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枝城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2-08-19 作者:唐成勇 朱爱文 编辑:钟兮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20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枝城水文站。


枝城水文站

1.jpg

枝城水文码头(2019年拍摄)

2.jpg

枝城水文站H-ADCP在线测流栈桥(2022年拍摄)

基本情况:枝城水文站始建于1925年,是一类测验精度国家基本水文站,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宜都分局。长江荆江河段起始站,三峡大坝泥沙出库验证站,为荆江河段及洞庭湖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调配、河道整治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水文基础数据。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量、悬移质含沙量、悬移质颗粒级配、沙质推移质、卵石推移质、床沙、水质分析等。

枝城站径流量来自上游长江干流和清江。1954年8月7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流量;1937年4月3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小流量。三峡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段河床造成冲刷,枝城水文站测验断面河床平均冲深6.9米。

地理环境:枝城站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滨江路,上游72千米有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20千米右岸有清江入汇,入汇口沿清江上溯10千米有高坝洲水利枢纽,测站下游2千米有枝城长江大桥,下游82千米右岸有1953年建成的荆江分洪区进水闸北闸,区间有松滋口、太平口分流入洞庭湖。

3.jpg

枝城水文站老站房(上世纪70年代拍摄)

4.jpg

枝城水文站房(2019年拍摄)

历史沿革:枝城站由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建于1925年6月,始称枝江站,站别为水文站,历经多次站别变更。1950年7月,站别改为水位站;1951年7月,站别改为水文站;1961年1月,站别改为水位站;1991年1月,更名为枝城水文站,延续至今。期间经历过两次停测。

1933年的《扬子江上游水利发电勘测报告》中有专门关于枝城站流量测验的描述:“扬子江委员会于1925年6月3日起至1926年5月21日止,曾在宜昌下游30海里之枝江水文站做过流量48次......”

1954年,也是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1954年7月22日、7月29日和8月1日,北闸三次开启分洪,枝城站提供的水位数据为启用荆江分洪工程提供了决策依据。作为上游来水的控制站,枝城流量也是三峡防洪调度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枝城站历经百年沧桑,积累了大量的水文基础数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王先化、江大兴、胡春平、丁良卓同志先后担任站长。

5.jpg

枝城站职工商讨工作(2010年拍摄)

9.jpg

枝城站泥沙在线监测平台建设(2019年拍摄)

10.jpg

泥沙在线监测平台投入使用(2019年拍摄)

技术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枝城站水文现代化测验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8年以来,枝城站依托长江枝城河段的水沙特性进行相关研究,共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多项水文测验技术创新成果分别获得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一、二、三等奖。

2021年1月,枝城站含沙量在线监测系统正式投产使用,标志着枝城站在荆江河段含沙量在线监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22年8月,长江干流第一座H- ADCP 在线测流栈桥在枝城站竣工,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和比测阶段。预计2023年完成比测并投产,届时,枝城站将有望率先成为长江水文测报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现代化水文站。

8.jpg

水文308测船(2019年拍摄)

7.jpg

枝城站职工开展流量测验(2009年拍摄)

难忘岁月:听老一辈师傅们讲,水文测验最开始利用的测船是木筏,连起码的动力系统都没有,只能用人力划动,那时推木筏的工作人员就叫“筏工”。当时的“筏工”很辛苦,用木筏放几个浮标都得付出很大的体力和汗水才能投放到江里预定位置,可想而知,那时的测验工具和方法是多么的简单。

上世纪90年代初,枝城水文站所用水文130测船比木筏高级了不少,采用了钢质有动力系统的测船,机械化程度提高不少,但是水文 130测船配的是单车单舵,又是人力舵,动力不足,驾驶台上的助航仪器只有高频电话和望远镜,因此测验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较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测验的需要,水文130测船已不能胜任枝城站的水文测验任务,由水文308测船替代。其优点是采用了双车双舵,动力足,转向灵活,顶得住;助航设备比较齐全,配有高频电话、望远镜、雷达、GPS定位系统、AIS船舶识别系统等,让操作人员工作时更加方便,既提高了效率又确保了安全。如今测验时受外界因素影响也小得多,一是有了GPS定位系统,夜测时再不需要到辐射杆上去挂马灯了;二是有了雷达、AIS系统,让驾驶员瞭望得更远了;三是受风、流的影响也小了。在舵系方面也采用了两套液压系统,人力液压和电子液压,船舶性能安全方面得到了更大保障。测船上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跟家里一样,房间里装上了空调、电视、网络等,让船上的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更加舒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验手段和方式也发生改变。以前,是用转子式流速仪测流,在测流垂线上抛锚定位,既费时费力,又碍航,影响安全;现在测轮上装有走航式ADCP测流系统,大大提高了测验工作效率。

荣誉表彰:1999年获长江委先进集体;2000年获长江委水文局先进集体;2000-2001年度获宜昌市安全文明单位;2018年获长江委水文局成果质量优胜奖(A类)一等奖;2022年被授予水文局“青年文明号”称号。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