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石龟山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8-14 作者:卓思佳 邓才 胡国祥 编辑:杨杰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50期,让我们一起走近石龟山水文站。


石龟山水文站


image3.jpeg

石龟山水文站码头( 2022年7月摄)

基本情况:石龟山水文站位于湖南省津市毛里湖镇石龟山村,设立于1951年10月,是控制澧水尾闾汇入西洞庭湖水情国家重要基本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德分局。现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泥沙测验为二类精度,承担着向国家防汛部门的报汛任务。

image4.jpeg

石龟山水文站站房( 2022年7月摄)

历史沿革:石龟山站1951年由湖南省洞庭湖工程处设立,观测水位、降水项目,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委员会;1955年1月升级为水文站,增加流量、含沙量、输沙率、颗粒分析等项目;1979年1月测流断面下迁1170米至今。

image5.jpeg

2022年修建的水位自记台

技术发展:1985年5月采用纸质自记水位;1987年石龟山水文站采用流量单值化方案测验和整编;2003年更新为固态存储自记水位计,水位自记设备包含浮子式水位计1套、气泡压力式水位计1套,降水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2004年配置了微机测流系统;2005年7月1日长江委水文局实行水雨情自动测报以来,石龟山水文站的水位、雨量信息均实现了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2008年采用新的单值化方案,较好地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定线精度;2011年石龟山水文站输沙异步测验方案获水文局批复投产;2013年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经水文局批准正式投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超声波测深仪、电子水准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先进仪器也先后投产。这些先进仪器在兼有山溪性河流和湖泊的特性,水位涨落率居洞庭湖区各站之首的大洪水测验中得到了应用,发挥了“测验时间短、测验精度高”的特点,收集到了可靠的水文资料。

1691976694634032700-original.png

2015年5月25日,原益阳分局水文趸船从茅草街码头出发,经7小时的航行来到石龟山水文站,结束了石龟山站测船岸边“撮”坡停靠的历史。

1691994502248051581-original.png

难忘记忆:据《人民长江报》的报道《田峰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测洪上》记述,1998年7月21日,长江流域大洪水期间,长江委安乡水文勘测队接到上游水情,特大暴雨加上长江来水,致使澧水暴涨。按照队里的分工,40岁出头的中共党员、副队长田峰负责石龟山站测洪。当晚他和2位同志连夜乘三轮车赶赴石龟山。车到中途,因道路中断无法行驶,他们只好在漆黑的夜里冒着滂沱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泞徒步15千米多,赶到石龟山站时已是凌晨1时了。他们来不及换下湿漉漉的衣服,立即投入到测洪战斗中。按照测洪方案,全站职工作了详细分工,又请来经验丰富的“老水文”、退休职工施贤德上船指导。此时的澧水,像一条咆哮的巨龙,洪水奔涌而下,水位急涨直上,河面宽达1500多米。洪水涨势快,9名测员只得日夜施测。一次流量测下来,往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从21日至23日,他们就连续测流量7次、输沙7次,加上资料计算分析、泥沙处理,观测降水、水位,坚持8段制乃至逐时报汛……24日凌晨,汹涌的河水突然将大堤撕开裂口,奔涌的洪水将田峰家房子冲歪,墙壁开裂,田峰在石龟山站全然不知家里的情况和妻女下落,2天后,水势平稳了,全家才劫后重聚,悲喜交集。

主要荣誉:在长江委水文局2012年度水文测验产品成果质量优胜评比中,石龟山水文站获水文站类一等奖。田峰1998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