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自治局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09-07 作者:卓思佳 莫登华 胡国祥 邓才 编辑:杨杰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52期,让我们一起走近自治局水文站。


自治局水文站


自治局(三)缆道房  2016年摄.jpg

自治局(三)水文站缆道房 (2016年摄)

基本情况:自治局水文站设立1955年1月,是监测松滋河(中支)水情的国家基本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德分局。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泥沙测验为二类精度,承担着向国家防汛部门的报汛任务。

1978年7月9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小流量。1968年7月19日,出现最大流量。

1694052671193075945-original.jpg

自治局(三)水文站观测路和测流缆道(2020年4月拍摄)

历史沿革:自治局水文站于1955年1月由湖南省洞庭湖工程处设立,1960年1月因松澧分流工程影响,断面由自治局码头处下迁2500米,更名为安澧径流站,1961年更名为自治局水文站。1996年6月因建新站房,基本水尺断面下迁500米,更名为自治局(二)。2009年1 月因自治局站房搬至夹夹,断面上迁8500米,更名自治局(三),位于湖南省安乡县大湖口镇同福村。

自治局水文站建站时先后开展的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降水量、蒸发量,1959年5月增加岸上气温,1960年1月增加水温,1973年5月增加悬移质颗粒分析,其中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于1960年停测,1973年5月恢复。降水量在1957年1月至1959年4月停测,蒸发量于1955年7月停测,岸上气温1965年1月停测, 水温1968年5月停测。

1694052764573052003-original.jpg

自治局(二)水位自记井和水尺(2020年4月拍摄)

自治局(三)站油漆保养.jpg

自治局(三)站断面保护标志牌保养(2020年4月摄)

技术发展:自治局水文站2003年水位采用压力式水位计,降水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水量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2004年配置了微机测流系统;2005年7月1日,水位、降水量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2009年缆道投产使用,采用流速仪施测。1987年采用单值化方案用于流量测验和资料整编,2010年断面上迁后使用新的单值化方案;2014年输沙异步测验方案投产。

难忘记忆:据《科技日报》《长江委通讯》报道,1998年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7月24日凌晨,自治局水文站所处的外滩子堤溃口,站房被淹1米多深,成为一座“孤岛”。当地群众纷纷转移撤退,坚守在自治局站的黄卫中、陈飞跃迅速赶在洪水之前把资料、仪器转移到楼顶安全处用塑料纸盖好,在站房大门上安装水尺观测水位。雨量场被淹后,他们又将雨量筒搬到楼顶,在暴雨中继续观测。楼顶成为他们建起的临时“报房”,防汛测报一刻也没有中断,被当地群众誉为“摧不垮的水文测报站”。

主要荣誉:2004年,自治局水文站获评长江委水文局年度优秀报汛测站。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