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中国水利报|行业先锋:让水文发展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22-02-17 作者:熊莹 编辑:杨杰

——记第七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戴明龙

02bc0bf9190d8eac6ab4d11912258893.jpg

戴明龙在尼泊尔上阿润水电站查勘(徐利永摄)

从水利新兵成长为解决“疑难杂症”专家和发扬“传帮带”精神的引路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戴明龙从踏上科研之路的那天起,就坚定了为水文事业奉献始终的决心。

2004年,戴明龙进入长江委水文局从事工程水文设计,这是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然而,对于硕士期间主攻水库预报调度的戴明龙来说,水文分析计算是个新的挑战。

深研分析计算

“云南尼汝河级电站的径流分析工作是我承担的第一个项目,到现在仍记忆犹新。”戴明龙说。当时,工程河段仅有21个月的实测流量资料,戴明龙必须推求出满足水能计算的长系列径流。

面对资料不足,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戴明龙经过大量分析,选用邻近水文条件相似、实测资料系列较长的水文站与本站分汛期、枯期建立相关,最终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这个项目,我真正理解了前辈们常说的‘水文分析计算的重点不在计算,而在分析’。”戴明龙说。

此后,戴明龙为了弄通小流域设计洪水相关的技术细节,他认真研读各个省份的水文手册,不断进行例题复演,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后再予以项目设计;为了锻炼报告写作能力,他仔细钻研各类工程报告说明,编写的每一份报告都要反复校对才会提交;为了得到合理可靠的水文设计成果,他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功夫“磨”数据……点滴的积累终汇成了水文知识的海洋。

深信勤能补拙

荣获第七届水利青年科技英オ后,戴明龙表示将继续在科研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转化中奋力追逐,他说:“在水文科研与水文一线间的奔赴,我始终深信勤能补拙。”

多年来,办公室已成为戴明龙的第二个“家”,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提升业务水平。这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并先后承担《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澜沧江综合规划》等十余项重要流域规划,以及滇中引水、金沙江旭龙水电站、缅甸伊江上游水电项目等数十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勘设计工作。

不仅如此,戴明龙还多次远赴南美、非洲、南亚等多个国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外项目。他与团队共同完成的水文泥沙分析成果被三峡工程多个蓄水阶段的安全鉴定、工程竣工验收、第三方评估等采用,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他参与修编了三峡工程历次调度规程,充分发挥了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他所在团队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库群调度影响下的多变量边际分析方法,解决了水库群调蓄对下游河湖水文情势影响定量评估的难题。

深植科研初心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戴明龙还运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回馈社会。

作为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专家库成员,他积极为长江防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云南鲁甸红石岩堰塞湖等抢险期间,他承担后方技术支持,成为抢险工作的“幕后英雄”。

如今,戴明龙成为处理水文“疑难杂症”的专家,他所在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获得了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201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成果陆续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随着水旱灾害防御情况的不断变化,我们对水文分析计算的研究也应与时俱进、同频共振。”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科研信念,戴明龙还将继续引领青年队伍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再攀高峰。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