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听青年科技英才说⑤】中游局邹振华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2-04-01 作者:邹振华 编辑:杨杰

【编者按】为切实加强水文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广大青年职工奋发有为,长江委水文局于2022年1月首次开展了水文局青年科技英才评选活动,6位青年才俊入选长江委水文局首届青年科技英才。

长江水文网策划了“听青年科技英才说”专题,分别推出牛文静、刘世振、李雨、邴建平、邹振华、钱宝等6位同志的感悟体会。让我们随着他们生动的笔触和难忘的故事,去感悟属于他们的精彩、属于水文人的精彩、属于长江水文人的精彩!

邹振华:坚持创新 克难攻坚

1648779390196010628-original.png

从2001年考入河海大学水文专业起,我就开始了与水文的不解之缘。硕士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多篇EI及核心论文,在校期间与众多博士一同评比,获河海大学严恺奖学金,成为当届唯一获得严恺奖学金的硕士。硕士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

2008年考入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我在当时的洞勘队实习,初到实习地,便利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自编程序率定,完成了南县水文站单值化方案并于次年投产。实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EI检索论文一篇。

2010年,我回到中游局技术室,从事水文分析、河床演变分析、洪水影响评价、水文监测影响分析、工程技术咨询等方面研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各类区域防洪规划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项目百余项。

2015年5月,中游局开始承接山洪灾害项目,外业测量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分析是全新的工作。根据工作安排,我立即调整工作重心,与领导和同事一同攻关,研究计算方案,优化计算程序,验证计算成果。我们不怕走弯路,但时间不允许我走太多的弯路,唯有不停不休的纠错、改正。终于,在同期中标单位中,中游局第一个通过了省级验收,阶段工作受到委托单位一致好评。

2019年,中游局承担了中俄东线一项目的河势演变分析、二维水沙数模等专题工作。作为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评价工作必须精益求精,不能出一丝差错。在河演分析过程中,发现工程上游有一处深槽形成且有向下游移动态势,我们立即就深槽的形成原因,演变情况及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成果多次向建设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当面汇报。在百人规模的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上,我们面对众多管道行业专家和建设单位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打消了专家们的疑虑,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游局技术室还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三峡工程水文泥沙观测项目、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河道观测项目等纵向分析工作。如何在纵横向任务中平衡,是我们经常需要面临的考验。2019-2020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期间,工作量异常饱满,而人员调整较大。我带领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采取6+1工作模式,周末专门安排一天加班完成重点研发计划,并利用各种项目咨询、审查的机会,向老专家请教课题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近年来,参与完成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长江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写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技术与实践》一书;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沙变异条件下长江中下游河道重塑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参与完成水利部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河势及岸坡影响处理河道观测项目、水利部长江三峡工程杨家脑以下河段水文泥沙观测项目。主持完成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省部级重点工程相关分析及咨询工作。

我是中游局的一名职工,很荣幸能入选首届水文局青年科技英才。我的科研成果得益于日常工作的积累,我感谢单位打造的创新平台,也感谢新时代为水文人提供的大好机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年轻的我们一定要把握时代的馈赠,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邹振华,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技术管理室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