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聚焦工作会】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推进现代化河道勘测能力建设

来源:河道处 时间:2023-03-08 作者:郑亚慧 编辑:刘世振

1月31日,在长江委水文局召开的2023年工作会议上,程海云局长作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动新阶段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长江水文2022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长江水文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

程海云局长在报告提出了加快推动长江水文数字化转型,为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的要求,也为今后水文局河道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夯实传统优势产品根基,积极拓展数字测绘市场,努力推出更多“拳头”产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现代化河道勘测能力建设。

一、提升河道技术管理水平,夯实传统优势产品根基

多年来,长江水文河道产品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形成了系列河道勘测产品,赢得市场的广泛信任与良好口碑,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目前,随着传统测绘市场准入门槛逐渐降低,竞争也越发激烈,只有兼具质量与成本优势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抓早、抓小”的思路,优化前期技术设计,将质量控制重心往生产端进一步前移,打通生产、管理、服务各环节,提高河道观测的质量、效率,降低管理的难度及成本,形成“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夯实传统优势产品根基,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二、强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水文局已经通过系列无人机竞赛及大型项目的锻炼,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具有实战能力的“空中力量”;通过装备了一批机载激光雷达等新型技术装备,能力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现有技术能力与现代化河道勘测能力还有距离。要抓住水文局推动数字化转型机遇,锚定数字化场景目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字河道监测体系,加强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载体遥感监测,提升河道监测能力。针对各类技术“瓶颈”问题要进一步统筹技术力量,形成合力,集中攻关并强化推广应用,同时,建立新型河道勘测数据采集规定与规程,将新技术用起来,将技术风险控制住,共同推动长江水文测绘技术进步。

三、提升数字化水平,助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进一步深化河道勘测产品的提档升级,推进单一的线划图向二维、三维等成果转变,开展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数字河道的数据处理系统建设,通过规范河道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入库、处理、整编,建立符合数字化要求的成果数据源。研究基于国产GIS服务器引擎,搭建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实现河道勘测项目数据服务的整合、搜索、共享和管理,完成河道勘测项目成果数据源的数字化场景管理和符合OGC标准的三维场景服务发布。积极参与数字中国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开展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的技术研究,为数字孪生流域提供精准物理参数和现实空间约束条件,保持数字孪生流域与物理流域的精准性、同步性、及时性。

长江水文数字化转型的战鼓已经敲响。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推进现代化河道勘测能力建设,提升“高、精、尖”产品的生产及服务能力,稳定来之不易的市场,不断拓展新的业务范围及新的经济增长点,迎接今后更多的挑战。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