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聚焦工作会】学深悟透水文局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江口局 时间:2023-02-17 作者:吴敬文 编辑:薛剑锋

1月31日,2023年水文局工作会议吹响了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进军号。这次会议客观详实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水文局取得的重要成绩,体现长江水文人的使命、担当与追求,同时描绘了令人振奋的未来蓝图,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有重要意义。立足新起点,长江口局要坚定推动水文局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凝聚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凝聚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强基固本作为总要求。

“强基”就是强化基础,“固本”就是“加固本体”。历经四十余年的艰辛发展,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一代又一代的长江口水文人辛勤耕耘、奋发图强,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和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随着党的二十大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出明确要求,“江河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治江工作已全面进入新阶段。长江口局走过的四十余年历史和面临的现实启示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技术手段如何革新,长江口水文人要始终牢记,事业发展是我们的根基,只有始终坚持把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履行好水文的基本职能,才能守住我们的“根基”。立足新形势新使命,对长江口水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优化水文队伍力量,发挥技术优势,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水环境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方面积极跟进,在长江口水文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和水文分析与预测预警上,主动担当作为。传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长江口水文人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为长远发展打牢坚实根基。

二、凝聚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推进水文现代化进程作为总方向。

水文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水文现代化已成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一直以来,我们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扎实推进长江口水文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测站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水文巡测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拓展;新仪器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大力推进水文测验、河道勘测以及水环境监测方法技术创新,科研工作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举措,为长江口水文全方位的现代化运作进行超前铺垫。

面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我们要加强创新、融合、协同、共享。以智能化为重点,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长江口水文站网体系、透彻感知的信息采集体系、协同共享的支撑服务体系。强化长江口地区水、沙、盐、潮、滩综合监测能力,依托长江口潮位预报系统、咸潮预警监测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预”能力,不断深化与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建共管共享。统一规划长江口水文信息化开发应用工作。将江阴水文站防汛测报工作纳入徐六泾水情分中心,构建分中心数据管理统一兼容平台。

三、凝聚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提升水文经济实力作为坚强保障

回顾长江口局的发展历程,几代长江口水文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克难攻坚,奋勇开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向社会提供全面、周到、细致、及时、优质的水文服务,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水文调查、河道测量、安全监测、水环境监测、专题论证报告的编制等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单位的发展。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安排,水利将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是加大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应充分把握和正确理解所处的环境,抢抓当前机遇。一方面稳固发展基础,加强对外走访与沟通联系,提升服务质量,巩固多年来深耕细作的传统服务市场。另一方面,瞄准新的经济点,紧紧围绕水资源管理、水库水闸安全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河湖健康评价等关键项目,开辟新的服务市场。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继续坚定信心,毫不松懈,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积极跟踪横沙浅滩固沙保滩、大芦线航道整治、江阴三通道等重大项目进度。加强合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回收率,做好已签订合同的履约工作。

从2003年起至2022年,长江水文发展思路从两个“进一步”,到“坚持事业和经济协调发展”,到“两个发展、一个建设”到 “四个水文”,再到2022年提出的“五大体系”的建设,长江水文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时代赋予了长江水文新的使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长江口局面临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在构建长江水文“五大体系”的实践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将在长江委、水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长江口水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