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江河不改初心志 疾风方知劲草韧——长江委水文局迎战2021年汉江秋汛侧记

来源:机关党委、预报中心、汉江局 时间:2021-10-20 作者:刘霄、钟兮、张俊、郑力 编辑:熊莹、杨杰

2021年8月以来,汉江发生超20年一遇秋季洪水,持续时间长达50余天。一时间,暴雨洪水肆虐、江河湖库暴涨!上下游、左右岸纷纷告急!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坚强领导下,水文局全局上下秉持护佑江河安澜的赤诚之心,用跑赢洪峰的速度、搏击惊涛的勇气,向水而行,精准测报,为打赢秋汛遭遇战,夺取全年水旱灾害防御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水文支撑。

以“备”为先 枕戈待旦

备汛和防汛,是水文工作极为重要的两件事。备汛是练兵迎战,防汛是一线实战,备汛工作做得扎实,才有底气应对好防汛大考。

2021年3月19日,水文局召开2021年防汛备汛工作会,学习传达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及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全局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水文局局长程海云强调,面对流域水文气象的严峻复杂形势,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汛前,水文局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动员、部署、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内外业协同等多种措施,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汉江水文预报影响因素多、来水快又急,特别是中下游新建在建工程多,河道冲淤不稳定、沿岸防汛要求高,这些都是汉江预报决策需要考虑的难点。

汛前,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水文局预报中心成立了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攻关团队,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了考虑蓄滞洪区和干流枢纽工程的汉江中下游全要素水力学模拟平台,在2021年汉江秋汛防御中大显身手。

正是在前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汛前准备,水文局才能在高洪期间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牢牢把握住了防汛测报的主动权。

8月下旬以来,暴雨洪水过程基本无间歇,水雨情呈现秋汛早、雨量明显偏多、洪水过程多、洪量大等特点,其中丹江口入库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过程多达7次,2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过程达3次。

“163米、163.7米、165.2米、165.9米、166.6米、167.5米、169米”,7次洪水过程,每次起调水位就像“搭梯子”一样,不停地攀升。对于长江水文人来说,每一次攀升,都是步步惊心!揪扯着他们“护大江安澜”的决心,检验着他们“精益求精”的胆识,磨砺着他们“连续作战”的韧劲,激励着他们“越战越勇”的斗志……

微信图片_20211020085044.jpg

2021年10月5日,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建华看望慰问水文汉江局一线职工

面对今年的“暴力”秋汛,水文局领导程海云等靠前指挥,和内外业干部职工并肩作战,与预报员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分析研判水雨情形势,审核把关对外签发各类重要分析预测成果;带队深入白河、黄家港、余家湖、皇庄、沙洋、仙桃、汉川站等基层一线。根据汛情发展,水文局还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测报工作最吃紧的测区,指导防汛水文测报工作。

关键时刻,长江水文人义无反顾扛起风雨无阻的水文担当,超前布局,认真做好水雨情监测与分析,为防汛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文信息,充分发挥了水文防汛的“耳目”和“尖兵”、“参谋”和“助手”作用。

以“预”为要 不失圭撮

准确的预报是科学决策、精细调度的前提。

丹江口水库集水面积相对较小,暴雨洪水来得快,中下游因河道越往下游越窄,泄流能力非常有限且动态变化,预报员对此感到十分棘手。

特别是今年,水利部、长江委提出汉江秋汛防御和丹江口水库蓄水至170米正常蓄水位的双保目标,精准调度不仅涉及大坝安全、中下游防洪安全,还关乎蓄水进程、库区安全、大坝安全监测需求,如何实现多目标综合调度,让“鱼”和“熊掌”兼得,这对预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文局预报中心全员出战,发挥“技术流”优势,紧扣“四预”要求,立足总结经验、补足短板,构建了耦合丹江口水库入库概率预报模型、丹江口水库补偿调度模型、丹皇区间产汇流计算模型、汉江中下游水工程群水力学模型的业务联动计算工具,升级发布了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实现了模拟情景下的极端降水生成、“水库—无控区间—蓄滞洪区—民垸—引调水工程—防洪保护点”的实时联调计算以及丹江口库区水面线动态展示,大幅提高了预报的速度、精度和成果的直观展示效果,支撑防汛会商决策的效果更加突出。

9月24日,受强降雨影响,汉江上游和中游支流唐白河发生较大涨水过程,鸭河口以上流域发生极端强降雨,急速飙升的入库流量和库水位过程线牵动着预报员的心,长江委行政楼14楼预报中心会商室内彻夜灯火通明。

9月25日凌晨,鸭河口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到18200立方米每秒,超过河南“75·8”洪水洪峰流量,最大出库流量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

据预报,丹江口水库即将迎来一个2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入库洪水过程,而此时,丹江口水库经多次拦洪运用,库水位已到达167.5米的高位,防洪形势异常严峻复杂!

9月25日上午,防汛会商提前开始,9时,长江委行政楼15楼会商室内,专家们围绕水库调度进行紧张讨论。

怎么办?!

如果丹江口水库加大下泄,为即将到来的洪峰腾出库容,那么汉江下游势必大范围、长时间超警戒水位、个别站点可能超保证水位,中下游干流防洪形势将持续吃紧!

如果丹江口水库减少下泄,全力拦蓄上游来水,那么紧接下一轮洪水过程,库水位将快速上升,不仅可能淹没库区土地线和移民线,还可能被迫全力泄洪,上下游防汛形势都将十分被动,后果不敢想象!

