纳入深度贫困村。2015年长江委定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余万元,协调争取资金近4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困难群体帮扶等。经过艰苦努力,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负债5万元到年收入35.2万元,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范家坪村荣获了秭归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度喜获“湖北省绿色乡村”称号。”在宜昌片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派出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小峰,在交流发言中骄傲地这样说。

张小峰代表村民们感谢为脱贫攻坚付出巨大努力的长江委领导以及参与扶贫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感谢长江委派出的12名驻村干部,更感谢他的两位前任——长江委水文三峡局党群办主任赵灵、中游局办公室主任张金辉,是他们的艰苦努力,让范家坪有了今天的模样,让村民们感受到了阳光照耀的温暖。

为有盈盈活水来

时间回到2016年3月。雾气缭绕的大山里,一辆中巴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深处驶去,赵灵坐在颠簸的车上靠着窗,出神地看着外面的山景。傍晚时分,车辆终于在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范家坪村村委会前停了下来。从长江委对口帮扶范家坪村那一天起,全委上下就把精准扶贫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如今,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这一光荣使命,落到了长江委水文三峡局党群办主任赵灵肩上。

刚一到任,赵灵就带领工作组走访贫困户摸排情况、向全村各家各户征集诉求意见。从清晨瓦蓝瓦蓝的天空云雾缭绕之时,到傍晚的夕阳将影子拉的老长,他们跑遍了范家坪村16.2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终于摸清了范家坪村的基本情况:交通条件差,群众出行难;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亟待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灌溉保障能力差;人居环境条件差,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贫困家庭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难有保障;村里急需办理且村民反映强烈的公益事业,如村内道路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都因没有资金而难以实施……

面对诸多现实问题,赵灵愁的焦头烂额,一边向村干部了解情况,一边仔细权衡解决办法,最终从一团乱麻的抽丝剥茧中分析发现,村民们很多诉求都和水有直接关系。当时,村里有堰塘10口,靠拦截山洪雨水蓄储水,蓄水总量10.33万立方米,有效蓄水量0.6万立方米。由于范家坪村位于半高山地带,海拔落差高达500多米,旱季里守着长江却没水吃、汛期时不时要提防山洪灾害,村民们靠天喝水,靠天吃饭,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如果后期想在养殖、种植业上做文章,水量需求必然大增。因而,解决农业用水、村民饮水问题十分迫切。

“必须尽快改善范家坪的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山洪灾害和抗旱问题。”找到了切入口,理清了头绪,赵灵立刻着手开干。他积极与湖北省、长江委各部门沟通,在长江委规计局等单位的合力帮助下,大乐沟山洪治理项目被列入湖北省灾后重建规划中小河流治理计划。秭归县水利局编制的《沙镇溪镇抗旱应急水源引水工程计划》,应急保障范围涉及2480人和0.27万亩基本口粮田的抗旱基本用水。

2016年6月23日,大乐沟山洪治理项目开始进行地形测量和前期设计查勘。村民们听说要解决水的问题,又激动又兴奋,说“赵书记,真把钱往水里‘丢’啊?!这穷根要冲跑嘞。”

为了保证平安水利与民生水利齐头并进、同步展开,他们在河流治理项目中融入了水利、生态和产业要素,既解决山洪隐患的问题,又同时规划了亲水休闲旅游产业。“有了水,有水沟(当地把渠叫做沟),活了!”村民们的喜悦涌入心中。

到了2019年底,大乐沟已建成为范家坪村民眼中“安澜、生态、致富”的故乡河。

QQ图片20210204092739.png

莫道高处不胜寒

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热。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下的摇椅上,摇着蒲扇;孩子们围着大树跑着,累得满头大汗;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扯上几句家常话,说个没完。吃过晚饭后,赵灵习惯在村子里走一走,唠唠家常,了解村民的生活困难。这也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个月来,赵灵了解到,村里留守的妇女和儿童特别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主要是觉得没盼头儿,外面至少还有份工资,想叫他们回村,太难了。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到脱贫的路子,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范家坪村位于山区,受温度、地势及土壤的影响,范家坪村依赖的主要产业柑橘收成远低于周边地区,基本上是广种薄收。柑子熟得晚,又不能越冬,产量不高,真是“高处不胜寒”。

