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新”修炼手册 | 熊金和:追风雨的人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2-24 作者:上游局 编辑: 钟兮 王静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励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发扬工匠精神,促进岗位能手、能工巧匠脱颖而出,2022年长江委水文局首次启动创新能手评选工作。2023年1月,水文局对10名创新能手进行了表彰。

聚焦他们深耕技术创新前沿和工作任务前线的背后故事,长江水文网策划“‘新’修炼手册”专题。让我们一起看看创新能手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长江畔,四季转;与风雨对话,同自然赛跑。2003年从四川大学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的熊金和,进入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结缘水文预报,从此便与洪水和水情打交道。一次次值守报汛,一次次过招洪峰,一次次攻关难题,熊金和就这样追着风雨跑呀跑,一跑就是20年,头上也渐渐多了几许白发。

2022年国庆假日,熊金和(左一)分析研判嘉陵江秋汛.jpg

国庆假日,熊金和(左一)参与分析研判嘉陵江秋汛

先炼“金刚钻”

高高的个子,微笑不时挂在脸上。一眼看上去,就是个踏实稳重、精神自信的理工男。熊金和参加工作时,正是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水电建设高峰。刚刚完成机构改革后的上游局,焕发出崭新活力,积极闯市场、找项目,打开发展新天地。在上游局机关待了2个月后,熊金和就打起包裹,前往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建设工地,开始了7年的电站施工现场水情预报。乌江彭水、沙沱、思林、银盘,大渡河大岗山、猴子岩等电站工地,都留下了他摸爬滚打的难忘记忆。

电站施工期,水情预报预见期短、防洪标准低、施工区河道复杂,预报员压力山大。为了摸清预报模型与真实河道的差异,他经常白天徒步或搭工程车,前往施工现场调研查勘,与施工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不同施工阶段的防洪标准。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收集水位流量资料,分析不同流量级洪水传播时间,修订坝区水位流量关系线。高强度的体力、脑力锻炼,他进步很快。在乌江彭水电站围堰挡水施工期,他和团队提前10个小时,准确预报出洪水翻堰时间,各方及时转移人员和设备,极大减轻了险情和损失。“他们看了时间,又看了下正在翻堰的洪水,一直点头称道,太准了!”熊金和回忆那会的情景,话语里满是自豪。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七年的水电站施工现场预报,熊金和历历在目。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经受了磨炼,打下了基础,慢慢变得坚忍不拔,逐渐养成严谨求精的工作习惯。水文预报的好苗子、好把式初显端倪。

再揽“瓷器活”

乌江梯级水电站基本建成,他回到水情预报室,开始负责整个乌江流域日常水文预报。梯级水库严重影响流域水文特性,河道洪水传播时间和区间降雨产汇流时间大大缩短,洪水陡涨陡落,预报面临新的更大挑战。此时,前期施工预报经验派上了大用场。结合乌江渠化问题,他提出以水库站和水文站为预报节点的新预报模式,并引入水力学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乌江流域预报难题,成功应对乌江2014年“7.17”流域性大洪水,通过跨省市、跨流域多库联合调度,成功拦洪削峰错峰,将洪水由20年一遇削减为5年一遇,实现了“零伤亡”和“低转移”的目标,最大限度减轻了洪灾损失,上游局受到长江委和重庆市水利局高度赞扬。

在负责乌江预报工作期间,他完成《乌江构皮滩等电站中小洪水调度研究》《长江上游乌江干流洪水调度研究》《乌江重庆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救援预案》《利用构皮滩拦蓄作用抬升思林、沙沱主汛期运行水位的规则研究》等40多个重要项目,发表《基于流域梯级水库的乌江流域洪水预报模式研究与应用》等论文20余篇。多项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至其他流域应用。

“两位小数”的精度

2018年“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发生后,熊金和临危受命,被派往金沙江苏洼龙电站,开展金沙江叶巴滩至苏洼龙河段应急预报和水文应急监测。悬湖压顶,千钧一发,万分危急。抢险指挥部急等相关成果数据。白天,他穿梭坝区工地,建人工水尺,埋水位计探头和管线。晚上,挑灯夜战,在上游局后方指导下,编制洪水预报方案,创建模型,拟定参数。堰塞湖溃决后,下游多个站点出现“万年一遇”洪水,巴塘水文站涨幅17.44米,比预报值仅高0.01米。如此高的预报精度,对水情预报室和熊金和来说,第一感觉不是高兴,而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稳稳落了地。他个人被长江委水文局授予“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总结白格堰塞湖应急预报宝贵经验,上游局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堰塞湖风险评估快速检测与应急抢险技术和装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的专题《水文、气象及入库流量信息实时监测与预报技术》。熊金和作为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相关研究,作为主编之一出版著作《堰塞湖水情监测预报技术》。

熊金和向媒体介绍长江第5号洪水预报情况 .jpg

熊金和向媒体介绍长江第5号洪水预报情况

2020年,是上游局预报员们刻骨铭心的一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5次编号洪水。特别是8月中旬发生的长江第5号洪水,历史罕见,重庆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那段时间,水情预报室保持灯火通明,空气中也弥漫着与洪水打仗的火药味儿。重庆市铜梁区的安居古镇,已有1500多年历史,当地政府在涪江边上新建了堤防及闸门,能否经受住这次特大洪水冲击,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您好!请问是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吗?我们咨询一下当前水情和洪水预报情况”一个个急切的电话,焦点都是涪江的洪水还会涨多高?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开启安居古镇的防洪闸门。熊金和与预报员们顶住压力,反复构建模型,充分论证分析,最后给出洪水即将现峰,涨幅有限,不会超过此前预报,建议不启用防洪闸的答案。危难关头,给安居古镇送去了一颗“定心丸”,地方政府也决定不启动防洪闸。最终,安居古镇段最高水位超警戒水位6.41米,超保证水位2.91米,超保证时间54小时。实际水位跟预报成果仅差0.07米,大洪水平稳通过安居古镇。

2022年,熊金和担任上游局水情预报室副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喜欢看天气预报,汛期睡不踏实,经常熬通宵,生物钟反复颠倒,习惯成自然了。”说起与洪水打交道的难忘经历,熊金和话语里,有苦、有乐,有艰辛、有自豪!

(熊金和,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水情预报室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钟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