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小河咀水文站

来源:中游局 时间:2023-11-28 作者:莫登华 杨劲 胡国祥 编辑:莫登华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56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小河咀水文站。


小河咀水文站

图片1.png

小河咀站房(2022年7月摄)

基本情况:小河咀水文站始建于1951年,是监测西洞庭湖(南端)流入南洞庭湖水情的国家重要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益阳分局。现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泥沙测验为二类精度。小河咀水文站建站以来最大流量出现在2003年7月11日,最小流量出现在1955年2月4日。

图片2.png

自记台(2022年7月摄)

历史沿革:1951年7月,由湖南省水利局洞庭湖工程处设立小河咀水位站,1954年3月升级为水文站,1956年移交长江水利委员会管理。1981年4月,洞庭湖水文水资源勘测队(简称洞勘队)成立,队部选址在南县茅草街镇,小河咀水文站归属洞勘队管理,1987年实行巡测。

图片3.png

小河咀站房(1997年摄)

地理环境:小河咀水文站位于湖南省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西、南洞庭湖以小河咀水文站流量测验断面为界。小河咀水文站站址在湖汊山丘区,建站后常年派员驻守测验,陆路交通不便,人员出行需步行8公里或木船划行到沅江县城搭乘轮船至岳阳、长沙、茅草街、益阳等地。1981年洞勘队成立,小河咀水文站归属洞勘队管理,职工及家属集中到南县茅草街镇。随着沅江市城市的发展,现测站距离城区仅2公里,陆路交通便利。2012年12月洞勘队迁至益阳市城区,与益阳水文水环境监测站合并成立益阳分局。益阳分局现已实现全面巡测,由分局至测站约50分钟车程,可当天往返。

技术发展:小河咀水文站水位观测在2003年以前采用浮子式模拟自记,降水量观测采用日记式模拟自记。随着现代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2003年起水位观测采用气泡压力式水位计,降水量观测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1998年配置了测船微机测流系统,2010年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经水文局批准正式投产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超声波测深仪、电子水准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先进仪器也先后得到推广应用。

小河咀水文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分析研究并成功应用。2007年根据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要求,对小河咀站单值化进行优化分析,于2008年获批投产。2011年小河咀水文站流量输沙率异步测验方案获批投产。2016年小河咀水文站船屋建成,水文巡测艇可上岸停靠,极大改变了益阳分局巡测格局。2022年7月,小河咀站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到位,2023年底已完成阶段性比测。

“住房子”的巡测“神器”—07快艇 :快艇进干坞,大大改善了水文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水文巡测07号是一艘快艇,也是长江水文第一艘实现测船上岸的巡测快艇。从2012年开始,主要承担益阳分局小河咀、周文庙、白沙、挖口子站测流取沙任务,同时也是沙头、杨堤、甘溪港三站的备用测船,服役11年来,一直巡测在路上。

由大船驻守到快艇巡测,是测验手段不断更新的成果。作为巡测快艇,叫它“神器”是因为其与ADCP、GPS定位系统、取沙装置结合所显示出的多功能性。益阳分局测区广,测流断面分布在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以及资水,点与点之间用线连起来就是一张网,连结这张网非07巡测艇莫属。2016年7月适逢高水时期,一天内,从常德的汉寿,到沅江、小河咀,转至益阳沙头、杨堤、甘溪港等,一天下来测5个断面,这就是优势。

让快艇进坞上岸,由通河坡道、托艇拖架、卷扬机和发电机完成,并需要一个大小合适的坞屋。这套东西看起来较复杂,但操作起来简便。步骤一,合闸按钮,起车发电;步骤二,旋转卷扬机变速、操作手柄;步骤三,放行成拖械完成。就这么几下,艇不用打缆挂索、靠泊趸船,也不用在半夜起风起浪时船员起床收索紧缆了,更不用春夏秋冬、不分寒暑奔波于家里和码头之间,夏喂蠓子冬挨冻、没完没了地值班守船了。船员解放了一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片4.png

图片5.png

水文巡测07快艇上岸住进“房子”(2016年7月摄)

10.jpg

水文巡测07快艇(2016年7月摄)

难忘岁月:1996年7月,洞庭湖区普降暴雨,江河水位陡涨,小河咀出现高水位,水位观测由6个小时观测一次改为3个小时观测一次。在水位连续上涨、水文站站房进水被淹的情况下,小河咀站职工刘亦清将宝贵的水位资料用塑料布包好放入小挂浆船的密封舱内,独自一人蹚水往来于站房与水尺之间进行水位观测。随着水位的上涨,防汛要求每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在几乎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他坚持观测水位。20个昼夜测洪报汛,向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累计发出水情报告近1000份,准确及时无一差错,为防汛抗洪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水文资料,被人们誉为“冲不倒的水文人”。刘亦清的妻子当时身患癌症,他在照顾妻子的同时,仍以工作为重,坚守岗位。其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

主要荣誉:小河咀水文站被评为水文局2003年度先进报汛单位,获水文局2004年度水文资料复审及成果质量评比水文全优站三等奖。刘亦清在1996年、1997年、1998年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模范工人称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文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