在详细了解征询村民见、虚心向周边地区取经学习后,赵灵决定根据范家坪村的资源条件、传统生产习惯、柑橘产业发展情况和产业扶持的意愿需求,在当前种植产业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和尝试。他带领村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发展早熟、晚熟脐橙和椪柑为特色,编制了范家坪村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实施4个产业项目,包括村贫困户柑橘产业发展项目、村柑橘品种改良项目、村柑橘示范基地项目、村集体产业项目。

赵灵还了解到,原来村民们也试过养殖业,但猪仔的存活率非常低,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小猪又干又瘦,赚不到什么钱。毫无经验的他如何破解呢?不懂就学,一贯不服输的他,认准的事就要去做。经过多方联系后,得到了长江委水文上游局、长江口局的资金帮扶。从外地购进母猪,在本地配种产仔,“外地媳妇本地郎”,既克服小猪“水土不服”难题,又改良了品种。在此基础上,生猪养殖户们成立范家坪村“家家利”养猪专业合作社,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新途径。上级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时,赵灵指着路边的猪圈说:“这一块儿就是我们这两批引进的猪,那一片也是,母猪有80头、种猪有2头。我们还培养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了合作社的负责人。”

顺着手指的方向,小伙子看上去精神实足,说道:“都挺好的!多亏了书记给了我这份工作,不然我现在还在混日子呢。”

“现在范家坪村家家利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大家都把猪崽领回去养了。我们这么做啊,也是希望大家赚钱致富,我们村的年轻人都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不发展自己的产业,怎么让大家和家人团团圆圆的过日子呢!” 赵灵笑着介绍道。

到2017年底,贫困户有20户加入了新成立的生猪养殖合作社,第一批仔猪大部分生长良好,初步具备了向生态养殖方向发展的基础。到了2020年6月,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小峰任上,成猪年出栏量已达到1000多头。

1612410146502023409-original.png

破解安居饮水难

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的张金辉,是第二任范家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任期是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

按照脱贫计划,范家坪村2018年底要实现脱贫出列,村民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不达标都是一票否决,也是驻村工作队面临的最大困难。

村里高山地区水源工程缺乏、部分贫困户危房改造意愿不强,时间紧迫,工作任务艰巨。对于推进危房改造,那段日子也是最艰难的。张金辉带领队伍们整天顶着烈日、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宣传,晚上也要开展夜访,紧盯重点,多次动员。住在山顶的王功兴、深山交通不便的王祖兴、久拖不建的刘本凤、讲风水的宋发谊等等,他们有的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有的多次电话联系其子女,有的带工程队直接沟通,多种方式并用推进危改工作。

就拿宋发谊来说,性格倔强,旧的土坯房坐北朝南,认为2018年建房必须修建东西朝向的房子,否则不吉利,宁愿放弃国家的3万元政策补助。但工作队没有放弃,时常到他家拉家常,谈村里哪家又动工了,哪户改造了后住的安心舒适。张金辉问他,城市商品房、其他乡村建房,难道今年都是东西朝向吗?另外,国家补贴政策这么好,你勤扒苦做一年多才赚3万块钱,经济账也要算。最后,还手机上网搜索了一些建房朝向的文章,说风水好的,不好的,都读给他听,告诉他建房没有绝对的朝向,他思想有所松动,带张金辉到他家门口,看他以前自己选的一个稍偏西南的朝向,张金辉也给他做参考。此后的一个多月,他趁热打铁,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宋发谊同意建房。张金辉还是担心他反悔或久拖不建,会经常过问建材、施工队的联系情况,直到他把原材料运回来,开始拆除旧房,他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地。

