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一把手谈安全】强化风险防范 推动责任落实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长江水文事业新发展格局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6-19 作者:程海云 编辑:陈驰

【编者按】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决策部署,长江水文网推出“一把手谈安全”专题,邀请水文局及所属8个勘测局一把手畅谈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心得体会,进一步动员全局以“讲政治、践忠诚、抓落实”的使命担当,当好保障安全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广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强化风险防范 推动责任落实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长江水文事业新发展格局

水文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海云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逐级拧紧责任链条,着力完善体系、预防为主、专项整治、提升能力,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长江水文事业新发展格局。

一、把握根本原则,坚决维护水文事业发展大局安全稳定

安全生产是发展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上把握安全生产,从坚持“两个至上”的理念上强化安全生产,从推动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抓好安全生产。

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引。我们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时俱进转化为推动新阶段水文安全生产工作的生动实践,自觉在治江兴委全局中谋划推动水文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做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保障安全。二是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安全生产法指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赋予了党管安全的政治属性。我们必须坚持从政治高度观察分析安全问题,将政治要求融入安全生产标准,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做好水文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三是必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根本方针。党的二十大部署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必须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工作方法、投入保障等各方面转向事前预防为主,切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安全监管体系,更加注重源头治本、关口前移。更加注重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优化安全监管。更加注重文化培育、多元参与,推进全员共治,提升本质安全、主动塑造安全。四是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为根本方法。要主动把安全生产工作置于长江水文事业发展大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求,推动建立与水文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要把问题导向作为重要方法论,全面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科学统筹风险防范与隐患排查治理,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找准推进落实的着力点、切入点。要全面提高抓落实的执行力、穿透力,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积极性等方面深入思考,用更高标准和要求自觉改进和优化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真正担负起“保一方发展,守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凝聚监管合力,为水文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能否为水文安全生产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

一要持续筑牢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责任是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和保证。要突出安全生产“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压实各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制定“职责清单”、年度“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逐项推动落实。持续整合监管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做到监管全程覆盖、责任全面落实,不留死角盲区。要健全完善水文局、勘测局、勘测分局、基层测站四级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坚持不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决避免“上热中温下凉”,形成“不敢不管、不能不管、一定要管”的刚性约束。二要着力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贯彻“三个必须”原则,根据岗位变化及时调整安委会成员、完善相应规则,深入推进局安委会有力有效发挥作用,分阶段、分重点、分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做到谁为主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谁靠近谁负责。强化“人人都是主角”意识,一切以实际效果为标准,积极推广各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典型经验做法,把全体职工组织动员起来,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水文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三要加大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考核力度。无数血的教训表明,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源,绝大多数是责任链条出现断档、责任没有落实落细。要紧紧扭住落实责任这个“牛鼻子”,通过对各单位定期通报、现场督办等形式,进一步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同时将各单位履职情况等一并列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重点,与各单位安全生产结果一并纳入考核内容,要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严格执行。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监督责任落实不力、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问责。对发生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依法依规约谈、通报和提请问责,切实让安全生产工作严起来、硬起来、实起来,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坚持关口前移,推动水文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安全生产重点在预防,关键在源头治理,必须做到对未知风险超前预判、潜在风险有效化解、日常风险实时处置、重大风险可管可控,切实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

一要强化源头治理,落实常态化风险管控。充分发挥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能,结合长江水文事业发展态势、季节变化、重大节假日和活动等特点,常态化开展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提出应对举措。要强化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精准防控规律性风险,系统分析历史同期典型事故,深入剖析苗头性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二要突出监管重点,持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系统查找“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不足,做到既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又着力治理存量问题。对发现隐患要清单管理,确保一般隐患100%整改,重大隐患做到整改资金、责任、时限、措施、预案五“落实”。三要紧跟事业发展,持续抓好对外服务安全监管。坚持见知于早、抓之于实、求之于解、化之于无,狠抓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节点,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继续落实高风险作业审批制度、重要活动备案制度、高风险作业前教育制度和高风险作业期后方值班制度,认真研究对外服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周密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及时总结提高,在管出安全的同时,不断擦亮长江水文安全品牌。

四、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夯实水文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

一要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今年全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是整体推进,部分达标、分步实施。中游局、下游局等单位要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细化任务分解和工作落实,争取完成达标任务。其他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二要完善工作举措,着力推动水利安全生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要从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6个方面入手,结合长江水文实际,出台相关指导性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不断推动全局上下就安全生产问题同题共答、就安全生产需求同频共振,切实增强发现治理问题的内生动力,推动安全监管模式、工作定位向事前预防治理模式转型升级。三要强化集中攻坚,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坚持贯通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长江委31条措施和水文局二十三条细化措施,持续聚焦涉水(野外)作业、机动车辆、水文船舶、水环境实验室、办公消防、危旧(闲置)房屋、水文缆道等重点领域督促检查,全面辨识管控重大风险点,坚持在聚焦重大隐患深化专项治理,紧盯易发事故的高危领域持续发力。在重点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并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密切关注测验环境被人为改变,如水文缆道下方新建公路、轨道、码头、高压电缆、房地产开发等突出问题,督促其加强水文测验划定保护区和水文设施设备保护力度,推动深层次矛盾问题破题攻坚。

五、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水文本质安全水平

多年来,广大水文一线职工在逆行逐浪中顶压前行,在知重负重中服务发展,各种前进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决定了安全生产在我局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要积极推进手段方式变革。突出实战实用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加强科技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鼓励全局职工在安全生产领域大胆革新、发明创造,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船、远程视频监控等新设备应用,持续降低作业风险。着力完善水文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加强推广使用,健全各单位自查自纠自报机制,提升风险监管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二要注重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培训有效和训练有素原则,结合水文实际,以“安全生产月”“消防月”等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一把手”谈安全、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主题宣讲、应急救援演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醒目位置广泛张贴或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形成强大宣传声势,不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良好氛围。三要深入培育安全文化。紧紧围绕新时代水文事业发展使命任务,勇于突破传统安全管理弊端,不断深化对具有水文特色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提升遵章守纪能力、掌握应知应会知识、纠正“三违”行为等为抓手,通过系统性、专题性、持续性教育培训,普遍提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新职工和临聘人员安全素质,有效发挥安全文化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进而达到预防事故目的。四要持续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深化“五大体系”建设、打造规范化“三有”水文站等为契机,坚持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聚焦劳动保障用品、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多渠道提高安全生产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改善水文安全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全局职工安全感、满意度。五要全面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型。不断充实安全监管力量,继续从提升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综合能力着手,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专兼职队伍能力建设,培养好、使用好安全总监和兼职安全员,激励引导其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不断推动长江水文事业安全发展。

保障安全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久战,须臾不可放松、片刻不能懈怠,既需要在思想上“绷紧弦”,更需要在行动上“拉满弓”。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长江水文事业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不断彰显政治本色、突出水文特色、擦亮安全底色,真正以新安全格局为长江水文事业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