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向家坝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2-06-24 作者:胡创 李智 黄振宇 编辑:杨杰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12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向家坝水文站。


向家坝水文站


2015.jpg

向家坝水文站(2015年拍摄)

基本情况:向家坝水文站设立于2008年5月,隶属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上游局)宜宾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降水量、水温等,其中流量、泥沙监测为一类精度,是金沙江下游水雨情窗口。2012年7月23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2020年9月17日,出现最大流量。2012年3月17日,出现建站以来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

向家坝水文站基本水尺断面水面宽约150米~200米。距长江河口2912千米;距上游白鹤滩水文站约338千米,距溪洛渡水电站约157千米,距向家坝水电站约2千米;距下游金沙江与横江汇合口约1.7千米,距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口(宜宾城区三江交汇)约30千米。距宜宾分局约50千米,驾车1小时左右。目前测验方式为驻巡结合。

1990全景.jpg

屏山水文站(上世纪90年代拍摄)

1990站房.jpg

屏山水文站站房(上世纪90年代拍摄)

2002年屏山水文站.jpg

屏山水文站(2002年拍摄)

历史沿革:向家坝水电站建成前,屏山水文站是金沙江最下游的基本水文站。屏山站,设立于1938年8月,设立时级别为水文站,领导机关是前中央水工实验所;1953年5月,下迁5千米,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委员会;1986年1月,上迁5千米,领导机关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87年1月下迁5千米。2008年5月,位于屏山水文站下游30千米的向家坝水文站建成运行,为向家坝电站专用水文站;时任屏山水文站站长彭鸣一参与负责修建缆道房、浮子式自记测井、架设水文缆道等工作。2010年,向家坝水文站扩建了缆道房。2012年6月,因库区蓄水,屏山水文站改为水位站,向家坝水文站升级为国家基本水文站。2018年,向家坝水文站总体环境改造升级。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李一川、李智、李坤顺、彭鸣一等同志,先后担任屏山水文站站长。彭鸣一、代飞、胡创等同志,先后担任向家坝水文站站长。

地理环境:向家坝水文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安边镇莲花池村,对岸的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城,是云南省唯一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天然气“五通”的县级市。

屏山县历史悠久,彝族文化、巴蜀文化、客家文化在这里汇聚,集秀山、碧水、古镇、民族文化于一体,独具魅力。据《屏山县志》(1998版)记载,禹帝宫位于县城小南门内,创建于明代,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有四根青石柱,径0.75米、高8米,有水文标志4个,记录了金沙江此段最高水位、清咸丰10年(1860年)5月27日至29日期间洪水消退标记、1966年9月1日洪水位、1955年洪水位标志,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民国13年(1924年)7月,金沙江特大洪水,屏山县城几乎全淹,水位达309.09米。民国24年(1935年)12月18日,云南巧家地震,山崩阻塞,金沙江水位下落,屏山江面如一条小溪。

上世纪80-90年代,从原重庆水文总站乘坐班车,约11个小时到宜宾,住上一晚后,第二天中午换乘渡船,约7个小时到屏山县城,此时距水文站还有5千米土路,要步行一两个小时才到水文站。一趟下来的时间,大约2天1夜。屏山水文站到县城,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职工的小孩上学,需步行一小时去县城学校。

向家坝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1.5千米,左右岸为混凝土护坡(堤),河床由乱石夹沙和岩石组成,断面基本稳定。全年受向家坝水电站蓄放水影响,水位流量变化频繁且关系复杂。上游300米处建有金沙江大桥。7~8月,上游暴雨多发,来水频繁,水沙量变化较大。

4EA7EC06016F2BD214EE6467080FAD4C.jpg

向家坝电站

电站工程: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4个大型梯级水电站的最下游一级。2006年11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10日正式下闸蓄水;2012年11月5日首台机组投产;2014年7月10日全面投产。共安装8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8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640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明渠截流期间,向家坝水文站昼夜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实测流量28次、上报水位200余次。

1967自记井.jpg

1967年建的屏山水文站水位测井

1990测井.jpg

上世纪90年代屏山水文站水位测井

1980月记式水位记.jpg

上世纪80年代末屏山水文站月记式水位计

2000雨量场.jpg

屏山水文站雨量场(2000年左右拍摄)

2000测井设备.jpg

屏山水文站水位测井自记设备(2000年前后拍摄)

130903161930663.jpg

2013年9月瑞士技术人员到向家坝站交流考察

2015年测井.jpg

向家坝水文站测井(2015年拍摄)

技术发展:向家坝站2008年采用流量单沙测量程序,实现流量、单沙、断沙微机测流。同年4月,配备电子天平。2008年,配置调压气泡式自记水位计和翻斗式自记雨量计,通过PSTN自动报汛。2010年升级为GPRS+北斗卫星通信自动报汛。2017年,采用单值化处理水位流量定线。2020年,升级调压式采样器。2021年4月,安装自记水温计,实现水温实时在线测报。

荣誉表彰:2019年、2021年,获上游局水文站成果质量(岸缆站)全优一等奖。其余年份成果质量均为全优。

70年代职工及家属合影.jpg

上世纪70年代屏山水文站职工及家属合影

青突1992.jpg

屏山水文站青年突击队(1992年拍摄)

2000年左右墙壁.jpg

屏山水文站办公室文化墙(2000年左右拍摄)

2001交流访问.jpg

2001年澳大利亚技术人员到屏山站参观水情测报系统

难忘岁月:手遥电话拍报时期,有时因暴风雨通讯中断,步行去县城邮电局送报文。上世纪90年代,采用电台报汛,方便快捷了许多。

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金沙江和雅砻江大量流放木材,屏山水文站洪水江面满是流木,对洪水监测造成较大影响,流速仪经常被撞坏。经过比测,采取流木作为浮标,利用极坐标法施测流量。

上世纪90年代初,原重庆水文总站为鼓励青年职工在水文测验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屏山水文站成立青年突击队。

1998年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屏山水文站连续两个多月,出现2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高洪,水位、雨量、蒸发观测项目,全部人工观测。特别是水位采用四至八段制人工观测报汛,职工三班倒轮流坚守,采用电台、电话等方式报汛。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