还有刘本凤,住在云台山偏僻的一间破旧土房里,2018年春节前,她打工回家过年,张金辉遇见了她,和她聊打工的情况,询问她建房的意愿,给她解释建房的政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她由起初的犹豫,到最后决定新建房子。春节后,张金辉帮她在公路边选了地基,带工程队帮她做了建房预算,联系电力部门移装了电线电表,协调附近村民提供建房用水。考虑到她家庭情况特殊,还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在长江委房改帮扶资金中给予几千元的补贴,等地里的油菜收割后开工建设。过了几天再去她家,她又反悔说自己联系了工程队。张金辉当即表示:可以,你觉得哪个合适划算就行,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此后的两个多月,每次问她都说工程队还没有过来。久拖不是办法,张金辉和村干部找她商定,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降低成本抓紧建房,还帮她跟工程队当面谈妥了价格,签订了三方协议,房子建好后,又专门为她购买了400米水管,确保安全饮水。

范家坪村居住较为分散,张金辉和工作组一趟又一趟、一家又一家,每天迎着朝阳出门,伴着月色回家,终于在2018年11月底,完成了全村危房改造229户,异地搬迁66户,完成了全部的房改任务。

除了建房,安全饮水也是一大难题。“村里有2处旧堰塘,单户饮水池125户。遇到干旱,堰塘无来水补充,村民们排队一勺一勺往桶里舀。严重的时候,要到50公里外用车辆运水,定时限量分片供水。”办理交接时,赵灵向张金辉描述村民吃水的艰难。“你放心,交给我,我们接着干。”

在长江委的支持下,张金辉多方努力,协助落实村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近200万元,新修单户饮水池173口,集中饮水池4口,整修堰塘2口,引水渠堰400多米,铺设主管网及入户管网53800米,安装水质处理装置2座,饮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贫困户周宗莉以前的水池长满青苔,水质较差,饮水工程修好后,张金辉去她家查看水质对比,她说:现在的水好啊,干净,吃着放心!

通过几年的建设,大乐沟整治和垃圾清运项目改善了人居环境;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级道路硬化32.7公里,新建的4万多米入户便道和太阳能路灯也已成为亮点;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和文化广场经过改造已焕然一新。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路灯扯到家门口,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摸黑、滚泥巴了!”

到了2019年底,张金辉任期结束时,种植业已发展为伦晚、夏橙、九月红,纽荷尔、红肉脐橙轮番登场的5万多株改果苗,还有进行中的106亩、5000株桃李小水果基地,以及“一坡云”水果专业合作社。

1612404870794057345-original.png

1612406142117022372-original.png


一言一行总关情

2019年12月8日,长江委水文汉江局办公室主任张小峰,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前往秭归县沙镇溪镇范家坪村,赴任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此时,范家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已完成脱贫出列任务,进入脱贫成果巩固阶段。

“我们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脱贫攻坚成果的攻固与提升,防止返贫。同时,搞好查漏补缺、强化弱项。”上任伊始,张小峰找准切入口,迅速进入角色。

“2020年,真的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猝不及防,入梅后又遭受持续强降雨,8、9月又出现旱灾。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之年,全村既战疫又战贫,既防汛又抗旱……”工作的繁杂、艰难程度超出了张小峰的想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值春节,正在襄阳休假的张小峰得知村里急需口罩,立即联系上级单位请求帮助,但由于武汉是重疫区,防护物资紧缺,而且交通受阻,难以运送,他急得团团转,不停地四处求助,电话打到手机发烫。最后终于购买了500个口罩,几经周折寄到了村里。想到村两委干部春节还战斗在疫情一线,自己却不能投身其中,他心急如焚。3月初,疫情形势刚刚好转,张小峰立即着手办理出行手续,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范家坪,立即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

