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朱沱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2-07-01 作者:马玉婷 蒲菽洪 冯东 编辑:杨杰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13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朱沱水文站。


朱沱水文站


2004朱沱.jpg

朱沱水文站(2004年拍摄)

基本情况:朱沱水文站建于1954年4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和中央报汛站,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上游局)江北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降水、颗分、卵石推移质、沙质推移质、水质分析等,其中流量测验为一类精度,泥沙测验为二类精度。2012年7月23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1978年3月8日,出现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1972年5月28日,实测最大含沙量11.6千克每立方米。

朱沱水文站为岷江、横江、沱江、赤水河等重要支流汇入长江后的首个长江干流水情控制站。基本水尺断面中高水水面宽约650米,吊船缆道主跨858米。距长江河口约2645千米;距上游宜宾(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约228千米,距长江李庄水文站约209千米。距下游重庆朝天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约141千米,距寸滩水文站约148千米;距江北分局约126千米,驾车约2小时。渡河设备为索吊船,测验方式为驻巡结合。

地理环境:朱沱水文站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因长江回旋,有深泓一沱,加之朱姓居多,因此得名朱家沱,简称朱沱。测验河段顺直长约3.5千米,河道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断面基本稳定,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曲线。下游5千米处有永川长江大桥。

1990.jpg

朱沱水文站(上世纪90年代拍摄)

历史沿革:朱沱站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委员会。1955年4月,上迁140米。1967年1月,下迁450米。1984年1月,下迁290米。2000年,新建办公楼和生活楼。2013年,朱沱水文站划归江北分局管理。

2001李庄.jpg

李庄水位站(2001年拍摄)

李庄旧址.jpg

李庄水文站(2022年拍摄)

朱沱站曾是上游局在金沙江与岷江交汇后长江干流最上游的基本水文站。2018年1月,朱沱站上游的李庄站由水位站复升为水文站,成为上游局在长江干流最上游的基本水文站。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陈开尧、王渝万、刘远鹏、王瑞、蒲菽洪等,先后担任朱沱水文站站长。

80测船.jpg

上世纪80年代利用测船施测流量

80样品分析.jpg

样品分析(上世纪80年代拍摄)

90测船.jpg

老式测船(上世纪90年代拍摄)

1.jpg

推移质施测(2015年拍摄)

2.jpg

流速测验和采集水样(2015年拍摄)

2022测船.jpg

趸船和测船(2022年拍摄)

技术发展:1972年5月,朱沱站架设跨江缆道,采用过河缆道悬索吊船测流取沙。1995年,配置计算机,从此摆脱手工制表和计算。1997年,实现微机测流。2003年,采用气泡式水位计、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2005年7月1日,实现水位和雨量自动报汛。2008年,开展水文测验技术创新,是全江第一批获批实行流量逢单年实测、逢双年停测的水文站,流量间测期间输沙率采用历年单断沙关系推算。2012年,采用浊度仪开展含沙量报汛。2015年,流量采用过江索吊船走航式ADCP施测,悬移质泥沙采用横式采样器,推移质分别采用Y64和Y90改进型采样器取样。2021年,北斗卫星报汛模块升级,同年朱沱站投产HR6100自记水温计。目前,实现水位、水温、降水自动报汛。

荣誉表彰:2009年获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2012年获水利部“全国先进报汛站”称号,2020年获上游局水文产品成果质量一等奖。2011年,朱沱站副站长冯东获水利部第七届“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冯东获长江委“两江”堰塞湖处置暨防汛抗旱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2洪水.jpg

2012年大洪水朱沱镇多处街道和房屋被淹

3.jpg

2012年7月23日朱沱镇特大洪水记录(2015年拍摄)

2012旗.jpg

地方政府向朱沱水文站赠送“抗洪救灾 精确测报”锦旗(2012年拍摄)

服务社会:2012年7月20日10点,朱沱水文站接到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水情预报:朱沱镇将在7月23日夜间出现特大洪水。朱沱站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并致函通知朱沱镇人民政府,动员老街区的居民尽快撤离。朱沱镇人民政府迅速组织紧急撤离,并在动员中特别强调了根据水文预报,朱沱镇要发生特大洪水。2012年7月23日23点,朱沱镇多处街道和房屋被淹,水位最大值为217.04米,与预报误差3厘米。由于准备时间充裕,这次大洪水中没有人员伤亡,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点。

爱情摇篮:上世纪70-80年代,朱沱站与当地社会联系往来较少,职工及家属生活圈相对独立,他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适龄青年逐渐产生爱情,水文站有4对男女职工喜结连理。现在,他们陆续到了退休前后的年纪。90年代以后,上游局经常安排新职工到朱沱站实习,留下了许多爱情佳话。上游局职工常说,朱沱水文站是“爱情摇篮”。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