讨论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预报中心主任闵要武汇报:“根据预报中心计算,如果今天关闭丹江口水库两孔、与唐白河洪水错峰,完成错峰后立即加大下泄,那么库水位仅上涨0.2米,不会影响土地线和移民线,还可以有效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预报中心的精准预报,为长江委科学调度水库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不仅通过减少下泄避免了皇庄至仙桃河段超警,还有效控制起调水位在167.9米,成功应对了9月29日3时丹江口水库249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洪峰,这是自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以来最大的入库洪峰。

微信图片_20211020085050.jpg

国庆期间,长江委水文局领导与预报员一起分析研判水雨情

“大家也想趁假期放松一下身心,但看到如此顽劣的秋汛,降伏它的心超越了一切!”国庆佳节,预报员放弃了与家人的团圆,缺席了与亲友的欢聚,甚至亲人突发意外、病重也不能陪伴左右,用忠诚担当与“硬核”技术,掷地有声地书写了“我们在、江河安”的预报“答卷”。

10月5日晚,时钟指向24时,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到家的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陈瑜彬突然接到电话,一个紧急汇报材料需要在6日上班时提交。接完电话后的陈瑜彬顾不上其他,换好衣服迅速折返办公室,一干就是4个多小时。等他敲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8月下旬以来,预报中心为支撑预报调度累积投入近1000人日。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他们牢记职责,迎难而上,执着坚守,成为守护江河安澜的坚强“卫士”。

高精度、长预见期的洪水预报,为科学调度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通过对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流域水库群的精细调度,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其中丹江口水库累计拦蓄洪量近100亿立方米,削峰率达到23%至71%。精准控制皇庄站流量不超过12000立方米每秒,极大减轻了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初步统计,通过水库群的拦蓄,降低汉江中下游干流洪峰水位1.5至3.5米,避免了汉江中下游皇庄以下河段超保及杜家台蓄滞洪区、洲滩民垸的分洪运用,缩短超警天数8至14天,防洪效益十分显著。

以“测”为本 逐峰破浪

秋汛袭来,汉江告别了往日的温婉,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所到之处水位飙升。沿江各站接连突破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微信图片_20211020085055.jpg

水文中游局职工在兴隆站开展水文测验

风雨越大,他们越往外跑;汛情越急,他们越向江边去……为了及时测到一手水文数据,水文局一线测报人员携手出击,以满腔热血筑起一道坚固的水文防线。

8月22日晚,汉江上游白河水文站内灯火通明,会议室内不时传出热烈的讨论声。“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都是老水文,请放心!”这既是一场工作布置会,也是动员会。水文人都有个“老毛病”,一下大雨睡不着觉,要涨水了大家都悬着一颗心。

“预计洪峰明天早上到达白河,流量将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分两个小组进行夜间值班”“探照灯已经改装好了,夜测设备都没问题”……白河站内,一个临时组成的7人驻站突击小组与这场秋汛的拉锯战开始了。他们中有刚做了手术不久,身体正在恢复的“水文通”;有技术过硬的“设备达人”;有年轻的90后女将;有测验与后勤两不误的“多功能管家”;还有退休不退岗的老轮机长。在线测流、缆道测流、浮标测流……就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7人小组,昼夜不休,迎战了一轮又一轮洪水。

“今年秋汛来得早,我参加工作以来江汉分局下属站点这么长时间保持高水位还是头一遭,防汛测报压力真的大。”江汉分局负责人说到。分局战线较长,高洪期间还要兼顾生态调度、水文原型观测等项目,加上8月初受疫情影响,钟祥、潜江、仙桃、沙洋等地不同程度的管控,人手最紧张时,分局十来个人就要负责5个站的测报工作。特别是作为汉江中下游防洪形势代表站的皇庄水文站,在面对疫情和洪水的双重大考下,一座房、一条船、四个人,顾大家,舍小家,看似平凡的他们挺身而出扛起了防汛“哨兵”的职责。

降雨不时“光临”,汉江干流及各支流水位持续上涨,水文局汉江沿线测站均启动了驻测模式,24小时关注水情,全力施测洪水。在做好防汛测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丹江口库区沿程水文情势变化、库区高水位时变动回水区现状,水文汉江局和中游局抢抓秋汛高水时机,开展了丹江口库区专项水文原型观测、汉江中下游水面线观测和水动力要素观测,为护好“一盆水”和汉江中下游行洪安全打牢了基础。

艰辛付出,终有收获。10月4日至8日,汉江中下游水位全面退出警戒水位。10月10日14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这标志着2021年汉江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取得双胜利。

微信图片_20211020085059.jpg

水文汉江局职工在黄家港站开展ADCP流量测验

通过此次秋汛检验,长江委水文局不仅及时、完整、准确地搜集到了水文资料,还利用难得的高洪流量级,开展了新技术比测,完成了定点雷达波测流系统、流速仪精测法、ADCP比测等测验工作,为新仪器投产应用积累了宝贵的高洪资料,圆满完成了防汛测报的艰巨任务。

长时间、高强度的防汛测报工作,“穿越”中秋,“抵达”国庆。据不完全统计,8月20日至10月9日,水文局汉江沿线局属测站施测流量1000余次,发送水雨情数据30万余条;预报中心滚动发布汉江预报65次,发布重要水雨情报告及分析材料72期,发布洪水预警21期,及时推送水雨情实况、预报预警等各类短信1.8万余条。长江水文人始终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坚守岗位、迎战高洪,用担当与奉献换来的一份份沉甸甸的监测数据和预报成果,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第一手“情报”,为科学精准调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流域人民群众铸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