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河道新科技助力丹江口水库库容复核

来源:河道处 汉江局 时间:2021-11-10 作者:杨柳 杨松 编辑:河道处

2021年10月10日14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这是大坝自2013年加高后第一次蓄满,标志着今年汉江秋汛防御和汛后蓄水取得了双胜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供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翻阅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历史: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开工;

1973年初期工程全面竣工,坝顶高程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

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

2013年加高工程通水蓄水验收坝顶高程176.6米,正常蓄水位170米。

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节点,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竣工、加高、通水蓄水各个时期,都有长江水文人的身影;一次次的库区地形测量、断面测量、水文泥沙观测凝聚着几代长江水文人的心血,也伴随着测绘勘测仪器、技术的进步。从最开始的陀螺仪到经纬仪再到全站仪、GNSS、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无人机测量系统,测绘仪器的革新也带来了测量方式、方法的创新。

近年来,两次开展丹江口库区地形测量,一次是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实施中,为收集大坝加高蓄水前丹江口库区地形资料,在2008年进行了1:10000水道地形测量;再一次就是2020年为进行丹江口库区库容复核,开展了丹江口水库全库区1:5000地形测量。

据参与两次测量工作的汉江局老同志回忆,2008年库区测量时,库区水位偏低,浅滩较多,汉江局先后投入近百人耗时大半年时间完成。当时陆上地形测量主要采用的全站仪电子平板有些甚至是白纸测图,无论平滩还是峭壁,每个测量数据都是测员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水下地形测量浅滩部分很多大船无法测及,只能测量人员穿着下水裤几步一点趟水趟出测点数据。2020年的库区测量,明显感觉到了时代真是在进步啊,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难度及复杂程度一点不低于08年。但是,我们有新武器了,多波束、无人船、无人机各种最新的测量新仪器轮番上阵,我们测量时间短了,测量人员减少了,人没有那么辛苦了,有些人不能走过去的浅滩无人船去了,不能上的陡岸无人机去了,测量人员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新型外业采集设备在提高外业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复杂内业工作。高分辨率影像、海量点云数据的存储使得计算机硬盘存储容量由GB级提升到TB级,库区复杂的水边线以及1米的水下等高距、真三维视图下的地形图制图等,新的测量技术方法对应的内业工作十分巨大,汉江局内业工作人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组织技术骨干分别在多台高配置的服务器上不分昼夜开展计算工作,从原始海量照片、点云数据、像控成果等通过相关复杂的计算转换,获取全库区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库区管理提供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内业立体三维测图.jpg

近几年,水文局大力推广新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整顿全测区控制网,各勘测局全力配合,多次实验论证,力求在推广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的同时,保证原有的数据质量不降低,并探索出新的测量方式的适用条件、管理实施流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提高了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测量人员的负担。

长江委水文局自成立以来,对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大型水库等各种重要河流、水工设施的勘测工作历经几代人,一代又一代的新仪器,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不断给河道勘测工作注入了新的生产力。尽管本次丹江口库区勘测容积量算工作已接近尾声,但长江水文人的勘测工作绝不会画上句号。更新迭代的是仪器、是技术、是方法,始终不变的是长江水文人坚守质量、攻坚克难、不断进取的决心。在今后的河道勘测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生产力,为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无人机-飞马E系列.jpg

责任编辑:钟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