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青年风采 | 勇做创新路上的奋进者

来源:下游局 时间:2023-03-08 作者:杨丹 编辑:刘丰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在水旱灾害防御和长江大保护一线彰显了新时代水利青年风采。长江水文网即日起推出系列文章,讲述长江委水文局青年人的故事。


宋世柱,2020年入职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下游局”),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长为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尚水数能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部长,先后负责开发了水位滤波、SurveyMap导航、河道水陆一体化等软件,以及“e订餐”“e薪资”、水资源管理平台系统等系列产品,用创新和实干为下游局的发展赢得先机。

宋世柱工作场景.jpg

不断找寻创新点的奋斗者

“在入职下游局之前,虽对水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业务并不熟悉。”宋世柱本硕学的都是测绘,虽曾有过一段海洋测量相关软件研发经历,但初为水文人时,他也有过担忧。在体验过夏日芦苇深处的炎热,感受过平静浅滩之下的玄机后,宋世柱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相关工作,心中的那抹担忧也随着时间逐渐缓解,甚至在繁忙的工作中,萌生了立足自身专业搞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宋世柱加入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德中创新工作室后变得更加坚定。先进的技术理念,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工作室小伙伴们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真钻研和积极探索的那股子韧劲,令宋世柱备受鼓舞。

于是,他白天忙着外业生产,晚上回到宾馆处理完数据后,挤出时间寻找可以突破的点。

水位数据是河道测量的基础数据之一,是衡量河流水量、流速、流量等重要指标的基础数据。因此,水位数据准确性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自动水位仪数据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采集回来的数据还需要导入Excel表格,手动生成水位曲线并剔除误差点、修正不合理数据。要知道,这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来说费时又费力,还可能出现人为误差。宋世柱发现了这一点,通过对相应的滤波算法进行研究,修改参数配置,选择滤波方式,开发完成了水位滤波软件,实现了水位滤波的自动处理、水位插值、高低潮判断等系列功能,有效解决了测量中存在的噪声和漂移问题,提高了水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创新的路上没有暂停键。在处理多波束数据与无人机数据的过程中,宋世柱又有了新的发现:二者数据可以有效结合,而不是使用不同软件单独进行展示。

想到就干!验证算法、搭建框架、请教同事……历时4个月,一款河道水陆实景一体化软件初版终于“诞生”,真实地反应了陆上水下地形地貌,实现了河道水陆三维实景可视化。2021年,该软件也获得了长江委青年“创新创效创优”竞赛“发明创造类”三等奖。

水陆.png

河道水陆一体化等系列软件

由于表现出色,宋世柱迎来了他职业身份的转变。

2022年初,为落实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 的总要求,推进智慧水文建设。下游局下属的尚水数能公司成立信息技术部,宋世柱成为了这个团队的第一个成员。第一,往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年里,宋世柱一边搭建数字孪生平台数据底板框架,一边面试技术人员以扩充团队,很快,一个小型研发团队的雏形被搭起来了

“小团队”能出大成果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单位领导支持和鼓励下,宋世柱紧跟新形势新要求,在充分理解数字孪生数据底板概念的前提下,利用三维渲染引擎,紧密联合数字孪生中涉及业务,搭建了一套三维场景渲染框架,实现了三维场景搭建、空间分析、断面分析等系列功能。

基于智慧长江建设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宋世柱进一步带领团队抢抓机遇,完善并构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前后端基础框架,实现了重要涉水工程监测平台的快速构建与移植,为进一步推进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化水利建设任务艰巨,在推动业务智能化的同时,宋世柱和团队队员也积极为推动下游局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而努力,“e订餐”、“e薪资”等“e系列”产品接连上线,有力提升了下游局信息化管理水平,减少了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

e系列.png

“e系列”、水资源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

踏上创新道路的时间虽不长,但他心中对推动水文智慧化的规划却越发清晰,长江水文下游局综合管理平台、后勤综合管理调度系统、港口智慧码头谋规划等等一系列信息化创新应用开发均在日程之上。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在实践中积累,从磨练中突破,紧抓时遇,做新技术的探索者,做新思路的践行者,勇于创新,敢于前行。”这是宋世柱始终坚守的信念,这个信念也一直激励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