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聚焦工作会】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奋力推进技术中心高质量发展

来源:技术中心 时间:2023-03-06 作者:毕宏伟 编辑:刘秀林

程海云局长在长江委水文局2023年工作会议上作的《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动新征程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讲话,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安排了2023年重点工作,为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

多年来,在水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长江水文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了以事业支撑带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在水情自动测报、水文泥沙技术研究、河道崩岸监测预警分析三大业务领域深耕细作,紧跟行业前沿,攻坚克难,创新研制了降雨蒸发等多项水文在线监测设备及采集系统,开拓研发了现代化水文多要素集成平台和水文泥沙与河道演变分析平台等信息化监测分析软件,并在湖北、四川、云南以及老挝等国内外水利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推广应用。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机遇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技术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水文局2023年工作会议精神,瞄准水文发展新方向,抢抓水文发展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奋力推进技术中心水文高质量发展。

一是顺“十四五”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技术中心将围绕持续提升水情测报能力,加大新仪器新技术研发力度,开展基于声学、光学以及电磁学等多源传感器监测信息的融合研究工作,深入剖析比测试验成果,健全在线监测算法库,推进新设备示范应用。围绕智能调度能力,深化水文泥沙技术研究,在泥沙实时预报、沙峰排沙调度、消落期减淤调度等技术研究上持续发力,服务好三峡工程、金沙江梯级水库群泥沙科学调度;加强河道崩岸预警监测分析,做好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险工险段及分流分沙监测分析等工作,研究河道冲淤预测与崩岸预警智能方法,精准支撑流域水旱灾害防御。

二是顺“数字孪生”之势,上下齐联动、组团寻突破。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有力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力驱动。技术中心将组建水文全要素在线监测创新团队,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监测信息融合、智能算法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将加强协作,在汉口、沙市建立数字孪生示范水文站,通过水文要素在空间维、时间维、事件维的数字映射,实现“在线监测+智慧计算+孪生交互”的新突破。深入研究数字孪生技术在信息化系统中的统一部署与应用,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搭建河道冲淤预测、崩岸预警、多要素实时数据纠错的技术框架,开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长江水沙与河道信息平台。

三是顺“水利新基建”之势,进一步巩固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技术中心将充分发挥水沙系统数据服务优势,探索建立对外商业化数据服务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数据服务。发挥水文自动测报领域的技术积累优势,瞄准水文监测行业之需,实现流量、泥沙、水温、蒸发等水文多要素在线监测传感器及智能测控终端的高效融合和系统集成创新,着力提升水文多要素管理平台、水文泥沙与河道演变分析信息平台的应用功能,不断拓展服务类型与领域。针对水文监测新特点新需求,全面升级改版遥测终端,研发新一代遥测终端产品;着眼更好服务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积极研发地下水水位监测设备;跟进做好大中型灌区、城乡供水等领域自动测报服务,实现“共赢”。

四是顺“协同创新”之势,在合作机制方面,打通“产学研用”,构建共赢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重要媒介,是发挥各方优势的重要途径。技术中心将立足专业门类较齐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合作基础良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协同创新,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并协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压力式水位计等产品研发,出成果、出人才,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行业影响力。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未来。技术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围绕长江水文“五大体系”建设,在观大势中强定力、抓机遇、防风险,乘势而上,以抓铁有痕的执行力、踏石留印的干事劲头,以精准化、差异化、科学化的思维策略,不懈努力,奋力书写推动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熊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