村书记上任的第一件要事,必须摸清村情民情。回到村里,张小峰继续着疫情前的走访调查,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每家每户,家里几口人、几间住房、集中供水还是分散供水、在外打工还是种地为主、养了几头猪、种了多少柑橘、家庭经济主要来源……这些问题张小峰都能脱口而出。张小峰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说,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听乡亲们数落家长里短,感觉特别亲切,好像回到了父母身边,砍柴、剥玉米、削土豆都能搭把手,干起活来像干自家的事儿。

进入6月,雨水突然增多,一下就是半月有余。山里道路塌方、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有的村民房屋进水受损,有的因滑坡受到安全威胁,驻村的同志吃菜都成了问题。那天张小峰突然想到,离村委会不远的两户留守老人,他们生活还好吗?老人一个83岁,一个73岁,儿女都不在身边,两位老人身体也不好,行动不便。张小峰赶紧买好鸡蛋、米面与队员一道去看望老人。老人惊喜地说,“我们儿子女儿都回不来,只能打打电话,没想到张书记专门来看我们。”平日里只有老人独自在家,少有亲友来,现在拉着张小峰的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平时没事的时候,张小峰总喜欢到村委会后面的居民点转一转,和村民们拉拉家常,聊聊天。有一天闲聊中,他突然觉得少了个人,村民付开国有好几天没有出现了,一问才知道,前几天他摔跤跌进沟里,村医帮忙送到医院去了。张小峰突然紧张起来,54岁的付开国从小眼睛有病,因家境贫寒,未得到及时治疗,在青年时期就失明,无劳动能力,目前一人居住,是低保贫困户,每月仅领取480元的生活费。他担心付开国孤身一人办理住院手续、吃饭等都成问题,电话联系他家人后,得知己转院到秭归县医院,由村里邻居照顾,悬着的心方才落地。付开国出院回来后,张小峰立即去家里看望他,帮他查询医疗和保健知识,谋划以后的生活。有天晚上,张小峰与他一起在村头乘凉,问其生活等细节,得知他没有办理过残疾证,也从未享受过这方面的政策待遇。从此,“为他办残疾证明”这件事在张小峰心里“种了草”。他知道,如果没有人帮助,凭付开国个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是件“小事儿”,但要到县里、镇里办理各种手续,一天时间内完成并不容易。2020年9月21日,计划了一个月的这件事“启动”了。早上6:00,驻村工作队员陈以满到家里接上付开国,坐上提前联系好的车,动身前往沙镇溪镇,吃饭、洗照片、填报办理鉴定申请书;9:50,由镇上出发坐班车,12:30到达秭归县人民医院。出差返程中的张小峰11:30由宜昌到达秭归县人民医院等候。之后,他们直奔医院大厅挂号,等候、询问打听有关检查程序,14:30眼科医生上班,楼上楼下的各种检查,15:30检查完毕,由秭归县回村已是19:00。“这期间我们与付开国的手就没离开过,我们牵着他走在秭归的大街上、走在医院里的各个诊室,上坡下坎、上楼下楼,付开国说他虽然看不到,却感觉很安全,心里很踏实。”

“办理伤残证是件小事,但对低保户付开国来说是件大事。我们用心用力办好它,体现的是初心问题。扶贫政策这么好,重在落实,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个贫困家庭,是我们职责。”说到这里,张小峰有些激动。

“百姓需要我们,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也需要精准性和实效性。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就不是空话、不是口号。只有用了心动了情,为村民服务才能做的更精准更有效!”在张小峰的心里,这是“家里”的事,他都得管,不能马虎。

这就是长江委派出的驻村干部!是他们把扶贫政策结结实实地落在范家坪的田野里。

DSC08003_副本.jpg

长江委捐助的医务室_副本_副本.jpg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范家坪脱贫了、出列了,几年来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忘不了几年来朝夕相处的驻村工作队,感念他们留下的一风一景、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感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

