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弥陀寺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6-14 作者:王德力 叶佳雯 编辑:钟兮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45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弥陀寺水文站。


弥陀寺水文站


弥陀寺水文站站房(2022年摄)

基本情况:弥陀寺水文建站于1952年6月,是监测四口水系虎渡河的主要控制站。现为国家基本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荆江局)荆南分局。弥陀寺水文站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级配、床沙等。

1998年8月17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1978年4月20日出现最低水位;1962年7月10日出现最大流量,2015年6月4日出现最小流量。

1952年弥陀寺站流量实测成果(资料图片)

1952年弥陀寺站水文资料说明表(资料图片)

北闸闸基积水引向虎渡河(资料图片)

河坝堵口文件(资料图片)

历史沿革:荆江局的前身为长江委沙市水文区站,始建于1953年1月,同年6月更名为沙市水文分站。

1952年6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设立弥陀寺水文站,由长委测验处领导。1953年1月长委对水文区站调整后,隶属沙市水文区站领导。

1956年3月,长委根据全国水文会议精神,撤销水文分站,成立沙市水文总站(简称沙总)隶属长委水文处领导。1957年1月,长办决定将沙总、荆江观测队和水文测量一队合并,改组为长办荆江河床实验站(简称荆实站)。

弥陀寺水文站1958年移交汉口水文总站,1973年划归荆实站领导。1991年4月,荆实站更名为荆江水文总站(简称荆总)。1994年8月,荆江水文总站更名为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1985年1月,弥陀寺水文站水位观测断面下迁1.25千米,站名改为弥陀寺(二)水文站。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曹信任、刘黎明、宋世杰、许弟兵、章烈屏先后担任站长。

弥陀寺水文站站房(2009年摄)

地理环境:弥陀寺水文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陀寺社区。测站上游距河口太平口约8.6千米,太平口左岸有荆江分洪闸——北闸,上游约2.3千米有荆松一级公路虎渡河大桥,上游750米有弥市大桥。测站下游约41千米为中河口分流与松滋河(东支)相通,流向顺逆不定,下游约83千米处有节制闸——南闸,再下游与松滋河及澧水汇合后流入洞庭湖。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北临长江,东依虎渡河,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阡陌交错,自然风光秀丽。这里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商贾云集之地,是湖北著名的鱼米之乡。弥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历史上震惊湘鄂两省的弥陀寺秋收暴动起义遗址就在虎渡河畔弥陀寺社区老街。

长途水准测量(2008年摄)

弥陀寺站查钉螺(2008年摄)

技术发展:弥陀寺水文站受上游洪水涨落、三峡水库调蓄以及洞庭湖回水顶托影响,因其复杂的水位流量关系一直采用连时序法进行流量整编。测流方式初期采用船测,2008年开始采用水文缆道。2005年实现水位、降水量自记,固态存储、自动报汛。由于弥陀寺站通断流频繁,定线复杂, 2017年新建H-ADCP工作平台,开展比测工作, 2020年投入试运行。

弥陀寺水文站自记井(2007年摄)

难忘岁月:

关于98抗洪---

1998年6月29日,大雨倾盆,虎渡河水位暴涨。弥陀寺水文站迅速组织人力,经过数小时的艰难夜测,抢测到了当年第一次特大洪峰的起涨流量。同年8月17日,长江干流陈家湾水位站,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洪水漫过自记台栈桥。此时的水文数据最珍贵,如不及时取回,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测站职工闻讯后,迅速赶到陈家湾,克服重重困难,抢测到了宝贵的高洪水文资料。

在同洪魔搏斗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经过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全站职工齐心协力、沉着应战,经受住了这场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严峻考验,为98抗洪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于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就是生命,也是水文站职工的脸面。这是弥陀寺水文站全体职工的共识。分工方案既定,测验人员不需要站长“请”,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觉到资料柜翻阅资料,主动校审,发现问题立即向前一道工序反馈。多年来的优良传统,让该站的成果质量一直在荆江局名列前茅。

关于技术创新---

水文站虽小,但事情却不少。人员不多,全靠实干加巧干,实干就是认真细致,巧干就是技术创新。1995年,站领导带队,从PC1500编制水位月报软件开始,率先在荆江局实现从手按计算器到袖珍计算机自动计算的跨越。1996年,站里配备台式计算机后,又开始编制水位、流量、单沙、输沙率、降水量等系列月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之后,通过编程打印控制源代码,解决了整编成果由宽行打印纸到A4幅面的转变。通过在早期Windows 3.1环境下运行扩充数组容量的水文资料整编程序,解决了DOS系统下坝下游站固态水位数据量大导致内存溢出的电算整编难题。随着计算机档次的提升,月报软件实现了由DOS到Windows版本的跨越,支持多种自记数据,界面图文并茂,并实现了月报与资料整编软件的数据连通,将原来需近月余才能完成的一个水文站年度资料整编工作,压缩到3-7天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些软件成果也在荆江局得到全面推广。

主要荣誉:弥陀寺水文站荣获2000年度荆江局先进集体、2011年度长江委水文局水文资料复审二等奖、长江委水文局2022年度水文资料成果质量评比(A类水文站)第六名。


责任编辑:钟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