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武隆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3-29 作者:罗忠 邹正 石高扬 编辑:杨杰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41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武隆水文站。


武隆水文站

sendpix2.jpg

武隆水文站趸船和测船(2015年摄)

基本情况:武隆水文站设立于1951年6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央报汛站、三峡水利枢纽乌江流域水沙入库控制站。隶属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上游局)涪陵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悬沙、颗分、水质、水温、卵石推移质(暂停)、沙质推移质(暂停)等,其中流量和泥沙监测为一类精度。

1999年6月30日,出现建站来最高洪水位和最大实测流量。2008年1月30日,出现建站以来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1979年6月4日,测得建站以来最大含沙量。

sendpix0.jpg

武隆水文站老站房(2000年摄)

“天梯”般的观测路(也是到码头的必经之路)(2015年摄).jpg

“天梯”般的观测路(2015年摄)

历史沿革:设立时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工程局;1954年4月,因原断面控制不良(原断面设于中咀渡船码头),测流断面下迁12千米,领导机关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56年5月,再次下迁80米。

1980年以来,张冰、卢春生、刘小来、王明辉、邹正、朱辉、罗忠等同志,先后担任站长。

缆道测验(2015年摄).jpg

武隆水文站测验断面及测验江段

地理环境:武隆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404年,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2015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

武隆水文站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红豆社区,控制流域集水面积8万多平方千米,测验江段属长江三峡工程库区175米蓄水末端。水文缆道跨度317米,最大水面宽233米。当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高于168米时,武隆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受变动回水影响。上游银盘电站以及支流芙蓉江江口电站蓄放水,对本站水位流量关系有影响。

武隆水文站距上游乌江彭水水文站约55千米,距乌江银盘水电站约25千米。距下游规划建设中的白马水利枢纽约26千米,距长江、乌江汇合口(涪陵)约69千米。距上游局机关约180千米,驾车约2小时。

武隆站早期报汛电台(上世纪90年代摄).jpg

早期的电台报汛(上世纪90年代摄)

武隆站推移质测验(1998年摄).jpg

推移质沙样分级(1998年摄)

武隆站缆道打油_副本.jpg

缆道打油(上世纪90年代摄)

研究水准仪(2000年 摄).jpg

水准仪应用培训(2000年摄)

外国专家参观(2002年摄).jpg

与外国专家现场交流(2002年摄)

150515014154421.jpg

卵石推移质测验(2015年 摄)

技术发展:1974年9月,建成可控无极调速电动缆道,1975年1月正式投产。1982年左右,开始使用电动缆道开展流量、泥沙测验。1984年,投产超声波水位计。1993年,自编流量、断面、流速仪比测、泥沙测验等程序;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实现水文测验电算化。1998年,使用电动缆道测验卵石推移质。1999年,配置水文测船,用于开展卵石推移质测验。2002年,编写卵石和沙质推移质测验程序,至今仍在上游局推广使用。2003年,安装中澳气泡式水位计,雨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2005年7月1日,水位和雨量实现自记并通过北斗卫星自动报汛。2011年,开始测验沙质推移质;同年采用浊度仪监测浊度并开展含沙量报汛。2012年,针对三峡库区蓄水期的水位流量关系,采用定落差法单值化进行整编和报汛。2017年,暂停推移质测验,并停止使用测船。2021年,改造升级电动缆道;同年,实现水温观测自记投产;安装超声波时差法测流系统,目前还在开展比测。

水文测验设备(1999年 摄).jpg

水文测验设备(1999年摄)

难忘记忆:武隆水文站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时间以6-7月最多,其水量约占年总量的35%,其洪水主要特点是:暴雨急骤,江水陡涨陡落,峰形尖瘦,洪量集中。其中6月中下旬发生大洪水的几率最大。

1999年6月,受乌江下游暴雨影响,22日凌晨2时,武隆站水位起涨,分别于23日凌晨3时、27日深夜23时、30日凌晨3时,出现3次洪峰。特别是30日洪峰,是建站以来最大洪水。据老职工回忆,武隆站洪水汹涌湍急,江面漂满树木、草堆,农作物、油桶,还有被冲毁的房屋。全站职工昼夜坚守,沉着应对,连续开展流量和泥沙监测,并根据上游局水情预报,及时通知地方政府安全转移1200多户、3600多人,抢出化肥、卷烟等价值2000万元(按当时物价)的物资,为抗洪减灾作出了贡献。

1991年底,邹正调武隆水文站工作。原涪陵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以下简称涪勘队,现涪陵分局)非常支持水文测验技术创新,将队部唯一一部PC-1500袖珍计算机调拨给武隆水文站使用。邹正结合工作需求,勤奋钻研,编制出武隆水文站流量测验程序,将袖珍计算机应用于水文测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1993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涪勘队为武隆水文站配置了一台386计算机。邹正用这台电脑完成流量测验、断沙测验、大断面计算及作图等程序编制,这些程序后来在上游局各站广泛推广应用。

1680061969924061038-original.jpg

观测悬梯及水尺(2002年 摄)

观测悬梯:武隆县城左岸滨江路到测流断面江边为直立式防洪堤,低水时高差约29米,约10层楼高,观测道路为建在堤坎上的悬梯,共191阶、14个折转,从测流断面江边走悬梯上来需3分钟左右,是滨江路的一道“独特景观”。

服务三峡工程:2009年,三峡库区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作为库区站,2009-2021年,武隆水文站共实测流量1100多次、单沙取样2000余次。2011-2021年,为三峡工程开展实时报汛,提供水文基础数据信息支撑。

荣誉表彰:1991年、1992年,武隆水文站连续两年荣立长江委水文局集体二等功。1996年,获长江委水文局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获长江委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获上游局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获第五届全江水文成果质量优胜杯评比水文站三等奖;同年,获武隆县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获长江委水文局优秀报汛站称号。1996年,邹正同志获长江委防汛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获长江委水文局十佳水文标兵称号;1997年,获长江委先进生产者称号。2007年,罗忠在长江委水文局技术比武中获优胜奖。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