要落实好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熟知村情民情是基础。驻村书记们把自己当作村里人,把自己融进群众。在村里,说到长江委和驻村工作队,家喻户晓,无人不竖大拇指。每次走访,“感谢”二字总是回荡在工作队员耳边,驻村队员已经换了几批,但村民们总是对他们念念不忘,“赵书记在单位里还好吧?”“张书记什么时候回来啊?”到农户家走访,连3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工作队又来了。2018年,张金辉和工作队全年平均驻村281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队走访和解决问题,遇到过蛇、摔过跤、划破过手掌。按照村干部的话说,工作队比他们在村里上班的时间还多、还辛苦。

工作队走访贫困户,一看房子二看水,教育、医疗问一问,再了解家庭情况。几轮走访下来,各家整体情况如何、生病了没有、家里经济来源、子女在哪里等等都已了如指掌,工作队每个人都记满了几个厚厚的笔记本和驻村日志。村民们说:赵书记和两个张书记,经常走村串户办事情,家家户户情况都熟悉,和他们聊天,说起范家坪,也都是“我们村长、我们村短”,确实成我们村的人了。

工作队有一张挂在墙上的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一览表,那是他们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有的放矢的“作战图”,有了它,更便于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对短板问题开展攻坚,确保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都得到保障。

低保贫困户田林祚是长江委帮扶助学活动的受益户之一,儿子田虎连续4年获得长江委每年1万元的助学补贴。大学期间,田虎得到学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入党、保送读研究生,田林祚都跑到村里告知张金辉,和张书记一起分享田虎的每一次成长,表达对长江委教育扶贫的由衷感谢。2018年,工作队收到了贫困户付瑞台、王钰赠送的两面锦旗,一面写着“精准扶贫,为民解难”,一面写着“驻村帮扶办实事,情系群众解民忧”,感谢长江委和工作队在其子女上学、家人生病的困难时期给予的帮扶。这不仅是对工作队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他们继续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天黑还在走访时,村民热情招呼“你们这么晚还在下队,辛苦啦”;当买了灯泡为独居老人换上时,看到他那无言感激的眼神;当老百姓把自家的枇杷、桃子、柑橘带到村里,一再要求工作队员们留下尝尝鲜时,还有什么苦、什么累值得一提呢?

2018年底至2019年初,范家坪村分别通过了宜昌市和湖北省两级脱贫验收考核,按期完成脱贫出列任务。长江委连续3年获湖北省直单位扶贫工作突出支持单位,连续两年获湖北省扶贫工作优秀等次,获得了脱贫攻坚以来湖北省扶贫工作全部的集体最高荣誉。

1612407527971009438-original.png

尾声

“慢行在宽阔的村内道路上,清洁的路面、漂亮太阳能路灯,苹果绿的防护栏……农户的房子错落有致、白墙蓝瓦、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成群的鸡鸭鹅追逐嘻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平房是易地搬迁居民集中点,健身器材上,几位老人悠闲地在锻炼身体,晒衣服、晾被褥的架子错落有致,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深冬时节,水流潺潺的大乐沟静静流淌,沟边及半山坡大片的柑橘树上,已经挂满了成熟的果实,金黄金黄的,压弯的枝条触手可及。……踏上离村委会不到200米的大乐沟中心环岛,仿佛进入了街心公园。中心岛两侧碧水围绕,跌坎式的水流、静卧水面的睡莲,四处游窜的小鱼,都是那么的恬静和谐。迈步走在小桥之上,闲静坐亭中,山沟微风细雨飘来,心中舒畅无比。”

有着汉江局“秀才”之称的张小峰,闲暇时“文”兴大发,拿起手机向单位领导和老婆大人“汇报”了所见所闻。“领导,放心!”“老婆,放心!”两条微信带着张小峰的愉悦飞向襄阳。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委和驻村工作队把重点放在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及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这四类人群上,我们逐户分析了返贫风险点,制定了‘一户一策’,确保稳生产、保就业、保民生”。防止致贫返贫,是张小峰关注的大事。按照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对脱贫攻坚尤为重要。张小峰表示,他将用满腔热忱克难攻坚,用心、用力、用情,将扶贫工作进行到底,不负重托!

1612409573821069709-original.jpg

QQ图片20210204093202.png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